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簡介公元1409年8月14日,“條頓騎士團”正式向“波蘭-立陶宛”聯邦宣戰

怎麼入侵鋼爪

本 文 約 6870 字

閱 讀 需 要 18 min

今天的立陶宛領土面積僅6。53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我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

(6。64萬平方公里)

。但誰曾想過,這個國家領土面積極盛時,囊括了今天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的大部,甚至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東的不遠處便是立陶宛的國境。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今天的立陶宛位置。來源/天地圖

那麼,這樣一個強橫一時的歐洲小強,緣何在近代以來僅存一點殘山剩水,這事還得從那場宣告“條頓騎士團”衰弱的戰爭說起。

一段姻緣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公元1291年4月5日,保衛阿卡的“聖殿”“醫院”和“條頓”三大騎士團所屬的總計千餘名“聖戰騎士”,最終不敵城外號稱20萬的龐大敵軍和近百臺重型攻城器械。此戰之後,“條頓騎士團”得以在東歐地區放開手腳。“條頓騎士團”將那些投降的東普魯士當地部族安置於東普魯士與立陶宛之間的無主之地。此舉的目的,除了是給這些原住民以土地和出路外,更重要的是,“條頓騎士團”可利用其為前鋒,加緊向立陶宛的滲透。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條頓騎士團

。來源/網路

面對“條頓騎士團”的步步緊逼,立陶宛人一度沒有太好的辦法。幸好同樣飽受“條頓騎士團”欺凌的波蘭主動遞來了橄欖枝。14世紀中葉,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與匈牙利國王查理·羅伯特、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納斯結為同盟,利用羅斯諸國陷入內部紛爭之際,先後出兵,完成了對烏克蘭地區的瓜分。在“條頓騎士團”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之後,波蘭則在黑海沿岸獲得了新的入海口。

公元1370年11月5日,60歲的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病逝於克拉科夫。在卡齊米日三世的治下,波蘭國富民強,但其所推行的中央集權制度卻沒有受到貴族階層的歡迎,同時,卡齊米日三世雖有過四段婚姻和諸多露水情緣,合法的後裔卻僅有5位公主。

因此,卡齊米日三世尚未離世,大、小波蘭貴族就紛紛向財大氣粗、兵強馬壯的匈牙利國王路易一世投誠。公元1370年11月5日,60歲的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病逝於克拉科夫,僅僅兩日後,卡齊米日三世屍骨未寒,他的外甥路易一世帶著匈牙利的鐵騎來到克拉科夫,10天后,正式加冕為波蘭國王,自此開創了

“安茹王朝”對波蘭的統治。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路易一世畫像。來源/網路

對於路易一世而言,匈牙利和波蘭兩頂王冠為他帶來的,是一個領土面積不小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中歐霸權,但領土的快速擴張也帶來了幾何級數倍增的問題。波蘭貴族並不願意接受匈牙利人的領導,他們擁護路易一世的真正目的,不過是想回到卡齊米日三世統治之前各行其是的狀態。

為了鞏固自己搖搖欲墜的統治,經過與波蘭貴族的一年多的談判,路易一世被迫於公元1374年頒發法令,宣佈將土地稅率從每1畹

1畹

=16。796公頃)

12格羅什降低為2格羅什,以換取波蘭貴族對自己及兩個女兒王位繼承權的支援,王位由其幼女雅德薇嘉繼承。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雅德薇嘉畫像。來源/網路

波蘭人對年僅10歲的雅德薇嘉沒有太大的反感,但他們無法接受路易一世為雅德薇嘉與“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奧地利公爵之子威廉訂立的婚約。公元1384年10月15日,在雅德薇嘉正式加冕為波蘭女王的同時,波蘭貴族暗中搭上了立陶宛大公雅蓋沃。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立陶宛大公雅蓋沃。來源/網路

立陶宛大公雅蓋沃同意了波蘭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條件,承諾在帶領立陶宛人皈依天主教之餘,還將在加冕後接受波蘭議會的制約。公元1385年8月14日,立陶宛與波蘭方面的特使於今天白俄羅斯境內的克列瓦簽署了一份共計560字的盟約。

