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簡介早餐時,嚮導給我們講解了最新的行程安排:乘坐長艇逆流而上,去探訪叢林裡的部落長屋,在寬敞的陽臺和伊班族人聊天,瞭解他們的土著文化並且品嚐他們自釀的米酒,還要向長屋族人買一些手工編織的毛毯或其他工藝品

森林頭顱戰利品怎麼掛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在西方探險家的一些日記裡,對婆羅洲的介紹是片面的,但如果綜合起來,大概就是一個由獵人頭部落、大犀鳥、食人花和巨嘴鱷組成的奇異世界。不過,難能可貴的是,探險家們的描述,如今在古晉的國家森林公園中還是可以找到!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早餐時,嚮導給我們講解了最新的行程安排:乘坐長艇逆流而上,去探訪叢林裡的部落長屋,在寬敞的陽臺和伊班族人聊天,瞭解他們的土著文化並且品嚐他們自釀的米酒,還要向長屋族人買一些手工編織的毛毯或其他工藝品。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導遊所說的長屋,實際上正是馬來西亞沙撈越熱帶雨林中最特色的一種獨特風格民居,目前只有土著人還在居住。“長屋”的長短不等,短的數十米,長的足上百米,長屋往往是沿河而建的,因地勢的不同,有的呈“一”字形,外觀整齊;有的連片起伏,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是沙撈越州最特別的一種人文景觀。如今,長屋的主人主要是當地的伊班人。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長屋由高架木樁支起,一般距離地面3~5米高,多是竹木的結構,長屋的主體分為三個功能部分:一是曬棚,主要用來晾曬穀物和衣物;二是居室,屋主一般是席地而眠;第三個作用是長廊,上有房頂遮陽避雨棚,也是“長屋”用途最廣的區域,既能做家庭開會場所、起居室,也可以當會客區,重要的儀式和慶祝活動也都在長廊區域舉辦。住在同一間長屋的人通常都有親屬關係,誰家生小孩、娶媳婦,還會在原來“長屋”的旁邊再接建一間“長屋”。因此,長屋越長,也代表這個家族越興旺。待多個長屋連成一片,就成了自然村落。長屋是沙撈越土著人的特有居住形式,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搬到城裡居住,類似這樣的原始長屋已經越來越少了。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嚮導說,如今沙撈越州的人口主要由馬來族、華族和土著達雅克人組成,而土著部落比幾十年前已經少了很多,且只居住在雨林裡,平時他們也不願走出雨林。土著部落中,以達雅克人為主,他們又根據不同的居住區域和生活習慣分成了兩族:伊班族(即海上達雅克)和比達友族(即陸上達雅克)。歷史上這兩族曾長期敵對,並且互相以獵取對方部落仇家的頭顱為榮,真不知道這得有多大仇怨啊!所以,達雅克人也因此被稱為“獵頭族”。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在我們探尋雨林深處的一些歷史年代久遠的長屋時,曾在一棟屋主的房樑上看到了吊掛的骷髏頭,黑黢黢的讓人不敢正視。其實,那就是傳說中的“獵人頭”。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伊班族人和比達友族都有獵取人頭、炫耀武力的習俗。按照舊習俗,伊班族男青年年滿18週歲時,就必須設法獵取一個敵人的頭顱掛在門外,以示長大成人。據說,懸掛頭顱越多的長屋人家,來求親的女孩子就會越多。武士們在獵獲人頭之後,還會在自家房樑上懸掛成串,一為向敵人示威,二來為炫耀他的勇猛。按照伊班人的傳統,這些頭骨是不可以用手去觸控的。伊班族人相信,這些頭骨都是有靈魂的,頭顱主人的靈魂就徘徊在長屋周圍,如果誰對他們的頭骨不敬,就會有不詳的事情發生。於是我們儘管很好奇,但仍然僅限於眼觀。如今,獵人頭的陋習早已絕跡,但那些早年間留下來的頭骨依然還在,雖說已過去了上百年,但乍看上去仍然令人毛骨悚然,真不知道當地人是怎麼和這些頭骨朝夕相處的!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卡諾維特(KANOWIT)及松河(SONG)沿岸一帶的部落地區,主要是伊班族居住的傳統領地。我們也像當地人一樣乘獨木舟進入。獨木舟又長又扁,一人坐下,放下手,雙手就搭到了船邊。進入的水路時寬時窄,河道兩旁全是高大濃密的植被樹林,陽光穿透樹冠縫隙照射下來,灑在河面斑斑點點。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這片巨大的熱帶叢林依然保持著相當原始的風貌,那些神秘的原始部落至今還生活在幽深的密林中,保持著他們部族一直沿襲的各種風俗傳統。要是你有興趣,完全可以在溼暖的空氣中欣賞熱帶雨林的奇妙景色。在途中,我們看到了瀕危的婆羅洲紅毛猩猩,害羞怕人的長尾猴,悠然自得、愛追著人走的野豬。據說,只有運氣最好的人,還能看見長相奇特的長鼻猴。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約摸航行半個小時後,伊班族人的一排排長屋出現在前面。“長屋”居民見有客來訪,都熱情地下樓迎接,然後把我們請到樓上——我們手腳並用地爬上用樹木做成的梯子,才能到達長屋。進了長屋,先喝上一口伊班族人自釀的米酒,先是伊班族人為我們表演了傳統舞蹈,就連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也穿著一抹色彩豔麗的裹胸裝上來助興——彈著一種不知名的自制樂器,發出吧啦吧啦地聲音。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伊班族人自古就有吹筒射毒箭來對付敵人的傳統,從而獲得領地和戰利品,如今這門古老的技藝也成為了我們今天的娛樂專案。試過之後發現,將箭從竹筒吹出去並不難,難的是要指哪吹哪,這才是見功夫的地方!如今居住在長屋的部落孩子還不少,而且據說他們也能接受到正規的教育,有的甚至會講流利的中國話。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走出長屋,恰好是黃昏時分,陽光斜射在五顏六色的房子上,煞是誘人。沙撈越有許多的特產,如石油、天然氣、棕櫚樹、胡椒等等,還有一個不可不提的就是燕窩。尼亞石洞到現在還是採集野生燕窩的傳統之地,許多人會特地到石洞去感受燕窩是如何辛苦取得,從而理解為何它們能被賣出高昂的價格。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尼亞洞國家公園位於沙撈越東北部的尼亞河邊,靠近米里附近。1950年開始,考古隊在洞內和鄰近的地點,陸續發現古人類和動物的遺骸和活動遺蹟,說明早在4萬多年前,就已有人類在這裡居住和活動。1958年,在尼亞石洞發掘出大約4萬年前的東南亞最古老的“現代人”頭蓋骨,它證明了早在公元前4。5萬年,就有人類在這片如今稱為“沙撈越”的土地上生活。靠近尼亞洞穴的是彩畫洞穴,有史前人類留下的壁畫。壁畫顯示這些古老的部落擁有其獨特的文化和信仰。他們將亡故的族人安置在葬船上,讓其順水漂流而下。

探訪沙撈越雨林中的獵頭族部落!

Tips:想要道洞穴一遊,可以走上一座圍著欄杆的吊起的支架,整段行程大約4公里長,天氣晴朗時1個小時可以到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