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簡介烏山上的小神龕烏石山又名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位於福州城內,與于山、屏山鼎足而立共成“三山”奇景

呂洞賓的道場在哪裡

福州,又名榕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本期小編和大家分享一組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領略不一樣的福州。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1910年的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始建於唐天元年(904年),乃閩王王審知為報父兄教養之恩所建。傳說在

挖塔基時出土一顆五彩寶珠,故將此塔命名為“報恩多寶定光塔”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1860年的鎮海樓

明朝時倭寇橫行,為抵禦倭寇的入侵,明洪武四年(1371年)駙馬都尉王恭下令砌築福州城府;樓前的石柱結構叫“七星罡”,是按照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的,有保佑全城平安的寓意。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屏山鎮海樓

此圖拍攝於1910年左右,比前圖晚了50多年,鎮海樓的主體建築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原來附近有兩棵大樹不見了蹤影。另外,“七星罡”的位置好像也被移動了。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烏山上的小神龕

烏石山又名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

位於福州城內,與于山、屏山鼎足而立

共成“三山”奇景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1860年的烏山

烏山是道教勝地,

有“蓬萊仙境”的美稱

,山頂有呂洞賓的道場。圖為烏山最高點香爐峰上的祭壇。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放紙鳶

1910年,一個人站在祭壇頂上準備放飛風箏。福州人有放風箏的習俗,尤其到了重陽時節,“三山”之上紙鳶紛飛,煞是好看。“遊絲百丈露雲端,烏石山頭曬紙鷂。巧奪天工看不厭,阿儂最愛九連環。” 正是當時情景的真實寫照。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裝飾牆面

為了美觀,很多家居的外牆都用石灰塗抹成了白色。一名男子站在摞起來的凳子上,正在往門頭上寫字。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畲族婦女

畲族,我國南方的遊耕民族。他們自稱“山哈”,指山裡客人的意思。圖為四名穿著傳統服飾的女子,她們頭上的“鳳凰”形髮飾格外引人注目。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福州的小男孩

笑容自然,活潑可愛,在那個年代很難看到的精神狀態,或許僅僅只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福州的小女孩

四個小女孩坐在石臺階上,和男孩相比,她們要安靜得多。她們身後的老房子不知有多少年了,看著特別有感覺。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石厝教堂

石厝教堂位於當時的福州郊區,

咸豐六年(1856年)由僑居福州的英國僑民集資籌建,1861年落成。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洋人的墳墓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福州作為“五口”之一被迫開放。一時間,大量的西方人大量湧入福州。從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開始至光緒二十八年(1903年),有17個國家在福州開設領事館。圖為一個傳教士的墳墓。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牛山島燈塔

這座燈塔建於1873年,位於牛山島主峰之上,塔高二十二米,燈光射程可達二十三海里。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樣的榕城風情

守燈塔的一家人

年輕的妻子抱著兒子坐著,丈夫站在其身後,雖然看守燈塔需要遠離人群,但從一家人的穿著和氣色看,他們的生活還是相當不錯的,也說明雖然工作比較枯燥,但收入也比較豐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