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西遊路,人生路——談82版《西遊記》的造型藝術與改編

簡介還是那句話,改編不能脫離原著的精神面貌,82版《西遊記》好就好在雖然情節有所改動,但是人物和場面讓人都感覺到這是吳承恩先生作品中的場景,而另一版的電視劇則完全是穿著古裝的現代戲

青牛精是第幾集

西遊路,人生路——談82版《西遊記》的造型藝術與改編

82版《西遊記》的人物形象塑造藝術

如果在中國電視劇藝術的歷史上選一部最成功的電視劇,我覺得非82版《西遊記》莫屬。這部劇的幾個指標恐怕很難超越了,一個是播放次數,再一個是收視率,現在哪部劇恐怕也不敢想這個成績了。我打算用兩篇文章聊聊這部電視劇,先說說它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藝術。

首先,當然是要說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如果您看過原著,再對比電視劇,就會發現電視劇當中,唐僧這三個徒弟的形象明顯是被美化了。原著當中孫悟空的形象是“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除了當代的度量單位以外,哪個朝代的四尺基本上都沒過一米,就那麼高。而且身體瘦弱,小鼻子小眼小臉。這麼說吧,您到動物園猴山,那個最大號的猴子,孫悟空大概就是那個樣子。您就想想,這樣的孫悟空一出來,您看著舒服嗎?認可得了嗎?怕是夠嗆吧。而且孫悟空這個面相,毛臉雷公嘴。您別說他是美猴王,那是一幫猴裡面說的,也就是猴裡面算漂亮的,跟人比,那就是怪物。單從面相上來說,更接近原著的其實是張紀中版的孫悟空,比82版的更加兇一些。如果真是82版裡的孫悟空,怕是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害怕了。反正我的感覺是,如果在一個燈光昏暗的小巷裡,我遇到的是82版的孫悟空,我不會害怕;但是遇到張版裡那位,估計這個驚嚇輕不了。

反過來再拿原著做標準,那麼就應該是張版的更接近原著的形象。但是,如果讓您選,您喜歡哪個形象?我估計八成的人會選擇82版的。這個就是我要說的第一個問題,名著改編的影視劇,其人物形象要忠於原著,但是不應該拘泥於原著,被原著的形象束縛住手腳。應該是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有所加工,創造出影視劇當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說,影視劇當中的人物形象和原著當中的人物形象不應該完全一致。讀者看原著,頭腦中不見得會有一個清晰的人物形象,而且會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對人物形象有所改造。而影視劇是視覺的藝術,更直觀一點。省去了在心中構建人物形象的過程,直接呈現在人們眼前。那麼影視劇當中的人物形象要被觀眾所接受,就必須和觀眾看書或者聽故事時頭腦中的人物形象相符,這就要求影視劇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要和大多數人的審美觀吻合。如果以忠於原著為理由,違背觀眾的審美觀,最後是吃力不討好。在這方面,顯然82版的孫悟空是成功的。這就不得不佩服造型師王希鍾先生的功力,老先生深得影視造型藝術之三昧。

豬八戒的造型也是如此,您要看原著,這位豬八戒太可怕了。他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原文寫“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後來在高老莊,孫悟空再看到豬八戒,孫悟空看他是“黑臉短毛,長喙大耳”。綜合來看,豬八戒混合了家豬和野豬的特徵,因為他有獠牙,那肯定不會是家豬,但是野豬又沒有蒲扇一樣的大耳朵。所以無論如何,豬八戒的相貌都是非常兇惡的,並不是馬德華先生塑造的那個形象。另一版的豬八戒一出場是一副野豬的模樣,後來又變成家豬,但是這個形象也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而這個形象相比於82版的更為接近原著,可不討喜是一樣的。

但是您注意,影視劇人物形象不能拘泥於原著,但也不是說可以離開原著,滿天飛,還是要以原著展現出來的精神為綱。舉個例子,偷袈裟的黑熊,在原著裡面是妖怪當中最有仙氣的,道骨仙風,沒事談論的都是煉丹求道這些高大上的東西。所以他展現出來的首先要有妖怪的形象,但是又不能是一種特別可怕的形象,否則不足以展示他和別的妖怪的不同之處。所以82版的黑熊怪就比較貼近原著的精神,另一版則整個兒一個魔獸世界當中的野人。

另外,對於一些觀眾耳熟能詳,心中已經有了先入為主印象的人物,有時真不是靠演技能彌補的,演員的外在形象也很重要,沒這個形象,用化妝或者演技真是沒辦法補救。比如如來佛祖,朱龍廣先生臉型寬大,稍微一化妝就能表現出佛祖的寶相莊嚴。還有左大玢女士的觀音菩薩,首先是美,但這種美不是那種妖豔的美,而是慈眉善目,莊嚴肅穆,讓人一望可生親切和敬仰。難怪左女士出去旅遊,香客們一見她就直接跪拜。這個當然有電視劇成功的基礎,但是如果人物選的不對,也絕不會有這樣的效果。還有白骨精,陰險狡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所以絕不可能是一個少女的形象。另一版在這方面改得比較失敗,還是82版楊春霞女士的白骨精形象比較符合原著的風格,而且楊春霞女士這種深厚的功力也能展現白骨精的形象,這不是隨便找個演員就行的。

