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簡介”這部劇告訴你法官心裡始終裝著老百姓孫磊 《底線》專家顧問,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速裁法官,曾獲“北京法院為民榜樣”提名獎,帶領審判團隊獲“北京法院十佳調解速裁團隊”稱號2020年12月的一天,《底線》編劇李曉亮來我們法院採

法袍是怎麼形成的

電視劇《底線》播出後,掀起追劇熱潮。該劇塑造的法官形象真實可愛,通篇沒有口號式的臺詞,卻讓觀眾倍感“司法為民”的溫度。這背後是主創團隊三年的努力以及多名一線法官的貢獻。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法律生活幫助》

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創作,全景展現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電視劇《底線》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和市場佔有率斷層領跑,網上熱議不斷。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這部劇以極具現實質感的情節、真實可愛的法官形象、接地氣的敘事方式,突破了以往法治題材電視劇“臉譜化”“精英化”的窠臼,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法治劇路線——面向最廣大基層矛盾,有著走心煙火氣的溫暖現實主義法治劇。它對每個身處生活困境的人充滿善意,對判決之外的“是非對錯”留出探討空間,在法律的尺度內探尋人性的溫度和正義與善良的底線。

這部劇串起大小40多個案子,但給觀眾的追劇體驗是環環相扣、輕鬆不累,還不知不覺間學到了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知識。觀眾不知道的是,在籌備階段,主創採風團隊曾赴北京、上海、長沙、衡陽、杭州、深圳、廣州等60餘家法院和調解組織實地調研,採訪了200餘名一線法院工作者,收集各類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超500餘件。

觀眾會注意到,影片結尾有“鳴謝專家顧問”一欄,其中不乏一線法官。他們為《底線》貢獻了鮮活的案例、真實的心路歷程、多年總結的工作方法。劇中的數個主角身上都有他們的影子。本刊記者邀請三位出現在片尾的“專家顧問”法官,暢談參與創作的過程,以及《底線》背後的法理人情。

這部劇告訴你

每次判決都慎之又慎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趙霏 《底線》專家顧問,上海黃浦區法院法官,上海高院微信公眾號“庭前獨角獸”故事會欄目負責人

我是上海高院微信公眾號“庭前獨角獸”故事會欄目的負責人。在這個欄目中,我們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將真實案件改編呈現,經常出現“10萬+”的爆款文章。

《底線》編劇費慧君和李曉亮來上海採風的時候,找我們瞭解“庭前獨角獸”中的案例故事。播出的《底線》中有個案子,一位患癌的妻子起訴欠債失蹤的丈夫要求離婚,希望把房子留給母親和女兒而非不負責任的丈夫,就取材於我審理並在“庭前獨角獸”改編呈現的案件。

交流中我和編劇達成共識,要向觀眾展現有血有肉有“反差萌”的法官,以及每一份判決背後的故事。如果法官像以往電視劇中的刻板印象那樣不食人間煙火,人物形象既不真實,也不可愛,他們也不可能通達人情世故,善於化解“一地雞毛”的矛盾糾紛。主創團隊走訪了200多位法院幹警之後,真實可愛的法官形象躍然劇中。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底線》劇照 劇方供圖

靳東飾演的方遠是立案庭庭長,調解矛盾是一把好手,人送外號“方嬸”。他能在立案大廳安撫常來鬧事的老大爺,也能在離婚案中抱著哭鬧不止的當事人的孩子調解兩個多小時。他想當副院長,告誡自己“穩中求勝”, 卻在上級領導的調研會上忍不住“直諫”雲庭審掉線、立案大廳機器人沒用等弊端。他和同事們的經典吐槽,都來自法官的日常玩笑,比如:“人家都說,這立案庭是法院看大門的”“法官就兩種情況:一種白頭髮,一種沒頭髮”“夏季制服又厚又難看”等等。《底線》播出之後,大家都直呼太真實了,像是在我們的辦公室安了攝像頭。

然而當方遠穿上法袍坐在國徽前,敲響法槌的那一刻,他又不怒自威,每句話都專業、準確、有分量。這個法官形象立住了。

再如宋雨霏,她是中院刑庭法官,不苟言笑、氣場強大,但下班後愛跳舞,有自己的小世界。我也熱愛拉丁舞,還有很多法官在工作之餘,也有自己的“詩與遠方”。這些從幾百位法官身上汲取的點點滴滴匯聚起來,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真實。