當時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這份僅僅為了儘快促成婚事並寫明瞭立陶宛大公要向奧利地公爵之子賠償20000格羅什的“克列瓦協議”,日後竟會成為長達4個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起點。

彩旗繚亂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兩國的實力,更對“條頓騎士團”形成了合圍之勢。公元1409年8月14日,“條頓騎士團”正式向“波蘭-立陶宛”聯邦宣戰。他們向歐洲各國騎士發出邀請,試圖將這場戰爭演化為新的“十字軍”東征。同時,條頓騎士團大舉攻入波蘭北部地區,一度拿下波蘭北部重鎮——比得哥什。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比得哥什位置示意圖。攝影/小羽怪,

條頓騎士團在整個歐洲呼朋喚友,雅蓋沃也積極展開外交攻勢。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瓦茨拉夫四世站在了波蘭這邊,此時他正與教廷交惡,當然樂見所謂“異教徒”重創名義上效忠於教皇的武裝。而身為雅蓋沃連襟的勃蘭登堡選帝侯西吉斯蒙德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選擇與“條頓騎士團”結為盟友。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西吉斯蒙德畫像。

“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聯軍在比得哥什一線反覆爭奪,始終無法取得戰略性突破。眼看著長期消耗對己方不利,“條頓騎士團”只能選擇在公元1409年冬天到來前與雅蓋沃簽署有效期至次年6月24日的停戰協議。

不得不說,“條頓騎士團”此番停戰是戰略上的一大敗筆。作為一箇中歐大國,“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動員能力遠遠勝過僅佔據波羅的海沿岸的騎士團。公元1410年夏,波蘭和立陶宛兩國的各路諸侯會師於維斯瓦河畔,透過雅蓋沃暗中下令修造的浮橋,由波蘭騎士步兵、立陶宛人、韃靼騎兵及數萬武裝民兵組成的聯軍,浩浩蕩蕩開入條頓騎士團的領地,兵鋒直指騎士團總部所在地——馬爾堡。完全陷入戰略被動的“條頓騎士團”只能糾集所有兵力投入防禦之中。

應該說,身為一名來自東歐的君主,此前與金帳汗國多次交手的雅蓋沃早已學會了蒙古騎兵圓滑的機動戰術。雖然深入敵境,但他並不急於和騎士團交手。而是不斷向東迂迴,直到認定條頓騎士團人困馬乏才揮師進入戰場。可以說未曾正面交鋒,條頓騎士團便已經在戰略上完敗於進退從容的雅蓋沃這隻老狐狸了。

7月14日,兩軍終於在盧本湖畔的平原之上展開陣勢。波蘭-立陶宛聯軍以立陶宛、羅斯、韃靼騎兵為右翼,波蘭騎兵、捷克僱傭兵為左翼。與按國籍、民族編組的對手相比,條頓騎士團以“旗”為單位組成戰陣。在相對注重形象的條頓騎士團治下各自治市、主教區以及僱傭兵的參戰單位均有自己的軍旗,也就出現了彩旗繚亂的景象。

一般認為“條頓騎士團”總兵力約為2。7萬人,麾下編組為51個旗隊

(每個旗隊的兵力不等,平均計算約有400至600人)

,且裝備有臼炮等火器,騎士團大團長容金根將騎士團分為兩線部署,一線分為左、右兩翼,左翼由瓦倫羅德統率,右翼則由利希·施泰因統率,二線則以16個旗隊作為預備隊,騎士團還在一線部署了臼炮和弩兵,試圖利用的高地優勢,居高臨下打擊兵力佔據優勢的對手。

“波蘭-立陶宛”聯軍方面則可能擁有3。9萬人的兵力。編組為91個旗隊,右翼為40個立陶宛、羅斯旗隊,還配置有部分韃靼僱傭兵部隊;左翼則由42個波蘭旗隊、7個羅斯旗隊和2個波希米亞的僱傭兵旗隊組成,聯軍分為三線部署,聯軍陣地右翼與後方與馬爾沙河相接,左翼以森林為掩護。

