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 由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發表于 網路遊戲
  • 2022-09-20
簡介筆者認為,結合中國歷史發展和跨文化比較視角,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一些思想,在某些方面對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產生了一些消極作用,對於這類問題,我們也應當真誠面對,理性分析,以便讓《道德經》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新社會、新生活、新理想

如何看待道家思想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提起中國的老子及其《道德經》,可謂大名鼎鼎。老子是道家思想宗師,他寫的那部五千言《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在中國人心目中,老子是和孔子同樣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和孔子提倡禮樂教化的觀點不同,老子倡導迴歸自然,天人合一;同時老子還提出少私寡慾、清靜無為、寬容忍讓等富有啟發意義的人生哲學。

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他們的思想也構成了中國漢民族文化的血脈和根基。但我們也應當看到,和儒家《論語》一樣,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先秦時代的文化產物,是中國古代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現象。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我們理解和評價《道德經》,應當採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根據辨證方法,一分為二地分析評判。既要肯定《道德經》的偉大貢獻和積極意義,又不應當迴避老子思想的某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只有將歷史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相結合,我們才能對這部偉大的道教經典,做出比較客觀中肯的評價。

筆者認為,結合中國歷史發展和跨文化比較視角,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一些思想,在某些方面對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產生了一些消極作用,對於這類問題,我們也應當真誠面對,理性分析,以便讓《道德經》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新社會、新生活、新理想。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學意識的發展。

首先,我們應當肯定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觀的重大歷史意義,即尊重自然,順從自然規律,重視人和自然界的和諧相處。

關於這一點,西方文化界對於老子的《道德經》也是讚譽有加。比如老子和莊子在北歐地區,名氣非常大,很多北歐市民都知道中國老子的《道德經》。西方社會自從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後,就把道家哲學的天人合一思想,奉為調節人和自然界關係的重要哲學依據。

老子在先秦時期就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偉大思想,而西方社會產生環境倫理學和環境美學,則是20世紀以後的事了。由此可知,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觀,可謂高瞻遠矚,意義重大。

其次,我們也應當看到,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哲學立場,過於強調順從自然,以至於明確排斥人的主體性,即人們可以運用理性知識和科技手段,征服和改造大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服務。

老子的這種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科學意識的培育,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不能不說是《道德經》思想的一種歷史和文化侷限性。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老子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聖人之治,應絕巧棄利,絕聖棄智。老子提出的小國寡民理想,同樣排斥各種技術發明成就,像車船、計量、兵器等。

根據老子的觀點,人應當放棄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努力,完全歸順自然,和光同塵。這種否定人的文化創造性和征服自然能力的見解,顯然不利於培養自然科學興趣,發展技術文明。

除了道家思想,中國儒家文化,對人們研究和改造自然的興趣和能力,同樣持輕視和貶抑態度。比如儒家倫理把所謂技術發明,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奇技淫巧,和道德修身關係不大。關於這一點,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專門談及過。

不能否認,在輕視科學理性問題上,老子和儒家思想,立場基本一致。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侷限性。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我們知道,哲學文化是科學發展之母。現代自然科學的發源地,是中世紀晚期的歐洲。為何現代自然科學產生於近代歐洲,而不是亞洲或其他地區?其中的關鍵原因是,近代歐洲文化為現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條件。

諸如,十八世紀歐洲產生了啟蒙運動及其理性主義;基督教信仰的祛魅化及其客體化原則;培根倡導的經驗主義認識方法;歐洲近代實驗方法的產生等等,如伽利略、拉瓦錫、牛頓等科學家各自創立了科學實驗方法。關於歐洲文化和自然科學的關係論題,國外科學界已進行了充分研究,在此不再舉例。

自15 、16世紀,西方自然科學開始崛起;17、18世紀,西方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把亞洲、非洲等地區遠遠拋在後面。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由於缺少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和方法,使得中國傳統科學研究,如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明顯落後於西方。對於此類問題,我們不應該否認和迴避。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二,老子對人們的技術發明和精神生活,持消極否定態度,應當辨證看待。

老子生活的時代,周王朝大一統政治統治,日趨分崩離析。各個諸侯國之間矛盾和紛爭不斷,普通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干擾和影響。老子懷著悲天憫人的精神,關心思考民生疾苦,努力探尋濟世救民之道。

在老子看來,當時中國社會存在很多矛盾與問題,如統治者貪得無厭;禮樂仁義文化日益虛偽;大盜小賊橫行;百姓承擔各種苛捐雜稅,民不聊生;社會生活動盪不安。為消除社會矛盾,拯救百姓苦難,探尋人的幸福之道,老子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觀點,如道法自然,不為天下先,清心寡慾,無為而治等等。

可以說,老子寫作《道德經》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建立一個自由、自在、天然、淳樸、和諧、美好的理想社會。從歷史意義上說,《道德經》的思想具有重大現實價值,也體現出這位大思想家的菩薩心腸和良苦用心。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老子在當時的特殊歷史條件下,提出的一些社會、政治理想,在今天看來,顯得有些過於消極與保守,應當辨證分析,理性看待。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第一、老子排斥人的智慧、知識和技術文化

在老子看來,以智治國,國之禍也;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也。老子主張,百姓生活應當無知無慾。其中包括,老子明確反對技術發明,把人們使用的語言文字也排除在外。在老子眼中,這種排除智慧、知識和技術發明的社會,才是一個天然、質樸、和諧、幸福的國家,即小國寡民。

老子說,聖人之治,讓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或者叫:虛其心,實其腹,強其筋骨;使百姓無知無慾。

如果細想一下,就會發現,老子設想的理想社會,幾乎排斥人們所創造的各種物質文化,如技術發明。從人類文化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角度看,老子的上述構想明顯違揹人類文明進步邏輯,顯得過於消極保守。根據老子的理想國家,百姓的生活幾乎類似於原始人們的生活,這種生活水平實在過於原始和低下。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第二、老子排斥人們的正當精神需求

我們知道,精神需求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誌,精神文化也是人類精神創造的文明文化成果,諸如法律、倫理、科學、宗教、藝術等。但老子的社會理想卻否定了人們的正當精神需求,顯得較為偏激和偏頗。

老子主張,聖人之治,應當讓百姓心智處於矇昧狀態。即百姓生活不應當擁有精神文化,諸如禮樂仁義,法令制規章,音樂藝術等,否則必將導致社會混亂。老子的這種觀點,既不現實,又非常消極,明顯違揹人性的正當需求。

再者,老子把道法自然視為第一準則,並不看重對鬼神的精神信仰。在老子看來,只要百姓順從自然之道,連鬼神也很難影響和干擾人的生活。

如何看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經典的一些歷史和文化的侷限性?

從跨文化比較角度看,老子設想的小國寡民,其整體文明水平,甚至不如目前尚存的一些原始民族部落,如北非地區的一些原始民族部落。

根據央視科教節目的描述,非洲北部地區的一些原始民族部落,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非常低下,但是他們都擁有獨特的民族宗教信仰;尤其是,這些原始部落都非常

崇尚和熱愛精神生活,比如圖騰崇拜、音樂舞蹈、追憶祖先歷史等等。如此對比,老子設想的小國寡民,未免顯得有些過於簡單和原始了。

總而言之,我們對待《道德經》這部偉大的中國文化經典,應當採取歷史觀和發展觀相結合的態度,辨證綜合地分析評判,以便讓《道德經》更好地服務於現代人的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