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簡介顧城先生在《南明史》的開端,回顧了1644年前後的一些歷史細節:當李自成滅掉大明帝國的時候,建整個官紳鄉紳群體,並沒有為故國嚎啕大哭,反而很多人歡呼雀躍,踴躍地想要再李自成的大順新朝中謀一個更好的職位

滿洲八旗有中原流寇嗎

古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很多人把這句話當做千古不變的至理名言,有人卻當做徹底的偽命題。

而當我們仔細審視滿清入關這段歷史,為何區區10餘萬軍隊,能夠打敗李自成、覆滅南明,或許才真的理解什麼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一、清政府入關

1644年,在多爾袞的率領下,清軍剛剛在山海關打敗李自成軍的時候,他們還是一個只擁有十數萬軍隊和東北+北京的地方政權。然而,短短20年不到,1662年,整個東亞,幾乎已經沒有他們的對手了。

顧城先生在《南明史》的開端,回顧了1644年前後的一些歷史細節:

當李自成滅掉大明帝國的時候,建整個官紳鄉紳群體,並沒有為故國嚎啕大哭,反而很多人歡呼雀躍,踴躍地想要再李自成的大順新朝中謀一個更好的職位。

然而,李自成沒有轉變過來心態,在他的眼裡,起義不只是推翻大明帝國,還有那些可惡的官紳群體。因此李自成對他們並不友好,因此很快,追賬助餉讓官紳群體們中的一部分人,收起了他們對於李自成的友好,開始抵制這個新政權。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匆匆撤回了陝西。而新入主的滿清帝國,作為蠻夷入主,加上之前對李自成那段不友好的經歷,官紳群體並不待見這個新政權。

然而,滿清政府很懂得包裝自己。

多爾袞首先為崇禎帝發喪,還為其諡號思宗。然後在官方輿論中,他將自己包裝成明帝國的繼承者,做出一副要為明帝國報仇的樣子,而物件就是那些推翻明帝國的逆賊,比如李自成。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在關外和明帝國打了幾十年,而南邊還存在著一個“明帝國”。

而滿清政府的這一舉動,瞬間將自己從官紳的敵對面變成了友好面,既然是帝國的繼承者,那自然也會對帝國的臣民負責,而不是隻會燒殺搶掠。

同時,滿清政府也很懂得分配利益。

只要前明官紳來投,多爾袞幾乎都是平級或者升級錄用,不管是閹黨、還是東林黨,抑或是曾經投靠大順的官吏。滿清毫不吝嗇官爵,甚至於升官到讓這些投降的人都受寵若驚,自請降官,比如馮銓。相比於李自成的“追贓助餉”和南明對投靠過李自成的人區別對待,滿清的這一寬大顯然贏得了更多人的青睞。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多爾袞對於士紳群體的利益也是保護和拉攏的。他們宣佈承認在農民起義以前,那些利益擁有人的合法性。滿清政府還停徵了明末的不合理賦稅,比如練餉、遼餉和剿餉,然後恢復正常的賦稅制度。

不僅如此,他們還放寬甚至暫停了引起漢族士大夫反感的“剃髮易服”政策。

總之,剛剛入關的多爾袞竭力把滿清政府塑造成官紳鄉紳等帝國臣民的保護者、大明帝國的合法繼承著,以及代明帝國討平農民起義的復仇者。

二、滿清得到的“民心”

滿清帝國很快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民心”,或者準確的說,得到了“士心”。

在李自成退往陝西的時候,那些原本擁護明政府、和對大順保持戒心的官紳士紳們,開始躁動起來,他們組織軍隊,趕跑當地大順政權的官吏,以為能夠重新恢復保護他們利益的大明帝國。

然而,當他們發現佔據北京的是原來據有關外的滿清政府時,他們不明白滿清政府的態度,不知道該投靠誰。這其中,還包括大量已經投降大順前明官員,因為李自成的兵敗而猶豫。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這時候,滿清政府之前做的一系列工作開始顯現它的威力。

