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西次三經7:第12~14山軒轅丘積石山長留山,晉北少昊西征晚年所都

  • 由 山海經還原路終遠 發表于 網路遊戲
  • 2022-01-05
簡介《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氏女曰嫘祖”,這軒轅之丘應該就是指這裡,但若說黃帝在此娶嫘祖,本人認為不對,因為已確定黃帝與嫘祖成婚的事是在太行山東部的保定易縣一帶,那裡也是黃帝的老家,說黃帝與嫘祖婚後翻越太行山來這裡活動居住過倒

軒轅山在哪裡

作者:路終遠(平山人居保定)

西次三經7:第12~14山軒轅丘積石山長留山,晉北少昊西征晚年所都

西次三經7:第12~14山軒轅丘積石山長留山,晉北少昊西征晚年所都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無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於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黃。第 12山軒轅之丘:從前一山往西直線30 多公里(考慮山路曲折,直線減多一些),1日行程,到了寧武縣涔山鄉管涔山區,最高海拔2600多米,有許多地質奇觀,如著名的寧武天池群等,此處也為汾河源頭,當即洵水,南流所注黑水當也即汾河的一段,黑水、赤水、渤水等在經中都有多處。汾與洵,讀音/字形/含意也都差不多。軒轅丘就在這一帶,具體哪座山待定。

軒轅之丘,得名可能與黃帝號軒轅有關,此一帶上古時環境極好、資源豐富,跟前面的崑崙之丘五臺山一樣也是黃帝曾居住和活動的地方之一,後世一些王朝如北魏北齊隋唐的帝王如隋煬帝唐高祖等,都曾來此駐駕活動過,天池邊有著名的汾陽宮遺址,在此發生過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留有不少故事,那上古黃帝等也來過這好地方亦可能。

此山得名軒轅,一種可能是地因人名,就是先有軒轅黃帝來此居住,後人就用軒轅之丘來命名此地。一種可能是人因地名,此地在黃帝之前就叫軒轅丘,黃帝來此居住活動後,黃帝本人也多了個軒轅的號。軒轅到底何意?似乎是與車有關,就是古代的大型車輛,如同現代的豪華大轎車大房車,高層人物如帝后等專用。如果是地因人名,那軒轅丘就是黃帝曾在此造車,後人就名此地為軒轅丘以示紀念。如果是人因地名,那軒轅丘就可能是因為山形似大車(軒轅)所以名軒轅丘,此處山形也許真的象大車的形狀。到底是哪種情況,很難確定,先存疑。作者也沒給我們留下關於此山的更多文字資訊,按說若是與黃帝有關的話,作者應該會多說幾句,比如“黃帝之所居也,山神某某司之”,但很可惜沒有,也許是後世傳抄中弄丟了?遺憾啊,只能存疑。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氏女曰嫘祖”,這軒轅之丘應該就是指這裡,但若說黃帝在此娶嫘祖,本人認為不對,因為已確定黃帝與嫘祖成婚的事是在太行山東部的保定易縣一帶,那裡也是黃帝的老家,說黃帝與嫘祖婚後翻越太行山來這裡活動居住過倒應該是真的,《史記》的記載也應辯證來看,不能都認為沒錯。古代的史書中有些人與事記載沒錯,但地點搞錯的情況也很多,為古史中的人與事件,找到正確的地點,是歷史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本人也是在嘗試做此工作。

《大荒西經》“有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棲為吉。不壽者乃八百歲”、“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向射

畏軒轅之臺”,《海外西經》“軒轅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其丘方,四蛇相繞”。前一山玉山所在地現名軒崗鎮,是否與軒轅丘有關係呢?軒崗即軒轅之丘,也有可能。看來在這軒轅之丘,還有座軒轅之臺,有可能是黃帝所建,也有可能在黃帝之前就有,也有可能是黃帝的子孫所建紀念黃帝的。這裡可能因為環境好而多長壽者,所以後來的一些史書如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就說“黃帝生於壽丘”,壽丘顯然就是指軒轅之丘,而關於壽丘在哪裡,古今也有多種說法,有說山東曲阜的,有說河南新鄭的,有說甘肅天水的,有說就是今黃帝陵所在陝西黃陵縣橋山的等。但筆者現在就認為這些說法都不對,這軒轅國軒轅丘(壽丘)就在這晉北忻州寧武縣管涔山一帶,黃帝也並非出生在這裡,只是在此活動居住過,可能在此造過車。這軒轅之臺有待發現。

又西三百里,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萬物無不有焉。

第13山積石山:前一山西面就是寧武/五寨交界的蘆芽山脈,從前一山沿蘆芽山脈西麓往西南再拐向西共走直線20多公里,1日行程就到了岢嵐/五寨/寧武三縣交界處蘆芽山(2700多米)和荷葉坪(2784米)之間南麓,積石山本人以為就是蘆芽山,以山頂巨石堆積形似蘆芽而得名著名,此處東流的為寧武縣境汾河源頭支流,西流的有岢嵐縣嵐漪河源頭的兩條支流,北邊神堂堡鄉的叫北川河,南邊王家岔鄉的叫王家岔河,不知有無石門,倒是北川河源頭有一村名水門,是否就是此石門呢?具體有待實地去探查。前面說過在上古還沒把黃河的大幾字搞清前,“河水”並非都指現在的黃河。

“是山也,萬物無不有”,蘆芽山風景區“幾乎包括了全國《旅遊資源的劃分與評定》中的大部分型別,可稱中國各類景觀的集中區”,物種極為豐富,區內有700多種植物、240多種動物,100多種名貴中草藥稱是世界少見的生態基因庫。不僅擁有珍貴樹種落葉松、雲杉,而且是世界珍禽、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山西省鳥-褐馬雞的主要保護地。