開戰之前,“條頓騎士團”第26任大團長容金根命人給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雅蓋沃送去兩把劍,以示透過一場騎士之間的單獨對決來結束衝突。但雅蓋沃自認勝券在握,反而命令部隊率先發動進攻。

面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攻勢,“條頓騎士團”臼炮齊射,但無奈天降大雨,加上臼炮射速較慢,只進行了2輪齊射,並未發揮多大作用。很快“波蘭-立陶宛”聯軍的騎兵便迅速衝入“條頓騎士團”的炮兵和弩兵陣列,為了驅逐對手,全身甲冑身披白色黑十字披風的“條頓騎士團”高喊著“上帝的旨意”展開進攻。

裝備和訓練上的巨大落差,使得立陶宛軍團在與“條頓騎士團”的正面交鋒中很快落於下風。但事實上,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誰手中握有更多的預備隊。失去耐心的“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容金根決定投入手中最後16面戰旗。但他所要面對的卻是數以萬計、如洪流般湧來的波蘭武裝農民,據說這支生力軍出現在戰場時,“整個田野上都閃爍著槍矛、連枷和大鐮刀的光芒”。

龐大的戰略預備隊加上重整旗鼓的立陶宛騎兵,勝利女神的天平不可逆轉地倒向條頓騎士團對手的方向。日落時分,條頓騎士團方面幾近全軍覆沒。上午還在其頭頂飄揚著的51面旗子,血跡斑斑,悉數落到了勝利者的手中。

走向衰敗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公元1411年,剛剛守住馬爾堡的條頓騎士團被迫與雅蓋沃議和,簽署了《第一次索恩停戰和約》,為了維持立陶宛和波蘭權力的平衡,雅蓋沃並沒有在領土問題上獅子大開口,僅僅收回了此前割讓給騎士團的薩莫吉西亞等地區。但在經濟上,條頓騎士團不得不面臨一場“大失血”,不僅被俘虜的騎士需要用錢贖回,甚至連淪陷的村莊、城鎮也需要用真金白銀購回。為了籌措這筆鉅款,條頓騎士團不得不向治下各貿易城鎮和主教區開徵重稅,

這種竭澤而漁的作法,最終激起了普魯士商賈和騎士階層的反彈,其秘密組織“蜥蜴同盟”開始暗中與波蘭人接洽,尋求擺脫條頓騎士團統治的機會。

公元1414年,波蘭-立陶宛聯軍藉口條頓騎士團未能完全履行《第一次託倫停戰和約》的相關條款。大舉入侵條頓騎士團治下的普魯士,聯軍所到之處,劫掠村莊、燒燬農田。元氣未復的條頓騎士團不敢與對手野戰。只能集中軍隊在庫爾蘭一線組織防禦、堅守城堡,同時在各地採取“焦土政策”,企圖切斷波蘭-立陶宛聯軍的物資供應。但這種喪心病狂的政策最終傷害的還是條頓騎士團自己。在波蘭-立陶宛聯軍的圍困之下,饑荒和瘟疫很快在整個普魯士蔓延開來。

這場所謂“飢餓戰爭”只不過雙方大戰之後,波蘭-立陶宛對條頓騎士團領地連續數十年襲擾的序幕而已。不斷遭遇劫掠和圍困的普魯士人,對無力保護自己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條頓騎士團日益失望。早已暗中活動多年的“蜥蜴同盟”趁勢而起,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聯合雄心勃勃的波蘭人,最終將條頓騎士團的鐵十字戰旗趕出波羅的海沿岸。

但是戰場上的勝利卻並沒有給立陶宛帶來發展的契機,在與波蘭組成聯邦的兩個多世紀中,立陶宛一度淪為波蘭的附庸,精英階層迅速波蘭化。曾經的部族公社則為農奴制所取代。經濟和文化上的趨同,最終在公元1569年促使波蘭與立陶宛簽署了《盧布林條約》,正式廢除了兩國之間的聯邦結構,合併為同一個國家。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波蘭與立陶宛簽署了《盧布林條約》,兩國合併為了同一個國家。來源/02版《中國歷史地圖集》