一方面,已經投降並受到優待的漢族士大夫中,湧現出一批站在滿清政府的角度做工作的人,這其中不乏有名望的人,比如明恭順侯吳惟英之弟吳惟華。這些人充當滿清收買“民心”的先鋒,幫助滿清讓很多地方的官紳群體黑轉粉,迅速投入到蠻輕的懷抱中。

另一方面,滿清的升級錄用影響到清與大順邊界地區的很多實權人物,特別是手握軍權的前明官吏,比如大同總兵姜瓖、曾經敗於山海關的唐通。這樣,幾乎兵不血刃,滿清就得到了山西和陝西的大部分疆土。從地形上看,山西之地,俯瞰關中威懾中原,則意味著滿清已經打開了入主中原的戰略優勢。

而這時候,不過是1644年底而已。

因此,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事實上毫無疑問,滿清入關後很快就得到了“民心”,打開了入主中原的第一步。之後建立了戰略優勢的滿清只要不出么蛾子,打敗分崩離析的南明和大順大西餘部只是時間問題。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正含義

為何入關的滿清比李自成和大明更受到擁護?“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樣的嗎?

在揭曉謎底之前,我們先讀一個故事:

明朝初年,有一個人叫張信,他是北平的警備司令。而當時正是著名的“靖難之役”爆發的前夜,建文帝下令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猶豫不決。此時,張信之母告訴張信說,“王氣在燕”,你怎可攻打朱棣?

於是,張信反而將這一情報報告給了朱棣。最終朱棣下定決心起兵靖難,最終取得成功。實際上,如果張信攻打朱棣,朱棣幾乎等於是甕中之鱉、困淵之龍。然而,輿論最終讓朱棣逃過一劫。

拋開封建迷信,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這個故事:其一,朱棣在當地的宣傳工作做得非常好,正面的“人設”非常強大,這就是所謂“得民心”;第二,張信並不是“民”而屬於“官”,是有一定發言權的,張信底下的小兵對於是否執行建文帝命令是沒有發言權的。

在網路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還往往得不到事情的真相,只能夠透過別人發出的帖子來判斷真假,更何況是古代?但是一旦帖子發出來了,受到人們關注了,輿論力量強大的,甚至於可以撼動權力。

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並不是一個偽命題,但是,如何得民心、得哪一部分的民心,這就很關鍵了。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在滅秦的過程中,劉邦因為“約法三章”和“不欲費民”而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擁護,在以後的楚漢戰爭中,三秦和蜀中為劉邦送來了源源不斷的軍隊和糧草,這才導致了劉邦屢敗而不倒,這也是所謂“得民心”。然而我們注意到,他約法三章時“召關中諸縣父老豪傑”。無獨有偶,最完美的皇帝劉秀在自行度田的時候,受到豪門大族的阻撓並沒有徹底實行下去,但是劉秀依然對他的部下們非常仁慈,而社會也保持安定繁榮,看起來一片祥和。相反的例子是朱元璋,他是想從百姓的角度實施一些惠政的,然而卻成了士大夫眼中的暴君(在他大量屠殺功臣之前就有了這個稱號)。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所謂“民心”是那些“父老豪傑”的心,兩漢時,他們演變為地方上的三老、上層計程車族豪門,後來成了士族門閥,後來又因科舉制演變為士大夫,到了明清,便是官紳和鄉紳。這一群體代表百姓上通政府,因此具有代表百姓發言的權力;而下接百姓,使得他們具有代為傳達命令的權力;同時他們一般具有一定學識,擁有傳播文字資訊等的能力。

因此,這個擴大版計程車大夫群體,才是“民心”的中堅力量。他們反對,就會像百姓傳達不好的訊息,而“民心”就失去了;他們擁護,百姓也就擁護了,“民心”就得了。就像現在那些論壇上發帖的人。

滿清八旗10萬軍隊,為何能入主中原?滿清的成功詮釋了一句古話

因此,準確的說,這句話應該叫做“得士心者得天下”。而滿清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得以打敗李自成,入主中原。

順便提一句,滿清非常懂得“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因此,雖然接受了漢人官吏和士大夫的投降,但滿清的軍政權力一直握在滿洲愛新覺羅氏的手中。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旦滿清站穩腳跟,就開始推行他的剃髮易服,來強調自己的統治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