劇中用了相當大的篇幅,展現判決產生的過程。比如,劇中的“辱母殺人案”,犯罪嫌疑人雷星宇在討債方當著他的面侮辱其母之後,用事先藏好的刀將辱母者刺死、對方同夥刺傷。主審法官宋雨霏認為刺死辱母者時,對方的辱母行為已停止,對雷星宇及其母親的人身已不構成威脅,加之事先藏匿刀具的行為顯露出犯罪故意,雷星宇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而是故意殺人。

另一個合議庭成員卻認為,當時不法侵害的危險依然存在,其行為屬於正當防衛,兩人吵得面紅耳赤,調查時證人的說辭又各有不同。經反覆斟酌,宋雨霏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判決雷星宇犯故意殺人罪,引起輿情沸騰,她也遭受了網路暴力。案子二審改判,認定雷星宇屬於防衛過當,考慮到對方辱母情節,對雷星宇減輕處罰。

之所以展現合議庭“吵架”的過程,是想讓觀眾理解,老百姓認為的“錯判”和法律上的“錯判”,有時不是一個概念。一些案子中,沒有攝像頭還原客觀真實,法官只能透過現有證據認定法律事實。法庭上的故事可能是“套娃”,也可能是羅生門。對於一些翻爛了法條都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法官們的觀點可能有所不同。判決也並非是法官一人“拍腦袋”作出的,而是合議庭甚至審委會探討的結果。對待每一份判決,法官都是慎之又慎,如履薄冰。

法官也是人,會反思和成長。雷星宇案後宋雨霏遭受網路暴力休假在家,電話中和外賣員發生爭執,對方揚言報復。她聽到敲門聲之後,拿出事先放在電視櫃裡的錘子走到門口準備自衛。這段經歷讓她瞬間想到雷星宇案,反思雷星宇事先藏好刀具,可能不具備犯罪的故意,而只為防身;不法侵害未進行,並不等於人身威脅不存在。想通這一點,她推翻了自己此前的觀點。

現實中上述案件的再審、改判可能會掀起輿情,為什麼螢幕前的觀眾不會指責宋雨霏?正是由於《底線》將觀眾看不到的、案子背後的真實呈現出來,觀眾對法官多了一份理解。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底線》劇照 劇方供圖

劇中還有一段非常巧妙的劇情,同時呈現了兩個“性騷擾”案件。一個是原告真的被騷擾,另一個是一名女孩為獲取某種利益,“誣告”男上司。當事人在網上“打輿論戰”,幾經反轉。法官周亦安費了好大一番周折查明案情之後,當面告誡誣告對方性騷擾的女孩:“因為有你這樣的想法,用錯誤的方式為自己謀利益,所以大眾才會對女性有越來越多的誤解。”

呈現這些案件背後的複雜糾葛及輿情反轉,也是呼籲社會反思:法律要追求社會效果,但不能被民意裹挾。正如方遠在性騷擾案後的新聞釋出會上所說:“我們歡迎輿論監督,但不能也不會接受輿論審判。因為這恰恰破壞了司法的權威性。”

這部劇告訴你

法官心裡始終裝著老百姓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孫磊 《底線》專家顧問,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速裁法官,曾獲“北京法院為民榜樣”提名獎,帶領審判團隊獲“北京法院十佳調解速裁團隊”稱號

2020年12月的一天,《底線》編劇李曉亮來我們法院採風,當時我給出四條建議,一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不少新型別矛盾糾紛、新業態典型案件,希望在劇中呈現。二是要把法官寫成接地氣的人。三是多呈現審判團隊中默默奉獻的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四是透過這部劇向觀眾傳達法官的為民情懷。讓我高興的是,這些建議都得到了採納。

這次採訪之後又過了半年,導演劉國彤一行來到法院,跟著我們團隊一起工作、吃飯、上下班,我調解和審判時,他們在一旁記筆記。

調解時我經常丟擲平時總結的“金句”。對於疑慮重重的當事人我會說:“我願意把你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去辦,你願意相信我嗎?”對於不願賠償的當事人和企業,我會勸:“不要看你損失了多少,要看你挽回了多少損失。”對於故意不遵守法庭紀律的當事人,我會嚴肅地告訴他:“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不能不尊重我身上的法袍,更不能不尊重我身後的國徽!”

