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簡介解縉再次上疏勸阻朱棣說:“皇上,你這樣做(給朱高煦這種待遇)不合適,會鬧矛盾的

永樂四年是什麼意思

大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的正月十二夜晚的亥時,寒風呼嘯,天空起鵝毛般的大雪。

紫禁城的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太監宮女大都已入睡,只有永樂皇帝朱棣的房間還燈火通明。朱棣像父親朱元璋一樣,是個勤政的皇帝,每天堅持親自批閱奏摺。

剛剛看到的一份奏摺,是一張監獄在押政治犯的名單,這些囚犯牽涉的都是舊案。

因此,朱棣心裡頗有些不悅,嘟囔著感慨:“錦衣衛那幫小子,連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呈批,還讓不讓朕安生了?”

他拿起奏摺,隨便瞟了一眼,圈閱之後就打算放在一邊。就在將要放下的一瞬間,他看到了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對他來說,簡直是

再也

熟悉不過了,他刻骨銘心。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於是他抬起頭,向門外高喊了一聲:“來人!”

門簾一掀,從外面進來一個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錦衣衛的首腦、指揮使紀綱。

紀綱是朱棣心腹中的心腹,對皇帝死心塌地。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向南京進攻,到達山東德州時遭遇挫折,被建文帝的手下困在那裡,舉步維艱。

這時候,一個山東壯士攔住朱棣的馬頭,跪拜在地,死活要跟著朱棣幹。

當時朱棣心裡正煩著,沒好氣對他說:“哪來的莽漢,去一邊,我手下的能人數都數不過來。”

壯士慢悠悠地說:“燕王能否讓我跟他們比試比試?”

朱棣聽了,非常好奇,就應允了。

結果讓朱棣大吃一驚,手下的幾個猛將,無論是射箭還是刀法,都不是此人的對手。

這個壯士,就是紀綱。

有了紀綱的加盟,朱棣如虎添翼,終於取得勝利,登上皇位。

由於自己的皇位是奪來的,朝野反對聲浪很高,朱棣繼續採取高壓手段鎮壓,就壯大了錦衣衛,讓紀綱擔任指揮使。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紀綱果然沒有辜負皇上的期望,該殺的殺,該抓的抓,給朱棣掃清了不少障礙。

紀綱進來之後,畢恭畢敬地問:“萬歲有何吩咐?”

朱棣哼了一聲,指著犯人名單說:“解縉這小子,這怎麼還活著呢?”

——“縉猶在耶?”

紀綱不但武藝高強、忠心耿耿,還十分機靈,善於察言觀色,政治嗅覺極為靈敏。一聽皇上這樣說,他當即心領神會:“臣知道了,這就去安置。”

解縉是誰?朱棣為什麼對此人刻骨銘心?紀綱要怎樣“安置”他?

洪武二年(1369年)十一月七日,解縉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

據傳他天資聰穎,是個名副其實的神童“。在襁褓之中,他就開始跟著母親學認字;四歲時,父親就教他背詩,只要聽一遍就能背誦。七歲時,就能寫出語句通暢的文章;十歲時每天背誦一篇千言的文章;十二歲時《四書》、《五經》倒背如流,還能講解 。

是金子總要放光的,擋都擋不住。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從成千上萬秀才中脫穎而出,名列全省榜首(解元)。

次年,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被任命為翰林學士,進入國家決策層。

此時的解縉才19歲,堪稱大器早成。

曾國藩被稱為神童,27歲才進翰林院。

張廷玉更厲害,是康熙、順治、乾隆三朝元老,是漢人中唯一

享受

配享太廟殊榮的名臣,他28歲才到翰林院。

明朝名臣張居正,出道比較早,考中進士的時候,也已經是23歲。

這說明解縉這個神童,確實不是吹的,說他是大明當世第二才子,沒有人敢稱第一。曠世奇書《永樂大典》,就是解縉主導編寫的,《太祖實錄》和《列女傳》,也是解縉主編的。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這樣一位才子,什麼時間、為什麼與朱棣結怨呢?

