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簡介阿里系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百億級單量的商流誘惑著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依附菜鳥

獲得大量現金流後怎麼盈利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懂財帝 (ID:znfinance) | 嘉逸

菜鳥一飛沖天,劉強東似乎一語成讖。

2016年,他曾斷言,“菜鳥網路本質上是在幾個快遞公司上搭建資料系統,幾家快遞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吸走。”

六年後,阿里掌控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以下簡稱“三通一達”),菜鳥“資料王國”矗立。

商流決定物流。阿里系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百億級單量的商流誘惑著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依附菜鳥。

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們如今被迫成為“物流管道商”,做著苦差事。

僅有順豐得以倖免,但其電商快遞業務也因為沒有穩定的商流支撐,仍然陷於虧損泥潭。

反觀菜鳥,它持續汲取物流資料精華,已實現翻倍生長。2022財年(自然年:2021。4。1-2022。3。31)營收為461。07億元,較2018財年增長近6倍,營收規模高於三通一達。

在一級市場,菜鳥的最新估值更是已高達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87.31億元),是A股圓通、申通、韻達市值總和的1.5倍。

而這只是馬雲“物流夢”的開端。菜鳥依舊在兇猛擴張,甚至已開始由輕轉重,佈局倉儲、物流樞紐等重資產。

菜鳥露出“利爪”,猛禽的雄心顯露無遺,它意欲成為物流行業的底層基礎設施。

然而,人們對此卻極度憂慮。資本洪流之下,失去主動權的快遞公司,及其背後數百萬快遞員或將“飄零浮沉”。

它們或他們,命運將何去何從?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兇猛的菜鳥

菜鳥成立九年,如今強勢上位,已成為阿里第三大營收支柱。

2022財年,阿里首次詳細披露菜鳥業績資料。報告期內,菜鳥營收達到461。07億元,但增速卻大幅下滑至24%,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虧損14。65億元,同比擴大80。2%。

2023財年Q1(自然年:2022。4。1-6。30),菜鳥繼續承壓,營收增速僅為5%,季度營收為121。42億元,經調整EBITA虧損1。85億元。

直到2023財年Q2(自然年:2022.7.1-9.30),菜鳥業績才稍有回暖,季度營收為133.67億元,營收增速回升至36%,但已不復此前的輝煌。經調整EBITA為1.25億元,是近幾個報告期內的首次盈利。

營收佔比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菜鳥2021財年就達到5。19%,超越本地生活業務(4。94%),成為阿里的新增長引擎。

此後三個報告期,菜鳥內部地位逐漸提升,營收佔比分別增長至5.4%、5.91%、6.45%。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菜鳥崛起,馬雲和阿里籌謀已久。

2008年起,馬雲參與的創投基金和阿里就開啟“掃購模式”,頻頻入股百世、中通、圓通、申通、全峰等快遞公司。

到2019年,四通均歸順於阿里,僅剩“釘子戶”韻達負隅頑抗。

但韻達創始人聶騰雲終究獨木難支。復星集團持續減持,同業背靠阿里商流和資本,不斷蠶食韻達的陣地。

2020年初,韻達妥協,阿里入股2%。至此,四通一達全部成為了菜鳥的物流底座。

截至目前,除百世已將中國區快遞業務出售給極兔之外,

阿里系對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的持股比例分別為8.31%、20.12%、25%、1.99%,仍擁有掌控權。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而在整合社會快遞資源的同時,菜鳥也在大手筆佈局重資產業務。馬雲此前豪言,“如果一千億不夠,我們會投資幾千億!”

菜鳥官網顯示,其已在全國設立了3個產業園,在國內30個城市佈局了50餘個物流園區,並已在海外建設了多個物流園區和物流樞紐。

另外,菜鳥還學習京東物流,組建了直營品牌“丹鳥”,其定位於“立足中高階電商件市場的倉配型快遞企業+即時配送企業”。

綜上基於公開資料來看,菜鳥目前已建立起較強的規模優勢。

菜鳥供應鏈倉儲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其麾下還擁有龐大的社會倉儲資源。

相比之下,京東物流以自營模式為主,倉儲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

順豐較為弱勢,倉儲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加盟合作倉庫僅為232萬平方米。

快遞員數量方面,菜鳥網路幾乎連結了所有快遞企業,其平臺上的快遞收派員規模超過百萬,遠高於京東物流(30.33萬)和順豐(約44萬)。

資本市場方面,已獨立分拆的菜鳥目前已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淡馬錫、中通快遞、阿里等,最新估值約為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87。31億元。

而截至12月9日收盤,順豐總市值為2840。69億元,京東物流為1072。7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958。41億元。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資料王國」

“我們做物流不是為了送包裹,而是把零售、製造業和金融的資料合在一起。”

“菜鳥的定位不是物流公司,我們是一個數據協同的平臺,是快遞行業的‘水電煤’,我們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做基礎設施和做催化劑的作用。”

