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簡介徐冰認為:“影象符號是人群社會自然形成的一個東西,沒有一個明確的文化挑戰意識,它們自下而上自行演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烈的讀表情包讀圖習慣,能讓更多人曉義,“在全球一體化的需求下,圖形文字系統與其他文字系統比較,顯示出更大的優勢

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最近兩天,不論朋友圈、聊天群還是對話方塊,均出現了大規模集體裂開、集體苦澀、集體嘆氣、集體翻白眼……納尼,發生了什麼?

原來微信官方推出了6款新表情,因為太觸及打工人靈魂,被稱為“靈魂表情”,於是激發了人們上一秒在微信狂發表情,下一秒去微博狂發體驗,迴圈往復……關於新表情的話題很快就被頂上了熱搜,人們對錶情包的愛就是這麼簡單且直接~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有小夥伴表示,如果聊天沒有表情包,如同呼吸不暢一樣,就算翻找一個小時,自制兩個小時,也要擁有最順手的表情包,無論愛豆、同學、同事、老闆、甲方爸爸、自家孩子、文物……萬物皆可分分鐘拿來做表情包。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不僅如此,看著當年表情包裡熟悉的小臉一歲歲長大,竟然也讓人流露出欣慰的笑容~真是和表情包處出感情了呢~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所以你還以為表情包只是給文字錦上添花嗎?不,是不能沒有!在#聊天時千萬別隻發文字#的話題下,無數網友分享了只用文字引發的尷尬場面,“不帶表情的螢幕顯得拒人於千里之外”,“對話不超過三個回合便會走向終結”……

為什麼我們如此離不開表情包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看看錶情包背後的我們就知道了!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後工業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的偉大變遷,讓全球大部分城市中的人們,幾乎無差別地執行著一種標準化生活狀態。

我們在相似的時間起床、上班、打卡、處理檔案、下班、聚會……體驗著相似的行為,產生出相似的情緒。

在這種標準化之下,人們開始用一套彼此預設的“語言”方式進行溝通,全世界大部分的人都認同伸出大拇指是點贊,嘴角上揚是開心……溝通這件事,看起來好像變簡單了,但其實內容反而因此增多了,為什麼?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人類的溝透過程中包含著一個重要的部分——自我披露,即將自己的資訊展示給另一個人的交流過程。

這些資訊可以包括感覺、觀點、目標、失敗、成功、恐懼、喜歡、不喜歡……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評估性的,可以是注重廣度的,也可以是趨向深度的。

而這在社交軟體作為主要溝通工具的時代,意味著我們用文字處理的資訊不僅比以前多了,還更復雜了,當我們不再習慣面對面建立和維護關係時,準確和含蓄的表達成為了剛需。

一方面要確保傳達無誤,另一方面又不能道破真實想法和感受的背後,文字和語言的盡頭之處,就是表情包施展的廣闊空間。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我們都不難有這種體會,文字和語言總是無法充分體現溝通的細微之處,包括微妙的語調變化、手勢、表情等,其實17世紀的人也有這種困擾。

1635年,斯洛伐克特倫欽鎮的公證人揚·拉迪斯拉德斯在簽署一份有關市政廳財務賬目的檔案時,在簽名旁邊畫了這個引人注目的笑臉,推測這表明他對檔案的內容感到十分滿意。

簡而言之,人類但凡要繼續用文字交流,就會一直試圖找到更優的解決方法,表情包就是現代人最好的解決方法。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事實上,我們不僅需要表情包,同時也需要它帶動的巨大經濟體系,日本社交軟體LINE單憑銷售表情包貼紙就獲得了上億美元,周邊產品的開發同樣獲利巨大。

但過於快速的發展,讓中老年人常常摸不著脈甚至鬧笑話,最常見的就是把不懷好意的微笑當作親切,或者將土味表情包中的臉當成親兒子親孫女。

於是出現了微博上引發熱議的高中骨幹教師培訓會:如何與學生愉快的聊天,需儘量避免使用微笑、再見等表情,表達開心時“哈”的數量最好大於五個……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由於在社交網路中看不到表情、聽不到語氣,“哈哈”出現了變異,一個“哈”是質疑,兩個“哈”是敷衍,三個“哈”是禮貌,四個“哈”才開始有點意思……

如此的表達方式讓很多學者看到了表情符號對傳統文字體系的挑戰,文字會因此而退化嗎?

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家約翰·麥克沃特認為:社交網路上的文字實際是在用說話的方式來書寫,因此很容易讓人覺得它代表了某種退化。我們看到其結構的鬆散、對規則的不在意,因此認為出了問題……但事實是,一種新興的複雜情況正在發生,在這種新的語言中新的結構正在產生。

換句話說,退化並不存在,是傳統語言發展的腳步,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了。在藝術家徐冰的作品《地書》中,非常生動地表達了對這一主題的思考。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地書》是一本用表情符號書寫就的書。主角是一個黑色人物符號,他朝九晚五工作和生活的一天都是透過表情符號來呈現的,整本書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文字,但生活在現代網路世界中的人,都能看懂。

徐冰認為:“影象符號是人群社會自然形成的一個東西,沒有一個明確的文化挑戰意識,它們自下而上自行演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烈的讀表情包讀圖習慣,能讓更多人曉義,“在全球一體化的需求下,圖形文字系統與其他文字系統比較,顯示出更大的優勢。”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表情包?

在其《我的真文字》一書中還講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美國做完核試驗後,廢料需要一萬年後才能被解除警報。那怎麼把這一資訊告訴一萬年以後的人呢?起初,科學家想用文字做說明。有人提出質疑:一萬年後,我們的文字還存在嗎? 最後,科學家用符號化的圖形語言,製作了說明牌。

圖片來源於網路

撰文:觀復甦夠以

監製:觀覆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