本入認為此積石山與大荒經和海經中的“禹所(導)積石”,沒啥關係。“禹所導積石”應該是指禹組織人工去拆除因洪水泥石流造成的堰塞湖的積石壩,也就是用疏導的方式來減弱洪水的危害,筆者《大荒北經研究》中大荒東北方向“有山名禹所積石,有陽山,有順山,順水出焉”,順水即保定市易縣滿城的漕河,有龍門,筆者認為禹在此治水,就是把洪水導致龍門河道堵塞的亂石搬移,此一帶就叫禹所積石山。後世有人把積石山與禹所積石山這兩個名同意不同的概念搞混在一起了,還錯誤的認為在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的積石山,如《尚書禹貢篇》”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筆者以為就當為易縣滿城漕河上的積石與龍門,搞到甘青,那是後世隨後人擴散、地理視野擴大把地名帶過去的,象崑崙山等等,這種情況太多了,筆者在文中會經常說到。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wei)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

第 14山長留山:從前一山往西直線約20 公里,就到了岢嵐縣城東南附近。具體哪座山搜不到當地詳細資料,待考。

上文說過,黃帝在平定太行山東邊冀中華夏大本營後,戰略重心西移,留長子太昊玄枵鎮守大本營,而攜次子少昊昌意和另子應龍等將士、還有螺祖、少昊妻(西王母)等家屬不時來太行山西邊的晉北開疆擴土,後來黃帝返回東方並崩葬在保定大本營一帶的橋山,而留下少昊帶隊繼續向軒轅之丘(管涔山)以西開拓,以長留山為都,並死葬此處,少昊的神靈就永遠留在此地了,是謂長留。少昊孫顓頊則留在大本營陪伴晚年的黃帝,受到黃帝喜歡並著力栽培,黃帝死後,太昊少昊為免爭奪帝位導致華夏大本營分裂,就都放棄帝位而都同意顓頊繼黃帝之帝位,少昊自己也就沒有返回東方大本營,太昊則仍守在濱海滄州一帶,一東一西,夾輔保定大本營。哥哥太昊因為弟弟少昊大力開拓西方疆土,軍政功勞已大於自己,顓頊又極有能力,所以對弟孫顓頊繼中央帝位也是慨然同意支援,主動讓出帝位,可見其大度識大局,顓頊也很感激,後來就又讓太昊玄孫帝嚳繼承為帝。總之總的蛋糕做大了,只要都不太貪心自私,都和氣,按功勞大小、賢能與否,怎麼分都好說,一起繼續做大最緊要,這也應是吸取了炎帝黃帝兄弟間先相爭後又相和的教訓經驗。後世類似的兄弟間主動讓帝位的事例也有一些,多傳為美談盛德,如周太伯仲庸讓位季歷,後來吳國季札又讓位子侄等,當然也有事與願違搞砸了的,反速分裂危亡。

關於少昊陵在哪裡?古今也有幾種說法,其中以今山東曲阜的少昊陵最有名,但筆者以為應該是少昊的一些後代如莒國郯國等向東南遷移到山東省帶過去的,莒國郯國等在周時也被視作東夷,孔子曾向郯子問禮,也正因此古今一些學者說少昊也屬東夷崇鳥部落。子孫有在東方的,祖宗就一定也在東方麼?以後定前,顯然不一定對。少昊子孫在晉中北陝北的有重、熙、修、該、蓐收、允格、臺駘等,不比山東的莒、郯等更多更早更強麼?若能在岢嵐縣發現少昊陵就好了。

“員神磈氏之宮”,此隗姓神當為此處的山神,也即白帝少昊之護衛神,生前為少昊親近護衛官,死後為少昊陵護衛神,隗姓的都當屬炎帝系,與後來這一帶的鬼方也應有關係吧。作者在此看到此神被供在一間宮室中。“主司反景”,是說此神生前除負責護衛少昊外,還負責為少昊觀察紀錄太陽的執行以確定一天的時辰和一年四季節氣、制訂曆法吧,堯時稱為羲氏和氏、中古稱欽天監、現稱天文臺長氣象局長。2009年在此處喬家灣村發現了龍山時代窯洞建築遺址,具體內容請看網上新聞《晉西北考古重大收穫:岢嵐縣喬家灣遺址發現龍山時代窯洞式建築》,那麼這員神磈氏之宮可能就是窯洞式建築,有待更多的考古發現。

2021年在網上搜資料時,看到岢嵐南鄰興縣有120萬平米的白崖溝石城,大小僅次於陶寺和石峁,而年代可早到前2500年,正與少昊從保定西行年代相當,地理上也正在筆者《西次三經研究》認定的少昊所葬長留山西南20多里地,所以白崖溝石城可看作少昊之都,興縣還有多處類似的石城遺址,筆者就此認為皆少昊系所為,從此處再向西方陝北和南方晉中調兵遣將分封子孫拓張,才出現石峁和陶寺這樣更大的邊疆重鎮,繁榮的商貿物資交流中心,從東到西及西南,越到邊疆越繁榮城也越大,而非相反。

“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文就是花紋,明清至今,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破壞嚴重,許多鳥獸滅絕了,待考。

“是多文玉石”,可能是類似現今多彩如畫又似玉的大理石一類石頭,待考。

本日作者只走了20公里,應該是前幾日走的又很累了,所以在此多休息休息,祭拜一下少昊陵,順便參觀一下員神磈氏之宮。祭拜少昊,也應跟到崑崙丘祭拜黃帝一樣,是此行的另一項既定使命公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