在波蘭歷史上,《盧布林條約》是所謂“黃金時代”的高潮。此時的波蘭領土面積達到55萬平方公里,成為僅次於沙俄的歐洲第二大國,以標緻性的飛翼造型而獨步歐洲的“翼騎兵”,更不斷為其開疆擴土,向東直入莫斯科公國的腹地。

然而,對立陶宛來說,從屬波蘭的日子充滿苦難。儘管表面上立陶宛人依舊保持著相對獨立的政治地位,但他們與波蘭人的地位並不平等,大批波蘭貴族在立陶宛圈佔土地、竊取高位,甚至為了換取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援,波蘭人常常會廉價將立陶宛國王的頭銜賣給法國、瑞典乃至德意志地區薩克森公國的王室子弟。而大量青壯立陶宛人則被編入波蘭軍隊,被派去與沙俄、奧斯曼土耳其廝殺。

波蘭對立陶宛政治、經濟乃至軍事上全面盤剝,最終導致立陶宛地區陷入了持久的衰退之中,更為可怕的是,其周邊宿敵卻趁勢崛起。公元1530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與金帳汗國貴族後裔葉蓮娜誕下他們的愛情結晶,這個伴隨著雷鳴降生的男孩便是沙俄歷史上的首任沙皇——“雷帝”伊凡四世。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雷帝”伊凡四世

畫像。來源/網路

擁有部分蒙古人血統的伊凡四世並沒有對他的同胞手下留情,昔日金帳汗國崩潰後,散落於歐亞大陸東部的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先後被其吞併,伊凡四世因此自封“全羅斯大公”,而他的子民則更喜歡用“凱撒”的俄語發音稱呼他為“沙皇”。至此莫斯科公國終於完成了向沙皇俄國的轉身。

羽翼豐滿的伊凡四世自然不會放過宿敵波蘭,公元1557年,沙俄軍隊利用條頓騎士團世俗化為普魯士公國,輕易奪取了這片波羅的海沿岸的膏腴之地。

先到不代表先得,同樣急於擴張勢力的瑞典趕來虎口奪食,丹麥和波蘭也出於各自的利益加入戰團。這場“立沃尼亞戰爭”斷斷續續混戰了25年,才最終以伊凡四世的去世而告終,立沃尼亞大部落入了波蘭之手,但瑞典也趁亂將愛沙尼亞收入囊中,並與波蘭建立了戰略同盟關係。

16世紀末,沙俄和波蘭相繼進入了王朝絕嗣的動盪期。瑞典國王齊格蒙特三世憑藉自己母親是波蘭貴族的血統,一舉囊括立陶宛的波蘭國王。雖然由於他本人的宗教信仰,不久他便為瑞典人廢黜。但是齊格蒙特三世在波蘭卻扎穩腳跟,和他的子孫共同見證了波蘭軍隊攻佔莫斯科的輝煌,卻也一手促成其走向沒落。

在彼得大帝所主導的“北方戰爭”中淪為主戰場的立陶宛損失了二分之一的人口。此後在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立陶宛也慘遭割裂,大部被沙俄帝國奪佔,小部則被併入普魯士。有趣的是,普魯士人竭力扶植立陶宛的文化精英,在不斷洗腦之下,那些曾經對抗“條頓騎士團”的英雄後裔,更願意相信自己是日耳曼人的盟友。

曾經的“歐洲第二大國”立陶宛,為什麼會越混越慘?

彼得一世畫像。來源/網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立陶宛與波蘭先後獨立,但他們的關係則漸行漸遠。這其中固然有波蘭的因素,但立陶宛同樣缺乏成為大國的氣度和眼光。當波蘭日益衰弱,立陶宛成了納粹德國爪下的肥肉。如果不是其歷史上還有那麼一點對抗“條頓騎士團”的本錢,以及蘇聯的及時保護,立陶宛恐怕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