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宋揮玉斧:趙匡胤為何放棄統一雲南

簡介此後的十餘年時間內,宋朝陸續削平了當時南方的多個割據政權,尤其是964年宋滅後蜀,進佔四川后,傳說當時統兵大將曾請示宋太祖,打算一鼓作氣進攻雲南,而趙匡胤則鑑於唐與南詔雙雙滅亡的歷史教訓,用玉斧在地圖上沿著大渡河畫出一條線,對請示的使者說“

截玉斧在哪裡打

昆明大觀樓的長聯歷來為文人雅士們所津津樂道,其中“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四句,更是十六個字道盡雲南地區千年的歷史,而在這其中,“宋揮玉斧”的故事,又因為其涉及了當時西南地區一個有名的民族政權,更得到人們的關注,而這個政權,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大理國”。

宋揮玉斧:趙匡胤為何放棄統一雲南

唐朝時,雲南地區誕生了一個強大的民族政權——南詔國,其興衰榮辱,和唐朝廷本身的的盛衰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後,不論是衰落的唐朝還是日益強大的吐蕃,其體量都不是南詔可以單獨抗衡的,因此南詔在兩個政權面前反覆橫跳,也多次和這兩個強大的對手兵戎相見,以小返大,不論是輸是贏,其實都已失策了。於是乎,曾經強大一時的南詔政權幾乎和殘唐一樣,在公元10世紀初滅亡,而取而代之的,就是白族人段氏家族建立的大理國政權。

宋揮玉斧:趙匡胤為何放棄統一雲南

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此後的十餘年時間內,宋朝陸續削平了當時南方的多個割據政權,尤其是964年宋滅後蜀,進佔四川后,傳說當時統兵大將曾請示宋太祖,打算一鼓作氣進攻雲南,而趙匡胤則鑑於唐與南詔雙雙滅亡的歷史教訓,用玉斧在地圖上沿著大渡河畫出一條線,對請示的使者說“此外非吾所有”,由此,宋和大理也就以大渡河為界,雙方維持了較為長久的和平。

宋揮玉斧:趙匡胤為何放棄統一雲南

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宋揮玉斧”雖然不一定存在,但宋和大理雙方顯然也都吸收了唐和南詔的歷史教訓,以大渡河歷史邊界為界,無疆土爭議之虞,宋滅後蜀後,大理就派遣使者祝賀,表達了臣服的意願。而宋朝則沒有立即接受,甚至百般推辭,不願和大理產生更多的官方關係。直到徽宗年間,才正式冊封大理國王,將其納為藩屬。

歷史上,宋和大理雙方都曾經有人提出向對方用兵獲取領土,但宋朝人往往引用太祖“宋揮玉斧”之典故,拒絕對大理用兵。而大理國則是在段思聰時期曾有過進攻宋朝的動議,但大理國小兵弱,且君民信佛的多,因此這次進攻也沒有實施。

宋揮玉斧:趙匡胤為何放棄統一雲南

時至今日,對於兩國的心理,我們也可以簡單地揣測出來,宋朝鑑於南詔附唐、叛唐反覆,甚至曾一度攻破成都,危害西南的歷史教訓,對大理採取了“冷處理”態度;而大理國的核心,則與南詔不同,他們性格溫和,實力也並不強,基本上沒有擴張的要求,只是想抱住宋朝的大腿,能夠進行貿易,獲得封賞和政治上的承認。總體上,大理和兩宋維持了200多年的和平關係,這在古代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1258年,蒙古滅大理,1276年,元滅南宋,這兩位關係奇特的“難兄難弟”,也一前一後的走下了歷史的舞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