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老子|無為也要有資格,常人學不了

簡介以經解經,如是看老子的無為,主要是針對著儒家與墨家特定的有為,是反對儒家的言教,行不言之教

文字是老子的什麼人

老子|無為也要有資格,常人學不了

解老子避免文字的泛化

老子的無為,何以是無所不為,世人多是以文解義。

文字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任何一個詞語都可以無限擴張,也可以無限縮小,那什麼是真解呢?

於是,二千年來,老子的五千言誰都可以解,誰也說服不了誰,因為以文解文,無限泛化,脫離了歷史背景,本來也沒什麼標準。

客觀地說,那個時代離我們太遙遠,文字的本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能夠做得最好的方式,也就是以經解經了,用老子自己的話去定義無為。

老子|無為也要有資格,常人學不了

無為無的是三不主義

“為無為”的概念是老子在第三章到的。

《老子.第三章》:“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個為無為,已經說明了不是一無所為。老子五千言是為帝王著言,很多話從老百姓的角度看是不食人間煙火,但是,從帝王的角度看,卻是真理。

比如第三章說的三不主義,“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望,老百姓哪有這個資格?這是對帝王的約束。正因為是帝王,要做到三不主義,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自律的,這才需要去“為無為”;而這種自律沒有深刻的歷史教訓,感覺不到它的必然性,也很難做到。我們很多人都是經歷了一生的風風雨雨之後,才對老莊有了親切感,這時再去讀老子同,感覺句句都戳到生命中的疼點。

站在帝王的立場上,讓他做到三不主義,放棄權名聲色,那太難了,因為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危險,危險的是對社會的示範效應,社會越是繁華,人心越是淪喪了;所以,無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能做到無為,這就是帝王的大有為,就是“為無為”了,而古今又有哪個君王能做到?難也必須做,因為這種自律最終要轉換成他律,是要讓老百姓不爭,則天下方得太平。“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這多半是一廂情願,當年老蔣主張新生活運動,自己吃得清淡了,底下的官員們還是大魚大肉。

帝王做不到,聖人也做不到。孔子問禮於老子,請教歸請教,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還是忍不住要宣揚他的言教,周遊列國。

還是莊子說得對,“

人心”,人心是最固執的東西。

老子|無為也要有資格,常人學不了

無為是行不言之教

如果關聯上下文,老子的無為毫無神秘可言,一是第三章說的三不主義,二是第二章說的行不言之教。

《老子.第二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行不言之教,當然是針對儒家有言之教,也就仁義禮教。為什麼要反對儒家的言教呢?因為這套東西是強加給老百姓的,也是

“攖人心”。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說到底還是儒家的格局還是不夠開闊,還是親親這種血親政治,是小集團利益。這是儒家的所為,反過來說,老子無為,無的正是儒家的所為。

以經解經,如是看老子的無為,主要是針對著儒家與墨家特定的有為,是反對儒家的言教,行不言之教;是反對墨家的尚賢,不以利謀天下;無為就是“絕聖棄智”,就是對儒墨兩家的反者道之動。

老子講的

“為無為”不是漫無邊際的一無所為。更不是個人養生的修行,而是帝王的治世的守則。

最終無為的還是老子自己,騎著青牛去了西土。

老子|無為也要有資格,常人學不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