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簡介如果你仔細看舞蹈教室的玻璃,你會發現上面寫的是數學公式老師發現有孩子在“body smart”(身體協調能力)方面特別強,於是就嘗試是否可以透過舞蹈的方式來傳授他們數學知識

加德納是什麼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如今市面上有太多宣傳“大腦開發”“潛能開發”的兒童培訓班或是教具圖書,若你點進去詳細瞭解,多半都會看到其背後聲稱帶有“加德納”“多元智慧”等字眼的“理論支援”,甚至說幼兒階段一定要做這些能力的開發,不然就錯過黃金期云云。

看得我實在坐不住了,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解讀一個真實的“多元智慧”。

多元智慧是用來發現的,不是用來開發的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1983年,哈佛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慧理論,教授認為,人的智商不可能用幾道問答題或者邏輯題來判斷,換句話說,單一憑藉IQ測試來判斷智商的方式是片面不科學的。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在此之前,加德納做了大量針對中風病人的研究,發現當人得了中風之後,已知大腦區域性受到了損傷,但對每個人的影響卻不同,且無法預測。

比如有的病人雖然無法說話,但是寫作能力卻不受影響。有的病人雖然半邊癱瘓,但依然可以解答高難度的數學問題。

隨著樣本越來越多,他發現大腦部位與人的具體能力確實存在著很直接的聯絡,並且相對獨立互不影響。最後他總結出了8大智慧,其中包括語言,邏輯,空間感,身體動覺,音樂,人際交往,自我認識,自然敏感度。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需要注意的是,加德納指出,所謂的“多元智慧”是人本來就存在的,只是我們發現需要很長的論證過程。

其實所謂“智慧”只是換了一種說法,我們可以將其替換成“能力”,就好理解得多。大腦的每一塊區域都對應一種能力,但一個人究竟哪種能力更強,哪種弱一些,更善於將哪些能力組合起來解決問題,需要長期的觀察才能判斷。

因此,“潛能開發”完全是個偽命題,需要開發的不是潛能,而是發現它的慧眼。

大部分的“多元智慧”都用錯了地方!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孩子的大腦就像是一個“黑盒子”,有兩種方式可以開啟這個黑盒子,一種就是傳統地,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把這個黑盒子通體研究透, 裡面有什麼成分,能力多少全部研究出來。加德納反對這種測量方法,因為人不是靜態的,測量結果是不準確的。

他用到的是第二種方法,就是類似“迂迴”戰術。盒子裡面是什麼我不在乎,但我在外面用不同的方式和你互動,在這過程中,發現原來你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時候喜歡用這種智慧或是包含某幾種智慧的“組合拳”,最後只要讓這個黑盒子善於解決問題就行了,至於裡面到底是哪個能力有怎樣的水平,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加德納並不關心。

很多機構打著“多元智慧”的旗號做各種潛能測試,或者測評孩子的先天能力,結果家長們發現孩子語言能力不足,就拼了命地去補語言;空間感有問題,趕緊買一堆樂高伺候著……加德納曾說過,這恰恰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以前IQ測試只有一種,現在變成了8種!

人們的思維一向是“哪兒差補哪兒”,現在變成了一下要補8種!

“多元智慧”完全被人曲解得變了味。

如何發現孩子擅長哪種智慧?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剛才說了,每個人都聚齊了這8大智慧,只是程度不同,同時大腦又像是一塊黑匣子,想要利用好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大人除了熟知這八大智慧方面外,更要有一雙懂得發現的眼睛,

注意,是發現,而不是嘗試去補全。

比如我們給孩子解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用語言描述孩子好像接受不了,大人就得想到換一種方式。

基本上當你試了2-3次不同智慧方式之後,你也許會發現,哦,原來我表演著鵝的動作,孩子跟著學的時候,他更容易理解這句詩,就是用到了“身體動覺”這個智慧。

下一次跟孩子討論物理知識的時候,還可以先嚐試“身體動覺”智慧來看看孩子的接受程度,結果可能也是最快的,也可能不是。如果不是,就繼續從剩下的智慧中選擇不同的方式。

聽起來好麻煩是不是?

