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讀《法國之魂·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簡介——by 《法國之魂》法國之魂:火焰中的“Notre Dame”這是一本特別的書籍,由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意外著火為契子,引出巴黎聖母院迷人的歷史和人文傳奇,在作者的筆下,聖母院就像一位命運多舛的女神,守望並經歷法蘭西近千年滄桑、

聖經中的魂是什麼

巴黎聖母院給人的感覺是敬畏,而不是激動。因為她不僅僅是人民的宮殿,還是巴黎跳動的心臟。850年間,法蘭西的榮光和血淚、勝利和災難,在穹頂下回蕩不息。850年間,法蘭西人民為死亡、為警示、為歡欣而敲響的鐘聲餘音繞樑。無神論者和信眾都能在這裡找到相同的記憶,她就是法國民族的集體記憶。

——by 《法國之魂》

法國之魂:火焰中的“Notre Dame”

這是一本特別的書籍,由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意外著火為契子,引出巴黎聖母院迷人的歷史和人文傳奇,在作者的筆下,聖母院就像一位命運多舛的女神,守望並經歷法蘭西近千年滄桑、榮辱、毀滅和重生的歷史,卻因意外被大火損毀從而重新燃起希望和團結的故事。

讀《法國之魂·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初見巴黎聖母院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巴黎聖母院,不是從想象中卡西莫多藏身的鐘樓正門,也不是埃斯特拉達翩翩起舞的西立面廣場,而是從西岱島的東側,塞納河的南岸望去,竟然產生了一絲光怪陸離的神秘感。

主殿外牆的東立面高聳而挺拔,四周數十隻如怪獸長腳一般的結構(這被稱為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肋行飛行護臂),支撐著哥特教堂的狹窄的前十字;而號稱“

巴黎跳動心臟

”的尖塔,在教堂十字結構的交叉處,高聳如雲。

據說,塔尖的高盧雄雞內有耶穌受難時的部分荊棘王冠等三件聖物,那是守護法蘭西的聖物。

讀《法國之魂·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巴黎聖母院東側,塞納河南岸的視角,photo by 三個石頭

ps:失去了才知道珍貴,2019年大火之後,再也拍不到這樣的照片了,也許這就像法國人常說的: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

而聖母院的正面,反而不像典型的哥特風格那樣高且直。是典雅肅穆的方正鐘樓,底層是三個桃形門洞,中間一層有個絢麗的巨大圓形玫瑰花窗,結構上樸實,再點綴著以色列28位王和著名聖經故事的雕像。

西立面的設計,在空間、色彩、形狀上做到了很好的融合,尤其是兩個種樓和玫瑰花窗,讓我想起了佛羅倫薩的百花教堂和喬託鐘樓,很有些神似。

整體上,樸素而不簡單,華麗而不張揚,像一位端莊慈祥的女神,有一種剋制的美。

讀《法國之魂·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教堂西立面正門和鐘樓,Photo by 三個石頭

憑什麼是“法國之魂”

法蘭西有燦若星河的精美建築、數不勝數的人文積澱,什麼才是法蘭西的代表和象徵?

是代表現代主義的工業傑作埃菲爾鐵塔?是代表古典哥特主義的巴黎聖母院?是收藏有大量稀世珍寶的盧浮宮和凡爾賽宮?是安葬無數國家英才的先賢祠?是自2000多年前開愷撒《高盧戰記》而始的多元歷史?還是引以為傲的璨若星河的深厚文化底蘊。。。。

為何說巴黎聖母院是才是法國的國家象徵,才是“法國之魂”?

這本《法國之魂》很好地解答了這個疑問。

(1)

建築史上的地位

巴黎聖母院開創了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先河。在此之前,教堂建築多是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重的牆壁、陰暗的空間,巴黎聖母院一改傳統風格,代之以輕巧的骨架結構,使拱頂看起來更輕快、空間更寬敞、光線更充足,且屋頂、塔樓、扶壁都以尖頂裝飾,盡顯雍容華貴。

後來的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建築的登峰造極之作,高大、威猛,曾獨自一人揹包乘火車從波恩去科布倫茨,正好在科隆轉火車。出火車站就是科隆大教堂,站在它面前有一種壁立千仞的威嚴。

如果說聖母院體現了哥特藝術柔美的一面,那麼科隆大教堂則展示了哥特建築陽剛的一面。

讀《法國之魂·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後來建造的哥特教堂登頂之作-科隆大教堂,photo by 三個石頭

(2)

法國曆史的保護者和見證人

路易七世下令蘇利主教在1163年開建聖母院教堂,歷經180多年才竣工。(比現在的巴塞羅那聖家堂建造的時間還要長。

路易九世第一個選擇在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從此賦予了巴黎聖母院皇權與神權結合的意義。

1431年,英格蘭的亨利六世在這裡被加冕為法國國王;

1455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教廷在這裡為聖女貞德召開了平反訴訟會,法蘭西的民族英雄昭雪之後,被封為聖女。

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聖母院遭遇了一次巨大災難,寶物被盜,神像被毀,聖母院被改名為“理性神殿”,最終變成了藏酒的倉庫。知道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才得以重建。

1804年,拿破崙也同樣選擇在這裡接受加冕。

1944年,法國光復,戴高樂親臨聖母院,在這裡感謝聖母的庇佑;

1970年,戴高樂將軍的國葬也是在這裡舉行。

(3)

無法比擬的人文內涵

建築的結構再精美,最終也只有文學和藝術,能賦予冰冷的石頭和磚塊,以超越實物的精神意義。

最終讓這座偉大建築重獲新生的,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名作《巴黎聖母院》,巴黎人在雨果的呼喚下決定全面修復這座歷經風雨的偉大建築。

也正是憑藉雨果的鉅著,使巴黎聖母院在世界人民心中,不再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築,她更是一座關於美與醜、善與惡的精神信仰。

所以說,唯有巴黎聖母院,既是建築史上的傑作,又是法國輝煌而波折的歷史見證者,還是19世紀法國人文大爆發的最佳註腳。

她已經深深印入了法國人精神氣質之中,她就是法國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的不二代表。

後記

聖母院之美難於言表,她時看時新,百看不厭,彷彿每一次看到她,都會重新喜歡上她,她挺拔而高遠,樸實而高貴,溫暖而肅穆,她能令人心生親切之感,卻不會萌生褻瀆之意。——《法國之魂》

在暖冬的午後,讀完了這本書,又翻出了家裡和巴黎聖母院有關的物件兒:

一本厚厚的巴黎英文畫冊、雨果的小說、幾張聖母院的明信片,甚至還有一張巴黎聖日耳曼的法甲聯賽門票……曾經的記憶,就在這些個小物件兒中,慢慢流淌在午後的陽光裡。

讀《法國之魂·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如果說路易七世和蘇利主教賦予了巴黎聖母院神權的身份;

那麼路易九世和拿破崙的加冕儀式就賦予了聖母院皇權的正統;

而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則給予了她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共和精神;

二戰後在聖母院舉行收復巴黎的感恩禮,則詮釋了法國文化中浪漫之外的那種勇敢和堅韌的氣質;

而此次吞噬了聖母院的大火,恰逢黃馬甲運動撕裂法國社會之際,聖母院就像一位挺身而出承受磨難的聖人,用自己的受難,用冥冥中那自我救贖的方式,為法國帶來新的希望。

感謝這本《法國之魂·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如果還有機會,真想再去巴黎,好好再看她一眼。

三個石頭

2020。02。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