總結一下,名著改編的影視劇人物形象塑造,首先要符合原著精神,但要在原著的基礎上有一個再創作的過程。同時,人物形象也受演員自身條件所限,具有特殊性。

西遊路,人生路——談82版《西遊記》的造型藝術與改編

82版《西遊記》的改編藝術

接上一段說。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所謂的忠於原著,應該是忠於原著的框架和精神,而不是所有情節都要和原著一般無二,這個文學和影視作品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完全照搬的影視作品成功的不多。幾乎每一部名著改編的文學作品都是要有一個改編的過程的,我認為82版《西遊記》的改編是成功的。在我看來,它的改編應該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色調的變化,原著裡面很多段落色調比較冷,我說的色調比較冷是指其中有很多暴力血腥兇殘黑色的情節,如果展現到電視螢幕上,觀眾看了會不舒服。總的來說,電視劇還是一種大眾藝術,最重要的是把故事講得讓人愛看,如果讓人不舒服,不看了,這部電視劇就算失敗了。我相信,如果搞得很沉鬱,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絕到不了現在的高度,一般都到不了。

舉幾個例子。天竺國那個真公主為了自保,每天在屎尿堆裡打滾,裝瘋賣傻,這個在電視劇裡就直接省略了,要真演出來,您看著高興嗎?還有,孫悟空的一些手法過於狠辣了,比如木仙庵三藏談詩,對方雖然是藤精樹怪,但是也沒把唐僧怎麼樣,原著當中孫悟空幾棍子打得他們血流如注,電視劇中就給改了,留了他們一條性命。還有玉華州,和滅法國合二而一,滅法國國王可是殺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個僧人,如果真是這樣,這個血債累累的劊子手最後和唐僧師徒把酒言歡,總讓人覺得不舒服,所以電視劇當中就改為驅趕僧人。

第二層次是在結局不變的情況下,對故事當中的情節加以改動,有幾集的改動還相當的大。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女兒國那一集,這個不用我多說,各位您應該都看過。我是這麼琢磨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改動,就按照原著的描寫去拍,我們今天對女兒國這集不可能這麼記憶猶新。畢竟吳承恩先生的時代和我們這個時代還是有差距的,這個改編就是往貼近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方向改動。這段情節給人的感覺是如果蠍子精不出場,唐僧不見得能堅持得住,這個改動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更容易被接受。但是,總的精神沒有變,唐僧還是拒絕了女王的感情,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取經之路,這個改編就是成功的。

不得不說說另一版,改編的一些內容也說是往貼近人的本性方面改編,但加入的卻是一些陰謀論的東西,這個東西真的不是人的本性,只不過現代人都把玩陰謀、給別人插圈下套當成一種本領來學習,這本身就是一種病態的心理。還有就是所謂新的解讀,給白骨精加感情戲,這個就脫離了原著本來的精神風貌,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對情節的改動還有的是為了對故事情節加以改進,比如小雷音寺那集,本來原著是孫悟空一次接一次地請救兵,再一次又一次地被妖精裝進人種袋。這個要在小說或者評書當中可能大家聽著還有些趣味。但是放在電視劇裡面,不斷地重複就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這就是影視藝術和文字藝術的不同之處,所以電視劇把那些什麼龜蛇二將、小張太子什麼的都省去了,二十八宿被裝進去之後就改成孫悟空去偷行李,避免了情節的重複和雷同。

西遊路,人生路——談82版《西遊記》的造型藝術與改編

再有一個是把戲份中和一下,沙僧的戲份明顯增加,第二十一集,原著裡他們三個都是被蜈蚣精的藥茶毒倒,劇裡面沙僧接受孫悟空的警告,沒有喝那杯茶,而是帶著八戒和唐僧轉移。還有,本來應該是八戒打死的玉面狐狸,在這裡被記到了沙僧賬上,沙僧這個人物就鮮活起來了,否則如果按照原著,沙僧基本上就可有可無了。作為電視劇人物來說,主角變龍套其實是失敗。

第三個層次是整個劇情結構的變化,一個是把幾個先後發生的事情融合在一起,比如女兒國,本來是三段前後順序非常清楚的故事,互相之間沒有交集,電視劇當中把三段情節交叉在一起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節更為緊湊。再一個是增加了前後呼應,本來原著當中就有這樣的呼應,比如青牛精套別人法寶的圈子就是太上老君當年打孫悟空的金剛琢,還有牛魔王紅孩兒一家。電視劇透過改編,加強了這種呼應。比如小白龍和碧波譚的龍女,本來是一點兒關係都沒有的,但是電視劇當中把他們弄成了一對夫妻,但是龍女有了外遇,找上了九頭蟲。這樣一是把小白龍燒燬殿上明珠的事情找了一個理由,同時把碧波潭,祭賽國掃塔的故事和前面照應起來,故事情節更加貫通,又不影響整個敘事,這是很高明的改編方法。

還是那句話,改編不能脫離原著的精神面貌,82版《西遊記》好就好在雖然情節有所改動,但是人物和場面讓人都感覺到這是吳承恩先生作品中的場景,而另一版的電視劇則完全是穿著古裝的現代戲。

西遊路,人生路——談82版《西遊記》的造型藝術與改編

轉載自

王崇秋:一臺攝像機“築成”82版西遊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