為了緩解一下大家的壓力,給大家插播一些輕鬆點兒的內容,看看美國一所學校是如何利用“多元智慧”進行教改的。

首先學校把多元智慧理論的8個方面換成了8種不同的“聰明方式”。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走廊掛有不同的“聰明條幅”,孩子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就知道,我的“聰明”可能體現在不同的方面,有“body smart”(身體的聰明),“self smart” (自我能力的聰明)等等。

為了顧及孩子不同的聰明方式,老師們在教學上也做了大膽的改革,比如他們把數學課搬到了舞蹈教室。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如果你仔細看舞蹈教室的玻璃,你會發現上面寫的是數學公式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老師發現有孩子在“body smart”(身體協調能力)方面特別強,於是就嘗試是否可以透過舞蹈的方式來傳授他們數學知識。

當然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大家都不太清楚到底哪種smart更適合他們,於是老師就用了“試錯”的方式,把一個知識點用8種不同的途徑去呈現。你就看到了以下這樣的教室。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原來同樣的空間下可以有4-5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圖片最底下,兩個小男孩用樂高積木在學習數學,左下方一個老師在為一個小女孩1對1的講解。

圖片的右後方,一個小女孩和兩個小男孩在小白板上解數學題,地毯上還有兩個孩子滾來滾去的研究數量單位。照片的最後方角落裡,依然保留了最傳統的板書式的教育方式。

這才是“多元智慧”最理想的教室環境,透過不斷的拓展教育方式的“全面”來匹配孩子的能力需求,而不是整齊劃一,只用一個方式教與學。

當然,光做到這些還不夠,孩子還需要為自己有不同的“聰明”方式而感到驕傲。為此學校主要做了兩點:

第一, 孩子在平時的學校環境裡就有展示自己特殊“聰明”的機會。比如一些繪畫和空間感聰明的孩子,幫助老師一起設計了這樣的走道和休息空間。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藝術家大道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中央公園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大都會“聰明”博物館

同時,學校還給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數學”聰明和“溝通”聰明。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比如學校的小賣部,全部由學生自己管理,他們需要負責進貨,記賬,賣文具等等

學校的內部信件系統也是由學生來管理,他們不但需要“肢體協調”的聰明,還需要一些“邏輯”聰明,讓每一天學校內的通訊可以達到效率最高。

第二,學校除了給孩子平時提供展示的機會,也讓孩子向家長展示這種“特殊”的聰明。學校重新改造了家長會。

被誤讀的多元智慧:需要開發的不是孩子的潛能而是成人的慧眼

比如家長會不再是看一個孩子的“成長手冊”,而是看“身體”聰明的孩子表演獨輪車特技。聽一個有寫詩才華的孩子分享他最新的作品。

這所學校也成為喬治亞洲最受歡迎的公立學校,同時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非常突出。

我們可以做什麼?

也許看到這裡,很多人又會說美國教育就是好,中國差太遠了。但其實我自己在美國這6年裡,沒有遇到過一家將“多元智慧”用到極致的學校。想要比肩例中的學校,需要的是從上到下的魄力,更少不了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扭轉環境這艘巨輪實屬不易,但改變我們家庭這葉小舟的前進方向和動力卻是易如反掌。

所以最後,我們到底可以為孩子做什麼呢?

給孩子多重頻段體驗,鼓勵他們發現“最優配置”

比如想讓孩子理解加減法,大人可以把“多元智慧”作為標準,利用不同頻段去“廣播”這個知識。

有的頻段用語言,有的用空間感,有的用音樂,有的用自然敏感度。加德納自己在1997年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孩子的早期階段,用越多的頻段廣播越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透過孩子和成人互動的經驗,減低頻段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同時孩子這臺“收音機”在接收時,8個頻段的強弱也不同。他們也是在不斷的調整中慢慢發現自己在接受某類知識時,哪個頻段最快最清晰。

而且往往一種單一頻段並不能吃遍天,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發現幾種頻段的最優組合,更可能得到最高的學校效率。

比如我在寫文章之前可能需要聽一會兒音樂進行構思,在一個問題深入思考的時候又需要利用思維導圖去判斷寫作的方向,寫完之後還需要重新默讀一遍重新看一下邏輯是否有矛盾。不斷地嘗試過後,我會把這樣一套方法規範下來,達到最高效的寫作狀態和效果。

孩子正是在豐富的體驗中,透過排列組合2-3個方面達到了在特定環境下解決問題的最高效率。

寫在最後

說到最後,在我們盲目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是否可以反觀一下自己:

你是否願意花時間思考出有創造力的方式向孩子傳授知識?

你敢不敢用“舞蹈”來表達繪本,會不會用唱歌的方式教他學地理?

學校和家長是否能夠理解和鼓勵這種創新,還是說這些東西都是沒用的和高考無關?

只有不斷開啟“教”的途徑,才能發現孩子到底用哪種方式接受是最有效。如果只是把眼光放在“全面”開發孩子的“潛能”上,輪到“教”的時候依然採用最傳統的模式,那麼所有的“開發”也只是讓你買了一種自我安慰,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