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弘揚傳統中醫學,《中醫四診》專題講座晉中恆課堂成功舉辦

簡介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透過使用中藥、針

中醫四診分別是什麼

弘揚傳統中醫學,《中醫四診》專題講座晉中恆課堂成功舉辦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透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透過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方法,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為中華民族的延續與健康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對世界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弘揚傳統中醫學,《中醫四診》專題講座晉中恆課堂成功舉辦

繼承和發揚中醫學的精華,繼續為人民的健康做出貢獻,是當代中醫的使命和責任。為了加強中醫基礎理論學習,2021年10月14日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在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舉辦了《中醫四診》中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講座,全體醫護人員參加學習。本次講座由主任中醫師晉中恆講授。

主講醫師介紹

晉中恆,男,主任中醫師。1963年3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河北省首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主任中醫師,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專家組成員,腎臟病專家庫成員。

兼任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溫病分會副會長,全國經方醫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疼痛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委員,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中醫臨床藥學分會常務理事。

弘揚傳統中醫學,《中醫四診》專題講座晉中恆課堂成功舉辦

先後拜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祝之友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劉景源教授為師。從事慢性腎病臨床及科研工作近40年,長期致力於慢性腎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內科疑難雜症的臨床研究,運用現代醫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解決本專業的疑難危重疾病及技術難題,是我院腎內科的技術骨幹和學術帶頭人。

參加了國家十一五重點腎病專科、國家重點中醫臨床專科相關病種的臨床驗證工作,並參與了自然免疫平衡療法、中醫診療方案的制定與修訂。主持了多項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榮獲河北省中醫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研課題2項,發表醫學論文50餘篇,著作4部。曾多次榮獲省、市及醫院的表彰和獎勵,其中2016年在河北省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評選活動中,榮獲“白求恩式好醫生”光榮稱號。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內科疑難雜症。尤其在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IgA腎病、糖尿病腎病、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慢性間質性腎炎、藥物性腎損害的診治上見解獨到,理論深厚;在慢性腎功能衰竭、難治性腎病綜合徵、複雜性尿路感染等治療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理論的開山著作

晉中恆主任從中醫學的起源講起。據介紹,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瞭解剖和醫學分科,那時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弘揚傳統中醫學,《中醫四診》專題講座晉中恆課堂成功舉辦

《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經過歷代發展,逐漸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

金元以後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後,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中藥藥理學沒落的標誌。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20世紀90年代發起的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原始創新、革命。中醫三個哲學觀:整體觀、辨證觀,新挖掘出的中醫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

中醫四診是中醫學臨床的基礎和依據

中醫四診是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

弘揚傳統中醫學,《中醫四診》專題講座晉中恆課堂成功舉辦

一、望診,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神是精神、神氣狀態;色是五臟氣血的外在榮枯色澤的表現;形是形體豐實虛弱的徵象;態是動態的靈活呆滯的表現。就是對病人面目、口、鼻、齒、舌和苔、四肢、面板進行觀察,以瞭解病人的神。扁鵲很重視也很善於望診,把它列為四診之首。“望診”包括:1、全身望診:神、色、形體、姿態等。2、區域性望診:頭面、五官、軀體、四肢、二陰、面板、排出物等。3、望小兒指紋。4、望舌:舌質、舌苔、舌下絡脈。

二、聞診,是指聽病人說話的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的聲動,還要以鼻聞病人的體味、口臭、痰涕、大小便發出的氣味。“聞診”包括:1、聽聲音:語聲;語言;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太息;腸鳴。2、嗅氣味:口氣、汗氣、嘔吐物、大小便、月經、帶下、病室氣味。

弘揚傳統中醫學,《中醫四診》專題講座晉中恆課堂成功舉辦

三、問診,是問病人起病和轉變的情形,寒熱、汗、頭身感、大小便、飲食、胸腹、耳、口等各種狀況。“問診”包括:1、一般情況:詢問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等,飲食、睡眠、二便等情況。2、主訴:病人感覺最痛苦的症狀或體徵+持續時間或加重時間;主訴反映了疾病的主要矛盾;3、現病史:圍繞“主訴”詢問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診治過程。(1)疾病發生→詢問發病時間、起病緩急、病因。(2)疾病發展;(3)診治過程:①相關檢查→②治療方法→;4、相關病史:既往史→患者平素身體狀況及過去患病、手術等情況;個人史→患者的個人經歷、精神狀態、嗜好、婚姻狀況等;家族史→家人的健康狀況;過敏史→是否有過敏現象。

四、切診,是脈診和觸診。脈診就是切脈,掌握脈象。觸診,就是以手觸按病人的體表病變部分,察看病人的體溫、硬軟、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診斷。扁鵲在總結前人診法的基礎上,發明創造了切診法。司馬遷為名醫立傳,扁鵲居首,可見司馬遷對扁鵲的尊敬和對切診法的重視。“切診”包括:(1)操作方法:患者體位(患者取正坐位或仰臥位);醫生指法(選指、布指、運指、選指);平息;切脈時間;小兒脈診法。(2)注意事項;(3)操作技巧:脈象八要素分析法;正常脈象八要素特徵;脈位變異;脈象與主病(結合案例重點講解)。

(東方紅星,文/李烈,醫師/晉中恆,約27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