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張蘭:30歲前往加拿大,最多同時打6份工,攢夠兩萬美金回國創業

簡介起初張蘭想的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移民加拿大,讀完書之後進入大公司工作,把兒子接過來

寫的信怎麼折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張蘭的下鄉史。

雖然張蘭的出生在如今看來算得上優渥,父親是清華大學教授,家中開過金礦,姥姥家是正黃旗。但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身份反而算是枷鎖。她們一家離開北京大院,來到窮鄉僻壤的“五七幹校”,養豬,放牛,抓蛤蟆,逮毒蛇,日子過得極為艱辛。

但好在張蘭是一個極有主見的人,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境況,她扒煤車回到北京,對領導軟磨硬泡,最後透過“美食攻略,終於換來了家人的回京調令。這是張蘭命運的第一次轉折點。

那麼張蘭是如何在沒有家族依仗的情況下,白手起家,日後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商業版圖呢?今天我們就來講張蘭第二階段的人生:加拿大打工經歷。

一、下鄉結束回到北京,按照軌跡結婚生子

雖然張蘭一家回到了北京,但日子並沒有因此變得大富大貴,他們一家暫住在姥姥家。這時,張蘭打聽到回城家庭可以分房,但如果按號排,分房怕是遙遙無期。

張蘭故伎重施,對房管處的領導軟磨硬泡,為全家要來了兩間平房。

張蘭:30歲前往加拿大,最多同時打6份工,攢夠兩萬美金回國創業

張蘭的性格很是鮮明,遇事從來都是尋找解決方法,能屈能伸,絕不是茫然地等待命運安排。

不過有了房子也只是杯水車薪,一家人的生計成了大問題。

先是繼父到了退休年紀,閒在家中,再是母親身體不好,做了子宮切除手術,常年備受風溼性心臟病的折磨,一家子收入銳減,家務活也大部分落在了張蘭身上。

她每天中午一放學,就得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趕回家中,為繼父做手擀麵,一個小時之內忙活完所有事,再飛速地趕回學校。繁重的家庭壓力,使張蘭無暇顧及課外活動,老師同學們也紛紛以為她不合群。

張蘭性格要強,沒有多做解釋,自己默默扛了下來。到了暑假,同學們在為一場體操表演做準備,而張蘭卻被排除在外。她並沒有心灰意冷,利用暑假時間做手工改善家人生活。

因為五歲起織毛衣的經歷,張蘭手藝出眾,納鞋底,改衣服,做布鞋都不在話下。她去三里屯居委會領了“挑補繡花”的活,(一種布藝,在當時深受外國人的喜愛,主要用於出口),一個月可以拿到300元的酬勞。

做完這一套活需要一個禮拜,為了趕工,夜深人靜時,張蘭在燈下一針一線地縫製。母親憐她辛勞,催她睡覺。她為了不讓家裡人操心,在門縫裡塞毛巾,防止光線透進去,偷偷工作。

這個暑假裡張蘭收穫頗豐,開學之後,她依舊利用空閒時間做著這份兼職,到了高中畢業,她一邊繡花一邊等待分配工作。

也正是這個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張蘭的人生髮生了小小的改變。

張蘭:30歲前往加拿大,最多同時打6份工,攢夠兩萬美金回國創業

這就是震驚全國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發生時,張蘭的親生父親和哥哥都在唐山“下鄉”,血親生死未卜,張蘭心中掛念,多方打聽,聯絡上了奶奶一家的人,知道了哥哥和父親死裡逃生,有驚無險。而父親也因為受傷的緣故,被批准回京休養。張蘭終於見到了十八年素未謀面的父親。她後來還聯合家人,找到了建工局的領導,發揮出自己死纏爛打的功夫,為父親平反。

父親對張蘭的影響也十分深遠。他是知識分子出身,學識淵博,為人風趣幽默,他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並在高考制度恢復之後,鼓勵女兒去上大學。張蘭也不負眾望,一邊工作刻苦讀書,不過命運弄人,高考前夕,張蘭生了一場大病,發生了嚴重的青黴素過敏反應,進入急救室搶救。

幸運的是,張蘭挺了過來,併成功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之後,她拿到了北京市建工局的鐵飯碗,按照軌跡結婚生子,十年的時間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度過。

工作穩定,家庭和諧,一切看起來都十分圓滿。但是從張蘭自小的經歷來看,她從來都是一個有闖勁,有拼勁的人,她並不想庸庸碌碌地過一生,只是礙於條件有限,她一直沒有機會改變。

1988年,張蘭等到了這個機會,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二次轉折。

二、舅舅回國探親,張蘭辦理簽證前往加拿大

這年,張蘭早年移民加拿大的舅舅回國探親,相處中,他發現張蘭勤勞能幹,臨走時,他問張蘭願不願去加拿大同他們生活一段時間,順便照顧一下舅媽。

這不就是張蘭夢寐已久的機會嗎?她喜出望外,瑣碎的家庭生活並不是她想過的日子,錢財的匱乏是懸在她頭上的一把刀。只是出國意味著要同兒子分別,這年的汪小菲才8歲,張蘭不想丟下兒子獨自前往異國他鄉,但她還是狠下心作出了決定,只有出國,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未來!

