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為什麼是文化苦旅?

簡介《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主要透過描寫地理風物以及文化歷史勝蹟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例如莫高窟、寧古塔、寺廟、黃州突圍等,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人的人格特性和歷史命運

文化苦旅為什麼是苦旅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主要透過描寫地理風物以及文化歷史勝蹟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例如莫高窟、寧古塔、寺廟、黃州突圍等,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人的人格特性和歷史命運。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頗多,尤其是對於歷史的思考和探索,讓我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得到了很多啟發,“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也讓我見識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獲益良多,這真是一本好書!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為什麼是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之所以稱作文化苦旅,是因為每一篇文章將景色與文化結合,以《西域喀什》為例,一共五章的篇幅,前四章均已文化開頭,先是從各個文化的比較,包括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古巴比倫文化來引出喀什這是“文化匯聚的福地”這個觀點,又以張騫的出使西域,包括印度佛教東傳作證。對於文化的凸顯可見一斑。

再說說剛才提到的《沙原隱泉》,文辭華麗卻不顯露於外,不張揚,文章質樸富有哲理又不失文采,只有大師級的作家才能忘懷文筆,到這麼一種大師級的境界。看他的文章,心胸闊達,別人的遊記都是融情於景,身系景中。他呢,則是站在上帝的視角,俯瞰大地。《沙原隱泉》給人一種旅程的慢動作回放的感覺。他最令我佩服的是能用很美的語言把大道理講出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為什麼是文化苦旅?

孔子曾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其實不僅做人要這樣,文章也是如此,我認為沈從文先生的《文化苦旅》就做到了。

在他所描述的秀麗絕美風光之後,對民族,對歷史,對生命的探討,對不羈的中國文化孜孜不倦的求索,都撼動著人心。明明有時候描寫的是美景,卻在看完文章之後引人沉思,看完一篇文辭優美的文章後仍能令人沉思,單是這一點就足夠稱為一個好的散文家了。

但不單是這樣,它會讓讀者體會”怦然心跳“的共鳴,有一種“莫名感動”;《文化苦旅》讓讀者讓我進行自我審視,也曾感嘆人生百態。他會讓你與作家產生共鳴。哇,我怎麼沒想到;誒,好像還真是這樣;是呀是呀,常常會讓你發出這樣的感嘆。從字裡行間,我能夠看到一個哲人瘦瘦的影子,揹著手,低著頭,縱情山水,一會兒靜靜沉思,一會兒喃喃自語,欲步卻又停留。他驚歎、

震憾

,他婉惜、嘆息,他傷感、高興。皺著眉在慢慢地踱著,讀者也與這位哲人

一齊

品味歷史,體驗文化。每讀到一個地方,都會身歷其境,都會有志趣高雅的文人為伴,面對都江堰,我如蒼茫計程車卒;面對江南的小鎮,我心曠神怡,面對西域古城,我如千年前行走在大沙漠的商人。這種共鳴令我敬佩不已。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為什麼是文化苦旅?

當茶餘飯後咀嚼著其中優美的文字,欣賞古代歷史人物的零碎故事,能讓人有所感、有所動。無需華麗的辭藻來凸顯出文章的深度,聽他娓娓道來,感受到那深邃的歷史命運和對中華大地深深的依戀。餘秋雨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後的回味,冥思後的放鬆。

餘秋雨先生有著極高的探索精神,他翻山越嶺,用其獨特的視角引領廣大讀者對中國的深層文化進行深思,掀開了歷史沉重的面紗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別人寫景無非寫這個景多麼多麼美,但寫到頭,無非還是這美景罷了,但餘秋雨先生就從文化層面切入,這樣才讓人津津樂道,也可以說是這種獨特的眼光成就了這本書。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為什麼是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光說文化文化了,再解釋解釋苦旅,我認為一個是旅行苦,一個是內容本身的苦澀。前者作者浪跡天涯,風塵僕僕,不說別的,單說作者在《沙原隱泉》那一章裡爬沙漠,就夠辛苦的了,也可稱得上是“苦旅”了。後者是文化的苦行,這本書本身的資料並不甘甜,正因裡頭夾雜著太多不忍與親身體驗的辛酸。苦澀的味道,為這本紀錄中國千年文化的書,多寫了一道味道。未看過《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會想到,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蹟在它們的背後會有如此深層的涵義。

當茶餘飯後咀嚼著其中優美的文字,欣賞古代歷史人物的零碎故事,能讓人有所感、有所動。無需華麗的辭藻來凸顯出文章的深度,聽他娓娓道來,感受到那深邃的歷史命運和對中華大地深深的依戀。餘秋雨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後的回味,冥思後的放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為什麼是文化苦旅?

可能有的人即使讀完了這本書,對文化的瞭解也只是一點點的表面,但我分明聽到了那樣深沉的敲門聲,咚咚咚,在叩響中國文化的大門。《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導航船,她將帶領我去深思更多中國文化。《文化苦旅》也可以說做是一場心靈的盛宴,背上旅行的包裹,為文化的傳承而吶喊,為中國文化找一個確切的目標,我們責無旁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