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簡介農民起義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軍看似不多,而且以遊擊兵形式散落在中西部地區,沒有經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軍中也沒有諸葛亮、周瑜一樣的神運算元,他們大部分大字不識,但對明朝構成了直接且毀滅性的威脅

怎麼加入遊擊兵

楊慎在《臨江仙》賦詞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古代的朝代更替、帝國覆滅,都在坊間世人的一壺濁酒裡成為了聚會談資。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崇禎劇照

說起朝代更替,不得不提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明朝。

大明崇禎13年,朝政腐敗,宦官當政,土地兼併嚴重,貧富差距的問題已經侵入了王朝骨髓,這一年成為了明末農民軍大發展的一年。

於是,明朝境內的農民軍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以成倍的速度增長並形成燎原之火。僅僅四年後,明朝帝國就如被白蟻侵蝕的巨木轟然崩塌。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起義軍

那麼,明末主要究竟亡於誰手呢?他們又是用了怎樣的戰略戰術使明朝統治者覆滅呢?

說起晚明的歷史,有幾個繞不開的著名人物:李自成、張獻忠。

崇禎十三年,鄂陝川邊區成為了李自成的活動範圍。自古以來,四川由於險惡的地理環境成為了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而據守四川的農民起義也極多。雖然起義軍不多,但四川、陝西、湖北的農民韌性和血性極強,對明朝統治者構成極大威脅。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鄂陝川邊區農民集結抵抗軍官

起義早些時候,崇禎皇帝對李自成的圍剿是非常有效的。崇禎十一年,李自成被打掉頭盔,只能丟盔棄甲,逃之夭夭。他只能帶著幾個人躲在陝西商洛山打游擊戰。

後世傳聞,粗略估計,李自成的軍隊人數應該不會超過1000人。

另一位巨頭張獻忠則活躍在湖北和四川的邊境地區。他的起義道路類似 《水滸傳》的梁山好漢,但更為曲折。

崇禎11年,張獻忠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但僅僅過一年,便再次造反。後來,他看到李自成的起義變大了,就接受了李自成的嘉獎,籌劃一起合夥創業,然後再次反抗李自成,自立門戶。

當然,除明末最大的兩支農民勢力外,還有盤踞河南東南、安徽北部的小園營和南直裡的各座武營等。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農民起義

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軍看似不多,而且以遊擊兵形式散落在中西部地區,沒有經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軍中也沒有諸葛亮、周瑜一樣的神運算元,他們大部分大字不識,但對明朝構成了直接且毀滅性的威脅。

他們究竟用了怎樣的戰略?這個戰略,在今天看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之作。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李自成 畫像

論天時,就是系統或者說制度本身僵化到不可逆轉的境地。明朝的財政出了大問題,與此相關的則是明朝期初定下的藩王制度。藩王制度有點像分封制,其出發點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統治系統內部的威脅。

當時,僅河南就有7個藩國,全國依附於國家財政的藩王以萬計。同年,河南大饑荒到了底層百姓相互交換孩子,喝人血吃人肉的地步。明朝政府雖然意識到了,但為了自身的統治,得鎮壓西北農民起義、滿清的來勢洶洶以及官僚機構的執行。

有了財政危機怎麼辦?那就從民間搜刮唄。

於是他們繼續加大了向人民收錢的力度:遼餉、練餉、鎮餉。這個“天時”,用今天的大白話來說,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崇禎畫像

而地利,農民軍一路高歌,竭盡所能地向權力中心進軍。崇禎13年,李自成東山再起,從湖北一路北上打到河南,短短三個月,數萬人加入討伐的隊伍,李打出“不平民,只殺官”的大旗,這個口號很快席捲河南,一路有底層農民集結加入。

起義軍已經包圍了洛陽,而此時,北方的藩王仍然沉浸在王室給予的恩澤中,繼續算計著每月朝廷撥發的銀錢賞賜。

當時,兵部尚書呂維其知道事情嚴重程度,建議當地的藩王——福王用一些錢補貼軍隊,卻遭到了這個被圈養過久而失去危機的既得利益者的拒絕。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修復後的洛陽城牆

無糧無酬,明軍守城無戰意,稍作抵抗後就向農民軍投降了。城破,福王被殺,大兒子朱由崧逃了出來,而李自成奪走了福王府的所有財產,用這些財物博取人心,擴大軍隊實力。

同樣是在河南,但洛陽的周王搬出所有的財物,賞賜守城的軍民,軍民為之浴血奮戰,亂戰中,李自成被士兵擊中左眼,洛陽久攻不下只好先做暫時的撤兵。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明末電視劇劇照

撤兵後李自成重新開始了遊擊路線,攻城、平城、棄城。

這個戰術,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先攻下一座城池,然後搗毀城池,拆掉城牆。這樣即使明軍奪回了城池,也沒法像先前一樣守住城池,起義軍擊垮了明軍的防禦體系。

對於沒有防禦優勢的農民軍隊來說,這個戰術無奈但是有所效果。

此時的李自成一邊攻城,一邊拉攏當地的農民,壯大己軍的力量。

李自成率領部隊氣勢洶洶沿著棗陽、隨州南下,到了承天。陝西三巡撫傅宗龍見這個情形後大駭,怕承天祖陵遭到搗毀。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項城之戰 傅宗龍畫像

於是傅宗龍率兵追擊。此時,李自成駐守到了項城,將精銳部隊埋伏在密林中,並派出一隊人馬,假裝向汝寧移動。明軍以為這是李自成的殘兵在節節敗退,於是降低了警惕,開始在附近村中搜刮農民的糧草。

此時時機成熟,李自成突然發動了攻勢。明軍敗走,何仁龍逃走,傅宗龍被俘殺。

項城之戰,是李自成軍力的轉折點,也促成了“人和”的產生。

以弱勝強,以蛇吞象,明末農民軍有著怎樣的戰略戰術?

正規軍武器裝束

在此戰之前,李自成的部落主要是流民。即使在河南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之後,也只有幾千名精銳士兵。但在項城之戰後,農民軍收編了傅宗龍的軍隊,繳獲了許多正規軍隊的武器裝備,李自成的部隊實力增強,走上了正規軍的道路。

項城之戰不僅是李自成部下的轉折點,也反映了明軍圍剿農民軍的大環境。農民軍利用靈活的游擊戰戰術、集結人心,以弱勝強、以蛇吞象,一步步吞掉了明朝的廣袤江山。

這也說明了為了鎮壓農民,明朝統治者只能繼續出兵出錢,而越鎮壓財政越緊張,越緊張越剝削底層農民,導致農民軍奮起反抗得越多,越鎮壓農民軍就越強,最後形成失控的態勢。苟延殘喘的明朝終於在短短几年內徹底覆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