要怪的話,還是要怪朱元璋和朱棣父子。

首先,朱元璋當時對解縉說過大意是這樣的話:“咱們的關係形同父子,你就是朝廷的主人翁,國家大事隨便說,說錯了也沒關係。”

受到鼓勵,初出茅廬的解縉向朱元璋提出過不少建議,都被採納。以至於他迷失自我,在朱元璋要殺功臣李善長的時候,他竟然出來辯護。

結果奇蹟發生了,朱元璋竟然沒有殺他。後來22歲的解縉雖然被打回老家一段時間,閉門反省8年,但是他依舊認為,自己似有神力加持,說真話實話的後果也莫過如此。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這就為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朱棣也對解縉的悲劇發生,負有一定責任。

朱棣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地位不鞏固,指責他的人非常多,也有很多士大夫不願意為他效力。

因此朱棣必須作秀,學習

唐太宗

好榜樣,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禮賢下士、從諫如流、求賢若渴的好皇帝。他登基第二年,就組成了包括解縉等七人組成的內閣,對內閣的進言,朱棣基本上都能虛心採納。

要知道,這時的解縉曾經是朱棣死對頭、建文帝朱允炆的內閣首輔,能被啟用,讓他感動不已。

這就給解縉造成一個錯覺:朱棣這皇帝能共事。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只要是為了朱家王朝,只要自己出於公心,自己就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皇上也不會歸罪於自己。

其實解縉想錯了,朱棣跟他的父親朱元璋一樣,是個強勢的皇帝,重要的事情還是喜歡自己做主,不順耳的話一句也不想聽,忠言逆耳。

哪怕你是為了朱家江山,沒有私心,只要觀點跟他不一致,就會倒黴。

大多數皇帝喜歡盲從的大臣,凡事都順著皇帝說,因此作為一個大臣,要懂政治,要會揣摩聖意,會察言觀色,這樣才能當好政壇不倒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解縉究竟是做了什麼,惹毛了朱棣?

說來說去,還是太子人選問題。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和顏悅色對他說:“小解啊,朕也是50歲的人了,也該考慮立太子了。今天讓你到這裡來,是想徵求一下你的意見,看立誰合適?”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表面上看,朱棣說的完全是廢話。因為自古以來,皇帝立太子都是嫡長子繼承製,皇后生的長子才有繼承權。

當時朱棣的皇后是徐氏,嫡長子是朱高熾,只有他才有資格當太子,根本沒得商量,標準答案只有一個,根本就不必到處找人問。

但是朱棣既然問了,那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帶有一點不看好長子朱高熾的味道,另外也顯得被諮詢的人不是外人。既然這樣,那標準回答就只能是次子朱高煦。

如果解縉政治嗅覺靈敏的話,肯定能猜透朱棣的真實想法:皇上這樣做,並非是要聽你的意見,而是拿你當槍使,讓你出頭說出來就是。

你如果不說,還可以找別人扮演這樣的角色,不管你說與不說,是怎麼說,結果是改變不了的。

換言之,如果你提出的意見跟皇上不同,說了也白說,還會惹一身騷。

如果解縉政治覺悟高,圓滑世故的話,即使不想順著皇帝說,也會這麼說:“這是皇上自己的家事,當臣子的插嘴不合適,您老人家看著辦。”

但解縉這個書呆子,沒有順著朱棣的思路說,而是義正詞嚴地說:”立嫡長子為太子,這是祖宗慣例,皇長子人品不錯,也沒有什麼過錯,當太子是名正言順的事,如果不照慣例去做,不僅會引起爭端,而且為後代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往後就亂套了。”

說解縉說的話句句在理,完全是為了朱家王朝著想。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朱棣聽後不高興了,臉當即拉了下來,心說你這個小子真不會說話,故意給朕難堪。自己的龍椅就

位不正,你怎麼還哪壺不開提哪壺。

解縉還沒有看出來朱棣已經暗藏

怒,接著又來了一句:“皇上的長孫非常優秀,是個好苗子!”

解縉說的皇孫,叫朱瞻基,是皇長子朱高熾的長子,當時已經14歲。

那意思是說,皇上,別胡思亂想了,朱高熾為太子最合適,不為別的,你的長孫簡直是天生的好皇帝苗子。

你說朱棣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會是什麼滋味?

後來,朱棣還是很不情願地立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主筆寫立儲詔書。

那段君臣關於立太子的對話,自然也傳到了朱高煦的耳朵裡,對壞了他好事的解縉 ,能不仇恨嗎?

這時候的解縉,已經不自覺地捲入了皇上的家事,捲入立儲之爭,有可能跌落深淵,危險正在一步步靠近,但是他卻全然不知。這個書呆子反而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既然自己第一次建議被皇上採納了,自己要發揚光大,繼續直諫。

很快,讓朱棣惱火的事再次發生了。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朱棣雖然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但心裡還是看好次子朱高煦,對他寵愛有加,給他的待遇甚至超過了太子。

解縉再次上疏勸阻朱棣說:“皇上,你這樣做(給朱高煦這種待遇)不合適,會鬧矛盾的。”

