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換個角度認識牛頓第二定律

簡介牛頓三大定律給出了一套完整的解釋:一個物體如果不受外力(合外力為零),那麼它將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在一條直線上可導,解析嗎

高一開學第一次班會上我就講,牛頓第二定律貫穿高中物理,非常非常重要,大家期盼了3個月,終於等到它。翻開書一看,怎麼只有F=ma這一個公式呢?這有什麼難的?再看看練習題,一個個臉都綠了,不會做呀……今天來給大家講講,怎麼理解、學好牛頓第二定律,並看破出題人的套路。

牛頓三大定律的基礎

牛頓力學有三大定律,這所謂定律,是科學家透過各種實驗,從實驗現象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它的正確性由實驗來保證。定律是無法透過數學公式“推導”或“證明”出來,證明出來的叫做定理。和數學相比,數學可以從幾條預設的公理出發,透過邏輯推理、演繹證明出各種定理,在一個體系內,只要邏輯自洽不會自相矛盾,各種體系可以和諧共存。而物理要對現實世界負責,根基不能隨便選,一定要符合實驗,符合我們在自然界中觀測的結果。

最早提出實驗和數學相結合,把自然科學從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裡帶出來的人,便是伽利略。他提出了三個重要的思想實驗(利用實驗+推理的方法在腦海中做的實驗),這三個實驗為牛頓建立慣性定律奠定了基礎。

第一個是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下落,看誰先落地。他是這樣想的:如果重的比輕的下落快,把兩個鐵球綁一起,輕球會減慢重球下落速度,合起來的速度比重球慢;但綁一起兩個球總重量更大,又應該下落最快,這樣自相矛盾,說明重的應該和輕的下落一樣快(其實後來他還做了個斜面滾球實驗,透過觀察物體從斜面滾下的情況,推匯出了物體下落時的情況,並證明不論輕重,物理下落都是越來越快,且下落速度一樣)。

第二個是斜坡實驗,做一個極其光滑的V字型斜坡,把一個極其光滑的小球由靜止沿斜坡左側釋放,小球會滾到右側幾乎與左側相同的高度;減小斜坡右側與地面夾角,再次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滾得遠了一些,但還是會滾到右側高度相同位置;不斷減小斜坡右側與地面夾角,如果右側完全水平,那麼小球只能一直滾下去,因為它將永遠達不到右側相同高度,也就是我們說的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第三個是說假設你待在一條大船艙裡,艙裡還有其它飛蟲、動物、魚,你可以在船裡跳躍、扔東西,但看不到外面。如果船保持靜止或不做任何晃動的勻速直線運動,那麼你將無法分辨自己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牛頓正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礎上,最終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慣性定律。一個物體如果不受到力的作用,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換個角度認識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的出現

牛頓第一定律透過各種實驗、現象證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那麼如果我給你一個力,你的運動狀態(速度)能改變多少呢?這個定量的計算,就需要透過牛頓第二定律來進行了。

既然力能夠改變一個物體的速度,那我們就需要一個物理量來描述速度的變化。汽車能夠往前跑,源自發動機提供的牽引力,這個力使汽車的速度發生了變化。那是比速度的變化量嗎?很顯然不是,人從靜止跑到10m/s,慢跑和快跑肯定用得力不一樣,火車慢慢提速,最終能超過汽車,但速度變化的時間不一樣,所以我們要限定相同的時間,比較相同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這就是我們開學學的加速度。還是從跑步這件事上看,我們就能體會到,發力(合外力)越大,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還有其它影響加速度的因素嗎?讓人用相同的力拉不同物體,一邊拉腳踏車,另一邊拉汽車,顯然輕的腳踏車更容易拉動,也就是說,物體得到的加速度,不僅和力的大小有關,還和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也和第一定律呼應上了,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速度的改變越困難。

此時,牛頓第二定律也就閃亮登場了,物體的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寫出來就是F=ma。

再看一眼牛頓第三定律,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你給桌子一個壓力,也會感受到桌子給你的支援力。

有了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也就構成了牛頓力學的根基,然後就可以分析萬事萬物的運動情況了。

為什麼物體會運動?背後隱藏的規律是怎麼樣的?很多人都嘗試去解釋,但都不盡如人意。牛頓三大定律給出了一套完整的解釋:一個物體如果不受外力(合外力為零),那麼它將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合外力不為零,它的速度就會發生變化,得到一個加速度。想知道具體加速度是多少?可以用F=ma來進行計算。

舉高的物體為什麼會下落?因為受到了重力。如何下落?越來越快地落,因為重力提供了加速度。輕的物體和重的物體為什麼一樣快下落,因為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一樣。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我們會發現,物體複雜多變的運動形式,可以透過對力的分析來進行研究,也就是把運動和受力兩件事緊密聯絡到了一起。此時,運動學的重心就從對運動的分析轉向了對受力的分析,想學好牛二定律,就一定要把前面的受力分析學透徹。

換個角度認識牛頓第二定律

換個角度看題型變化

很多同學覺得習題難,但如果從出題人的角度來看,高中階段出的題變化真的不多。

牛二定律F=ma,一邊是力,一邊是運動,所有題都是圍繞著受力改變運動形式來出的。

我們要學習的力有哪些?從力的本質上講只有引力和電磁力兩種,電磁力的表現形式還包括彈力、支援力、壓力、摩擦力、電場力、磁場力,引力就只能以重力的形式表現出來。

運動的形式有哪些?靜止、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其實是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疊加)、圓周運動,沒有了(變加速運動不學也不會考)。

最簡單的考法,就是給你一個力,然後讓你求它給物體帶來的加速度,這直接套個公式就完了。怎麼變?可以更換力的種類,重力做完換彈力,彈力會做完換摩擦力,摩擦力做完再換別的力。運動那邊就拿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圓周運動、平拋運動來回換就好了。

可高考沒這麼簡單,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得把難度拉開。力的種類不能新增,運動形式也不能新增(變速運動不讓用),那怎麼辦?

第一種,把力疊加起來,讓物體多受幾種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或者是把物體用彈簧拉著在粗糙平面上運動,把重力、彈力、摩擦力統統用上。

第二種,把運動疊加起來,不是同一時刻疊加,而是分階段“累加”,也就是先勻加速,再勻速,再圓周,再平拋,就這四種運動,多加上幾段,難度也就上來了,也能繞暈一部分同學。

第三種,把物體疊加起來,也就是多物體一起受力、一起運動,又能繞暈一些同學。數一數這多物體,包括兩物塊接觸(滑塊木板、傳送帶)、兩物體撞擊(子彈木塊)、兩物體連線(繩子連線、杆連線、彈簧連線),解法相信大家都記得,整體法隔離法來回切換。

怎麼樣,讀完這篇文章,是否感覺高中物理簡單了一些?雖然種類看起來很多,但整體結構清晰,只要根據不同的物體、不同的受力、不同的運動進行分析就好,所謂的模型很多種,其實就是變換了組合方式。

自然世界的規律往往是極簡的、樸素的,就像牛頓第二定律一樣,三個字母解釋了力和運動的關係。這些簡單的規律卻掌管著大千世界的各種變化,大到天體執行,小到原子電子,正是這種樸素的和諧,讓無數人對物理學著迷,希望本文能給物理學多拉幾個迷弟迷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