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蛟龍”深潛上海臨港,水下機器人迎百億風口

簡介”從事工程用水下機器人的上海遨拓深水裝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遨拓”)董事沈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時去看過幾個園區,除了臨港,沒有一個地方打出做海洋產業集聚的

上海蛟龍柱真的存在嗎

馬航MH370事件已過去了三年多,在南非當地時間1月2日晚,一艘探測船從德班起錨一路向東,駛向可能尋獲MH370航班蹤跡的南印度洋。

MH370搜尋工作的重啟,得益於水下探測器(水下機器人)的升級。新的水下自動探測器不僅潛得更深,而且還能對疑似物品做出初步判定。

這只是水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之一。

上海邁陸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彭銳曾在挪威從事海洋工程工作多年。工作之餘,他在玩潛水、帆船等水上運動中發現,消費領域的水下機器人有龐大的應用空間和市場需求,而即便是在海外市場,這些產品供給也有限。

2015年,結合自己在海洋工程領域多年掌握的海洋智慧技術,以及積累的市場渠道資源,彭銳決定回國創業。

近年來,機器人技術不斷成熟,與水有關的旅遊、娛樂、探測、養殖、科教等行業對於水下智慧裝置的需求也持續提升,水下機器人正逐漸成長為機器人產業的“主角”之一,迎來發展風口。

向著藍色海洋出發

“我畢業後就來了上海,對上海比較熟悉。回國後也正好發現有臨港這樣一個和海外環境非常相似的地方,綠化很好、馬路很寬,可以安靜地做點事情。同時,這邊有支援力度很大的智慧製造專項基金和人才政策,也非常吸引創業者。”彭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目前,臨港的水下機器人企業主要集聚在上海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園區,這裡面共有17家涉及水下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企業,有些已在業內享有一定知名度。比如,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彩虹魚”)與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戰略合作的彩虹魚深海科技專案——全海深無人深潛器和著陸器已成功進行11000米馬裡亞納海溝測試。

“蛟龍”深潛上海臨港,水下機器人迎百億風口

“彩虹魚”公司打造“深淵極客”號。

“民營企業,尤其是新創企業,在落地公司時首先要考慮利益上的訴求,即公司能迅速打響知名度,在市場上能站穩腳跟,最好是能往產業集聚的地方。”從事工程用水下機器人的上海遨拓深水裝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遨拓”)董事沈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時去看過幾個園區,除了臨港,沒有一個地方打出做海洋產業集聚的。同時,也比較過很多地方的扶持政策,臨港的力度是最大的。”

“在臨港的扶持政策中力度比較大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支援研發的智慧製造專項基金,二是企業落地後享有3年的辦公物業補貼政策,三是針對團隊人員落地臨港的人才政策。”上海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劍對記者分析道。

在支援智慧製造研發方面,上海臨港2015年10月釋出的《關於建設國際智慧製造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下稱《配套政策》)提出,重點支援智慧製造功能平臺和示範工程建設,按投資額給予10%~30%扶持,單個專案最高5000萬元;重點支援智慧製造技術和標準研發、產業發展和系統整合,給予專案研發投入30%、單個專案最高1000萬元支援;鼓勵企業智慧製造新產品研製,支援裝備首臺套突破,並給予首臺裝備銷售額不超過30%、最高3000萬元支援。

王劍告訴記者,在《配套政策》之前,臨港早期的“雙特”政策中對研發專案的補貼支援最高達到投資額的50%。“水下機器人企業的早期研發投入比較大,有了這些政策,有些企業一次性就能拿到千萬級的地方政府財力專項支援,而且都是無償支援。這對這些初創企業的幫助是很大的。”

“成長性比較大的企業對辦公場地與製造場地有比較大的需求,在這裡落地企業還享有3年的辦公和研發場地免租金。”沈勤告訴記者,臨港的服務團隊對海工關注度高,服務熱情,“當時還幫我們協調了將近5000平方米的廠房,這樣大面積的廠房在市區不好找。”

王劍還補充說,臨港提出限價房、人才公寓、人才住房補貼等政策,使得這些企業的人才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留在臨港。“現在市區的房價高昂,但臨港的限價房只有1萬元/平米。”

彭銳對記者表示,根據人才的資質,臨港在住房補貼上,每月提供400~1500元的補貼,2018年在這其中還會增加專科類人才。同時,臨港這邊每年還會有相關技能培訓的人才補貼,每個企業都可以去申請。臨港還推出創業類、骨幹類、技術類的傑出人員的獎勵,一次性30萬元。