朱棣聽了更加惱火,心說好你個小解,跟我較上勁了,太子還沒說什麼,你倒是發言鳴不平了,這不是在無事生非嗎?總有一天,老子會跟你算總賬。

於是,永樂皇帝開始找機會給解縉小鞋穿。

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偏偏繞過了解縉。

朱棣次子朱高煦也沒有閒著,打算抓解縉的把柄。朱高煦先是說解縉洩露國家機密,之後又說他“試閱卷不公”。

朱棣順水推舟,將解縉貶職到當時的老少邊窮地區廣西當布政司參議。

臨行前,又遭到了禮部郎中李至剛的落井下石,被貶到更遠的交趾(今越南)。接下來的陷阱一個接著一個,讓解縉防不勝防,命運已經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到北京彙報工作,恰好朱棣北征在外,解縉覲謁太子朱高熾之後返回。

朱棣臨行前,指定太子朱高熾監國 ,解縉認為給監國彙報工作是沒毛病的,但是這時候朱棣已經對太子不感冒,臨行前還派禮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監視,一旦抓到把柄,就將其廢掉。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朱高煦乘熱打鐵在父皇面前告狀說:“解縉這傢伙太不守規矩了,趁著皇上不在北京,偷偷來見太子,不會幹什麼好事。”

朱棣為此震怒不已,早就看解縉不順眼,這下子正好,新賬老賬一起算,決定以”無人臣禮“之罪將他下獄。

當時解縉已經啟程,在回去的路上,對京城發生的一切全然不知,還一如既往對朱棣忠心不二,不遺餘力維護著朱明王朝。

雖然被貶到邊遠地區,但是他無怨無悔,心裡想的還是國計民生,皇上的千秋大業。

前往廣西的一路上,他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啼飢號寒,便心急如焚,給永樂帝上書,希望能皇上能採取得力措施,引水灌田。

這一來不但沒有減輕他的罪名,反而讓他罪加一等。

整個大明好像就你一個人有眼光,有慈悲心壞,就你一個人有工作能力,就你體察民情,好像大家都是吃乾飯,跟老百姓有仇似的。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看到解縉的上書,朱棣更是怒髮衝冠,下令自己的得力助手紀綱派錦衣衛將解縉逮捕入獄。

需要指出的是,解縉被關進的不是普通監獄,而是”詔獄“。

詔獄是明朝皇帝的獨創,擁有發明專利。凡是被關進這所監獄的,都是奉了皇帝聖旨的特別人物,命運只掌握在皇上手裡。是殺是剮,皇上一個人說了算,不必經過司法部門定罪。

我們知道岳飛被抓之後,還要經過大理寺(最高法院),由大理寺正卿(最高法院院長)審理,還要證據、證人、口供。哪怕是偽證,哪怕是逼供,哪怕走個過場,也要

一遭。

關進

詔獄的犯人,不需要走程式,不需要證據,不經過司法機關定罪,就能秘密處死,生死全在皇上一念之間。

負責管理詔獄,為皇上懲治犯人的,正是讓人毛骨悚然、聞之色變的錦衣衛。被關進這所監獄的,沒有普通百姓,都是有一定級別的官員。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他們來到這裡,基本上都是站著進來,躺著出去,很少能生還的。這裡的犯人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活活折磨死,反正要不了多久就會上西天。

回到文章開頭的時刻,解縉被關進監獄的時候,是永樂八年,朱棣看到監獄花名冊的時候,是永樂十三年。時間過去了五年,解縉還活著,因此朱棣非常吃驚,就問了這麼一句,潛臺詞是解縉這個傢伙怎麼還沒死?

紀綱一聽,心領神會,立即弄了一桌酒菜,將解縉灌得暈暈乎乎,然後拖到漫天大雪中將其活活凍死,變成雪人。

永樂帝看到一死囚的名字,驚問:他怎麼還活著?錦衣衛:這就處死

朱棣這樣做不是偶然的,當時自己已進入暮年,快到移交權力的時候,如果素以仁德著稱的朱高熾接班,登基後一定會釋放解縉,對他委以重任,這是他不甘心的。

因此,年僅四十七歲的解縉生命到了盡頭。他死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兒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

從解縉關心災情彙報災情這一點看,他是單純的,忠君的,並沒有私心。但是古代政治是門藝術,只有忠心遠遠不夠,還需要圓滑、糊塗,才能屹立不倒。

你想當魏徵,但不是每個君王都是唐太宗。大多數時候,伴君如伴虎才是常態。

政治思想幼稚的解縉,只適合做做學問,並不適合當官。如果解縉生在朱棣之後,萬曆皇帝之前,他是不會被處死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解縉除了單純,還是沒有遇到好皇帝,是運氣不佳,是生不逢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