張蘭辦了簽證,帶著家人湊的600美金的生活費,跟著舅舅一家來到了加拿大,在這裡,她完成了後來創業的原始資本積累。那麼,張蘭是怎麼賺到第一桶金的呢?

在加拿大,張蘭的主線任務是照顧舅媽,當時舅媽做了一個“膽結石”手術,正在術後恢復期,張蘭幫忙整理家務。待舅媽身體好轉時,張蘭做東請舅舅舅媽吃飯,感謝他們這段時日的照顧。

也是在這個餐館,張蘭遇到了父親的同事,他過去也是清華大學教授,如今在這裡打工。

張蘭立馬跟他請教如何才能賺到錢,

教授很熱情,幫她找了一份餐館幫廚的工作。她辦的探親簽證只有3個月有效期,沒有合法身份,只能打這種黑工,每天工作3個小時,收入比正式員工低,還不能拋頭露面。

張蘭每天要從車上搬幾百斤重的大牛排,切6筐土豆絲。但她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只是這一份工作收入顯然是不太夠的,她又同時找了很多份工作,最忙的時候,她一天要打6份工。

後來,張蘭又找到了一份相對比較穩定的護工工作,照顧兩位老人,每月能拿到600塊。此時舅媽的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張蘭在徵得兩位長輩的同意之後,從他們家裡搬了出來,在馬太太家的地下室居住。

張蘭:30歲前往加拿大,最多同時打6份工,攢夠兩萬美金回國創業

收入增加的同時,張蘭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

起初張蘭想的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移民加拿大,讀完書之後進入大公司工作,把兒子接過來。

但長期的所見所聞,讓張蘭意識到這並不是絕妙的選擇。

先是小梅表姐一家的影響。小梅是張蘭舅舅的女兒,是當地的中產階級,她帶著張蘭參加國外的嘉年華,鼓勵張蘭報名美加地區華人選美大賽,張蘭順利拿到了多倫多賽區冠軍。小梅表姐在生活上對張蘭頗多照顧。在張蘭眼中,他們生活優渥,但還是有不少煩惱,超市購物時盯著優惠券,日常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

再是張蘭認識的華人。張蘭在加拿大遇到了初中老師,以及一些國內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們在加拿大做著一些底層工作,在生活的壓力下失去了往日的熱情與活力,每個人身上都免不得有些鬱郁不得志。但他們覺得出了國,若是就這樣回去,未免有些不夠體面,於是只能聊以自慰,說這樣也挺好。

張蘭觀察他們的同時,也不免想著未來,她如果留在加拿大,是不是也過著這樣的生活?那她把兒子帶出來還有什麼意義呢?

她做了一個決定:攢夠兩萬美元就回國創業。

她創業的念頭不是一時興起。

一是長期居於異國他鄉,對祖國和兒子的思念。當時打國際長途非常困難,張蘭需要先寫一封航空信通知家人,約定半個月以後的某一天打電話。到了接電話這天,家人帶汪小菲到北京西單電報大樓,張蘭找一個能打國際長途的電話撥過去。因為中國和加拿大的時差,這樣的電話只能在北京時間晚上8點進行。張蘭時常為不能親自照顧兒子而感到自責。

二是眼界的開拓,思維的改變。馬太太一家經常帶張蘭出席高階餐廳,張蘭也因此接觸到很多自己從前不會接觸到的新事物,她看到了一些在國內可能具有前景的商機,並開始制定創業計劃。

三是高強度的工作,讓張蘭的身體發生了變化,她才30多歲手上就已經長出了老年斑,僱主有時還找藉口剋扣工資。這樣仰人鼻息的生活並不如意。

她也並不想透過嫁富豪的方式實現階層跨越,她在過去的婚姻生活中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認識到靠男人是行不通的,一切都得自己來!

於是,在1991年,張蘭帶著攢到的兩萬美元,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可以說,加拿大的這段經歷,給予了張蘭第二次生命,她在兩年的時間中不斷提升自我,變得更加堅定,也敢於爭取自己的權益;長期的打工經歷讓她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知道怎樣才是良性的老闆與員工關係。這些都是她創業中的寶貴財富。

張蘭:30歲前往加拿大,最多同時打6份工,攢夠兩萬美金回國創業

而張蘭之所以溺愛汪小菲也有了答案,除卻一般的母子親情以外,兩年的分離經歷也使得張蘭內心愧對兒子。她離開北京前往加拿大時,兒子目送她離開,不哭不鬧,回家之後便生了一場大病。在異國他鄉的兩年,兒子一直是支撐張蘭的信念。她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給兒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

我們不知道汪小菲和大s的鬧劇會以什麼樣的結局收尾,但張蘭女士在這件事上,已經表現出了極大尊重。

張蘭姥姥家是旗人,旗人對娛樂圈多多少少有些排斥。張蘭在國外的選美大賽中,有機會走得更遠,但因為家族緣故選擇了放棄。她當時能夠接納大s這個兒媳,也是出於對兒子的溺愛,她多次採訪中,也提到自己有一個好兒媳。

只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後人不好好乘涼,反而損害前人所栽的樹,這種行為,多多少少有些不太地道。

對張蘭的介紹就到這裡,大家還想了解哪方面的內容呢?歡迎點贊留言,關注作者,觀看更多精彩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