集聚三大海洋主導產業

目前,水下機器人產業在臨港已經有一定規模的集聚。

“蛟龍”深潛上海臨港,水下機器人迎百億風口

上海臨港在海洋產業領域具有獨特發展優勢。

“做海洋裝置相關產業的企業相對較少,營銷成本相對比較高。產業聚集在一起以後,相對來講,獲取客戶等營銷成本可以省很多。”彭銳說,將來園區的線上平臺海科網建設完成之後,整個產業鏈企業溝通起來就更方便了。此外,臨港的高校資源也是他比較看重的。

沈勤也對記者表示,臨港這邊的許多海洋裝備都與他們有關,比如耐深水的浮體材料、導航裝置、載人潛器等,越來越形成了規模。

“聚集效應現在還沒出來,但未來肯定會有,這是我們最看重的。未來在這個鏈條上都會連起來,甚至還可以聯合起來‘出海’接海外訂單。”彭銳說。

王劍告訴第一財經,其實在2007年園區成立時就確定了海洋高階裝備、海洋資源開發、與智慧海洋相關的資訊產業等三大海洋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以這個為方向,他們努力集聚資源。

“2007年開始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我們走訪全國兩三百家涉海類的高校、科研機構、國家海洋局的下屬單位,以及一些行業的相關組織部門,都做了交流。”王劍表示,2013年後,產業化專案不僅瞭解了臨港,而且對落戶臨港也有一個基礎的意願。

王劍表示,早期他們主要致力於硬體基礎設施和環境,同時引進行業內具有核心地位的部分科研機構和高校,例如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的綜合業務保障基地、同濟大學國家海底觀測重點實驗室、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等。

“經過前面5年的積累,從2012~2013年臨港的海洋產業生態開始形成,遨拓和彩虹魚是最早進入園區的兩家企業。2013年隨著臨港的開發,三大海洋主導產業進入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階段。之後兩輪的雙特政策的支援力度非常大,吸引一大撥水下機器人企業來臨港落地。2015年,中國南車(601766。SH)子公司收購了全球深海機器人第二大供應商——英國SMD公司,之後把這家公司的中國總部放在了臨港。

沈勤認為,上海是比較適合做水下機器人業務的;在青島,這類業務的企業已經扎堆了;而舟山那邊以前是漁業經濟、造船經濟,海洋科技的創新剛剛起步。

“在上海資源聚集,而且資源利用效率更好。另外,科研院所資源豐富,發展後勁也足。”沈勤說,“企業在上海做一件事,全國馬上能看到,在亞洲也許也能很快看到,這裡的影響力與輻射力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如今,隨著水下機器人產業集聚的形成,臨港也提出了更加深入、細化的要求。《推動建設國際智慧製造中心——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臨港行動方案(2015-2020)》提出,要積極探索向極精、極微等精密精細製造和深潛、深測、深探等海洋高新技術裝備發展。

未來的產業規劃

對水下機器人產業的未來,特別是工業用水下機器人,沈勤充滿信心。

“我們現在主要做水下檢測市場、水下科考市場。” 沈勤表示,目前,像海洋的油氣管道、海底電纜、海底通訊、跟水體有關的堤壩、水庫、水電站、發電站、航道都需要做水下檢測,過去這些地方淺的靠潛水員來做,但深的沒法幹,要麼坐等事故的發生,要麼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把水排幹再做檢測。舉個例子,到2015年為止,中國海上油氣管道的長輸管線就有6500公里,到目前來說缺乏好的檢查手段。

“如果用水下機器人,費用只要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沈勤說。

談到水下機器人產業的未來發展規劃,王劍表示他們將主要著手做兩件事,一是海洋裝備的實驗測試平臺,二是後期的市場化生態圈建設。

王劍談道,現在很多水下機器人企業缺乏實驗條件,很多公司要去渤海、南海等地做海測,成本高也不方便。“我們把這些國內高校擁有的實驗條件和設施做一些整合,現在準備在洋山做可行性研究,希望在上海周邊建設一個水下裝備企業的海上實驗測試平臺,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和時間。”

2018年上半年,臨港還將推出上海臨港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建立涉海企業市場化投融資體系。王劍告訴第一財經,該基金由政府出30%的引導資金,進行市場化運作,按照現在風險投資基金的模式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負責基金募集、運營和投後管理。一期規模5億元,主要投資物件是符合臨港產業導向的,在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內有特色的、前景好的初創型、成長型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以目前全球對海洋開發的熱度,以及水下機器人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在未來十年內有望形成一個將近百億元規模的市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