馬雲和童文紅很早就道出了阿里做菜鳥物流的核心原因——資料。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數字產業時代,物流承上啟下,向下連結14億消費者,中端連結商戶,向上連結製造業、原材料等企業。

物流資料已極為關鍵,它不僅能洞悉使用者消費行為,還能助力中游商戶高效管理商品庫存,以及指導上游企業生產製造,甚至還能衍生出供應鏈金融等其他商業模式。

阿里商業生態以商流為核心,不容他人掌握物流資料“命脈”。

為此,菜鳥面向商家,創新推出了電子面單、菜鳥物流管家、菜鳥發貨平臺等服務,使得商品、物流、消費者資料得以實現數字化,並沉澱下來。

針對物流企業,菜鳥推出了路由分單服務,即以菜鳥電子面單為載體,提供快件分揀解決方案。這意味著,企業端的運營資料也沉澱在了菜鳥平臺上。

在消費者終端,菜鳥旗下的菜鳥驛站打通了物流最後一公里,比快遞網點更靠近消費者。菜鳥裹裹包括了寄快遞、查快遞、取快遞等服務,更是進一步豐富了消費者畫像。

菜鳥驛站也為阿里未來發展社群團購等業務,提供了物理網店和資料支撐。

菜鳥建立至今九年,一直在年均幾十億、上百億件的快遞中汲取著資料精華。它們也構築起了菜鳥“資料王國”的地基,並承載著其商業野心。

菜鳥開始謀求更多的商業利益。2019年6月,菜鳥升級面單系統,將原來的二聯式面單(成本5分錢)升級為一聯式面單(成本3分錢)。

快遞公司接入後,將需要支付4分錢,節省1分錢成本。而在4分錢中,菜鳥將會收取一分錢。

有行業人士測算,僅按照百億單量的包裹數計算,菜鳥就將增加億元以上的營收。

除此之外,據《河南商報》報道,快遞公司入駐菜鳥驛站,往往需要支付每件快遞4毛-5毛的寄存費。《大河報》報道,菜鳥驛站會對消費者寄件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消費者也“苦菜鳥久矣”。

一位大學生曾在知乎撰文《因為菜鳥驛站強制下載菜鳥裹裹App,所以我選擇起訴》,控訴菜鳥驛站強制使用者下載菜鳥裹裹App後才能取件。

網路上也有諸多消費者質疑,菜鳥驛站的設立反而讓快遞幾乎不再送上門,這到底是快遞行業的進步還是退步。

而此前,菜鳥曾多次強調與合作伙伴是共生共贏的關係,是一家客戶價值驅動的公司。但現在來看,這句話似乎還有待印證。

並且在未來,很難預料菜鳥是否還會向三通一達們收取其他費用,是否還會給消費者帶來不愉快的體驗。

畢竟它始終掌握著商流和物流資料的主動權。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桐廬幫的「難言之隱」

菜鳥生態下的快遞公司正越來越“管道化”。

因為三通一達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基本同質,均依靠阿里系商流生存。

電商快遞已成為基本盤。2022H1,國內快遞業務佔圓通、申通、韻達總收入比分別為81。89%、97。31%、94。69%。

而同時,快遞公司的研發費用極低,如圓通2018-2021年的研發費用僅為數千萬元,還不到營業收入的1%,直接導致其自身缺乏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資料探勘和處理能力。

它們依舊延續著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商業模式——透過價格戰相互內卷,來爭搶市場份額。

如此,鉅額虧損就成為了必然結局。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以圓通、申通、韻達為例。2019年1月,三家公司單票收入分別為3。44元、3。38元、3。56元。

但此後,受行業價格戰衝擊,三家公司單票收入均遭遇斷崖式下跌,直到去年7月才觸底回升。

2021年7月,三家公司單票收入已分別跌至2.02元、1.97元、2.04元,已分別下跌41.28%、41.72%、42.7%。

歸屬淨利潤資料體現得更為明顯。2019、2020、2021年,申通歸屬淨利潤分別為14。08億元、3633萬元、-9。09億元,分別同比下滑31。27%、97。42%、2603。16%。

同時期,中通、圓通、韻達的盈利能力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百世更是頂不住虧損壓力,直接把中國區快遞業務賣給了極兔。

反映在資本市場,2020年牛市行情下,圓通、申通、韻達的全年股價(前復權)反而分別下跌了8。2%、48。04%、38。42%。

事實上,三通一達也曾叛逆,想要扭轉受制於人的尷尬局面。

如中通、申通、韻達就曾聯合順豐,於2015年共同成立智慧快遞櫃品牌豐巢。後來,申通又參與了豐巢B輪融資。

近兩年,它們爭相佈局物流最後一公里,圓通創立媽媽驛站,中通建立樂家快遞櫃,申通建立喵櫃,韻達建立蜜罐快遞櫃。

但結果是,無論三通一達,還是快遞龍頭順豐,它們自身都沒有穩定、龐大的商流。

另外,快遞企業在資料探勘、資料分析處理方面,本身就弱於網際網路公司。

第三,四家企業的產業資本實力遠遜於阿里系資本。

缺少商流,拼不過技術,拼不了錢,這就決定了三通一達反抗菜鳥,註定會以失敗告終。

當前的事實也證明,它們還是沒能逃過“物流管道商”的命運,依然還是在“做苦力”。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順豐的反抗