這些“金句”都被劉國彤導演記在了“小本子”上,並運用到劇中。主創團隊讓我談,為什麼我的調解率、結案量高?我說,最大的“秘籍”就是對當事人要有將心比心的善良,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底線》劇照 劇方供圖

觀眾會發現無論是庭長方遠,還是最高法調來的葉芯,他們思考問題、化解矛盾的出發點,都是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這就是“司法為民”的體現。就像劇中臺詞所說:“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溫度。”它呈現了法官的為民情懷和人民立場。

我有幸提前看到預告片。其中,方遠庭長由於拒收當事人賄賂被刺傷,對於可能面對的危險,他有一段臺詞:“我現在從事這份工作,給很多老百姓幫了忙。只要他們能看得見,能記得住,並且能念著我的好,我就不害怕。”看到這裡,我流下了眼淚,因為我也是這麼想的。

穿上法袍的第一天,我就決心當一名好法官。不為業績,也不為出名,我就是想讓老百姓記得我,對我辦的案子滿意,這是我樸素的初心和責任。

導演劉國彤曾對我說:“我發現你無論多累,只要披上法袍坐上法臺,眼裡就有光。”背後是國徽,心中裝著老百姓,眼裡自然有光。

這部劇告訴你

人生難題總有辦法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舒銳 《底線》專家顧問,北京西城區法院金融街法庭副庭長,曾獲評“全國法院網路工作先進工作者”“北京青年榜樣”,帶領審判團隊獲“北京法院十佳調解速裁團隊”稱號

2020年冬天,《底線》主創團隊來我們法院採風。作為編劇與文學總監採風的“第一站”,又是劇本形成之初,我向創作方建議,法院工作專業化與分工程度較高,一定要選擇不同業務口的法官對案情和細節進行把關,竭力體現法治劇的專業性,儘量不出現“硬傷”。建議得到採納,劇組搭建了龐大的專業顧問團隊。

記得主創團隊旁聽了我的一個“調解大會”。那是一批信用卡糾紛案件,陸續來了40多位被告,當庭調解了30多位。我們審判團隊的4人穿梭其中,幫每個當事人分析利弊,尋求以最小成本解決糾紛。這些選擇“最小成本、最優途徑”的解紛方法,也在《底線》中得以體現。

《底線》背後,這些法官就是“劇中人”

《底線》劇照 劇方供圖

法院人最大的共同特質或許在於,精於“算計”而不計較個人得失。這裡的“算計”並非貶義。法院位於社會矛盾最前沿,如果法官不精於“算計”,難以迅速瞭解各方訴求,儘快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約數”並推動達成共識。正如方遠能迅速找到服裝店老闆娘和顧客之間關於賠償的平衡點,讓雙方快速和解。

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因為,法官承受著常人“無法承受之重”,除了繁重的工作,敗訴當事人將怨氣遷怒於法官,常年投訴、威脅報復也是存在的。就如同劇中拆遷戶喬大壯由於敗訴而威脅法官周亦安,甚至跟蹤其母親;再如周亦安調解離婚案,卻被男方父母投訴。如果只從個人得失出發,可能做不到常年堅守,所以法院人必是有信仰和犧牲精神的。

我做金融速裁,一年要面對四五千個案子,大部分是金融借貸案件。曾經有個拖欠銀行借款的當事人在電話中情緒崩潰地對我說:“我是個殘疾人,這段時間實在找不到工作,銀行告我,我該怎麼辦……”這段話深深刺痛了我,想到我也有面對這些“人生難題”的時候。當時我剛工作,母親查出身患癌症。我牽著母親的手,在人來人往的醫院門診大廳茫然無措。幸運的是,一位專業、善良的醫生給了我建議和寬慰,在他的幫助下,我走出了困境,母親安康至今。

每個人都可能面對“人生難題”,我也希望幫當事人解決難題。於是我幫他向銀行爭取減免措施以及合理的還款期限,隨後帶領團隊與相關部門對接,形成了訴前為欠款人提供息費減免或分期還款等方案的機制。

判欠款人敗訴並立即還款,固然是一種解決方式,而引導雙方形成更具可行性的還款方案,幫欠款人解決人生難題,重燃生活希望,或許更接近良法善治的公平正義。

也正如劇中40餘個案子展現的,每個人都有人生難題,連法官方遠都會因為孩子對同學進行欺凌而成了被告。《底線》的宣傳海報上有句話:“人生難題,總有辦法。”這裡的“辦法”就是法治。法官在社會發展帶來的法律關係變化中,不斷改善裁判思路,創新糾紛解決機制;在糾紛背後不同價值的衝突中,有所取捨,維護弱者尊嚴,堅守正義與善良的“底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