與三通一達相比,順豐無疑是特例,它也是唯一一家和阿里、菜鳥硬剛過的民營快遞公司。

2017年6月1日凌晨,順豐全面關閉對菜鳥網路的物流資料介面,涉嫌物流大資料「二選一」。

阿里迅速反制,在淘寶和天貓平臺取消了順豐作為物流商選項。

雙方劍拔弩張,各執一詞。順豐稱,菜鳥不但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資料,而且要求順豐放棄騰訊雲改用阿里雲。

菜鳥方面則表示,順豐率先關閉了資料介面,而且對其資訊保安升級行動不配合。

這場爭鬥甚至還引起了快遞和網際網路行業的先後站隊:蘇寧、易果生鮮和圓通紛紛支援菜鳥,京東、騰訊雲、美團和網易則公開力挺順豐。

最終,郵政局緊急介入,雙方才達成和解,恢復了業務合作和資料傳輸。

究其原因,順豐敢於直接對壘菜鳥,底氣在於其本身不僅是中國時效快遞件的龍頭,旗下還擁有冷鏈、供應鏈、同城配送等其他多元化業務。

另外,豐巢快遞櫃巔峰時期的市場佔有率曾高達70%,彼時的菜鳥對其資料亦垂涎欲滴。

但仔細分析,順豐的競爭優勢其實僅限於物流領域,其在電商商流方面依然處於弱勢地位。

因此,“菜豐之戰”雖然打成了平手,順豐成功保持獨立,但其電商快遞業務也錯失了黃金髮展週期。

以至於兩年後,順豐再戰電商件時,只能用“以價換量”老一套的價格戰方法來搶奪市場份額。

結果是“虧麻了”。2019年1月,順豐單票收入為24.85元。而今年10月,順豐單票收入僅為15.04元,下跌了39.48%。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順豐歸屬淨利潤大幅下滑41。73%。

不過,順豐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2019年為7。6%。今年1-10月,達到9。9%。

但這並不意味著,順豐在激烈競爭的電商件領域已經站穩了腳跟。

有行業人士表示,順豐承接的大部分電商快遞還是高階件,其在中低端價格區間的競爭力並不強。

順豐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2月開始,順豐便逐漸收縮電商件業務,轉而發力供應鏈和國際業務。

到2022H1,順豐經濟快遞板塊營收已同比下滑20。69%,至118。1億元,佔總營收比已下滑至9。08%。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由於並表了嘉裡物流,營收佔比增長至35。78%。

順豐無疑是幸運的,繞開電商件領域,依然還能找到“詩和遠方”,它或將成為阿里系物流、京東系物流、拼多多系物流之外的獨立存在。

三通一達卻沒那麼好命,佔營收比80%以上的電商快遞業務早已根深蒂固,業務的強慣性導致其未來改變“管道商”角色的機率將微乎其微。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短時間內不會消亡,菜鳥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將其全部吞併。

對於三通一達而言,更大的機率或許是,在阿里系商流和菜鳥“資料王國”下逐漸被整合,或者保持一種中低毛利的經營狀態。

菜鳥資本神話

估值約300億美元的菜鳥,是馬雲的最後一個商業夢想。

菜鳥「資料帝國」:三通一達的難言之隱

在他的構想中,菜鳥未來幾年將扛起阿里的增長大旗。

馬雲曾經說,阿里旗下的業務和公司輪流領跑,輪流扛鼎,首先是B2B三年,然後淘寶三年,天貓三年,支付寶三年,阿里雲三年,菜鳥三年:

“未來三年,現估值600億美金的螞蟻金服將成為領跑者,2019年至2021年阿里雲接棒,2021年至2024年菜鳥網路成為引領者。”

菜鳥已獨立分拆,IPO或早已擺上了計劃表,它將再造一個資本神話。

菜鳥在不斷攀升估值背後,不知道三通一達、百萬一線快遞員以及數億普通消費者是什麼樣的感受?

菜鳥“展翅高飛”,但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參考資料:

1 | 招商證券,蘇寶亮、王西典等,《修身齊家之後,雄心不止》

2 | 方正證券,許可,《讓天下沒有難送的快遞 ——菜鳥網路的初心與未來》

3 | 興業證券,龔裡、王品輝等,《菜鳥網路研究之一:數智化賦能快遞行業》

4 | 北京商報,王曉然、陳韻哲,《菜鳥順豐事件反思:一場絕不能讓步的談判》

5 | 澎湃新聞,張梟翔,《劉強東說快遞利潤會被菜鳥吸走,菜鳥:他不懂什麼叫平臺共享》

6 | 河南商報,張成誠,《豐巢快遞櫃收費後,部分菜鳥驛站也有新動作:寄存超6天過後將退回》

說明:資料來源於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EN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