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控制憤怒》:原來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

簡介粗略敘述如下,願與諸君共勉:同事的不擔當不作為(A:誘發事件或逆境),與我已有的信念體系(B:不斷成長中構建的判斷和評價體系)產生衝突,給我帶來了困擾,因此導致了我的憤怒和不滿(C:情緒或行為結果)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是什麼理論

單位同科室的女孩子每天都做很少的事情,下班時間一到就消失無蹤。然而領導佈置的任務又不能不完成,因此,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在默默地完成,甚至經常性加班加點。對這種情況,自己覺得很憤怒。

久而久之,自己和同事的關係變得很惡劣,兩人彼此都看不順眼。然而同在一個辦公室,避又避不開,因此覺得心底一簇邪火在燒,連工作都無法集中精神。

相信很多人都領教過憤怒的毀滅性力量。

《控制憤怒》:原來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

大到刻苦認真工作卻無法拿到晉升名額,因此憤憤不平鬱結於心,甚至一氣之下與上司產生衝突,從而丟掉工作;

小到一次無意中的口角戳痛神經,因而暗自耿耿心懷不忿,甚至剋制不住自己爆發更加嚴重的衝突,對自己和對方的多方面都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人類作為高階動物,所擁有的情緒也比其他物種們強烈的多,在層層交織的社會網中,要處理要接受的資訊也太多,於是可能激起的情緒波動也就越多。

《控制憤怒》:原來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

早在嬰兒時期,雖然懵懵懂懂,但我們也是擁有自己的各種情緒的。餓了,會感覺不開心;疼了,會感覺憤怒。只是那時候的我們力量還算是微不足道,所以也就不會察覺到情緒帶給我們的行為上的影響。

一直到長大成人,我們可以付出的行動多了,行動的結果或者說影響也就比從前更加有力,換句話說,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帶給我們的損失和傷害也就更大更多。

《控制憤怒》:原來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

憤怒,可以說是其中最為恐怖的負面情緒之一,甚至我們可以說,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能夠來源於憤怒,而憤怒,也同樣可以作為其他負面情緒的歸宿。

深受其害的我們在為自己無法控制的憤怒爆發之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們無數次好奇,憤怒到底是怎麼來的?是否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控制甚至是阻止它?

埃利斯和塔夫瑞特的《控制憤怒》就是在我深受其害之際出現在了我面前。

《控制憤怒》:原來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

這本書的作者之一埃利斯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在研究人類的憤怒情緒領域成效卓著。

書中引用了大量的理論,同時也不只枯燥於理論,在文章開頭部分便設定了一個情境(朋友向你提出合租建議,前提是希望你把房間修整好,你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朋友卻違背承諾),然後在後續的情緒分析、情緒化解部分都具體進行了分析,對我們如何處理憤怒這一情緒做出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

用時三個多小時看完了此書,感悟很深,反思也很細節。

《控制憤怒》:原來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

如果用書中提到的

ABC理論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來分析我文章開頭提出的困擾,進而儘可能地去化解自己的憤怒,減輕憤怒帶給我的負面影響,大概是這樣一個過程。粗略敘述如下,願與諸君共勉:

同事的不擔當不作為

(A:誘發事件或逆境)

,與我已有的信念體系

(B:不斷成長中構建的判斷和評價體系)

產生衝突,給我帶來了困擾,因此導致了我的憤怒和不滿(C:情緒或行為結果)。

那麼在無法(立刻)改變B的情況下,我可以對C進行理性信念分析:

我為什麼會覺得憤怒?是因為她的不公平,還是自己沒有溝通表達自己的不滿?她是否必須要在加班後留下來完成工作?

出於職業道德來說,她確實應該留下來加班,然而很顯然,並沒有那條成文的法律規定她必須要留下來。

那麼對我來說,我的憤怒是否是沒有必要的?

《控制憤怒》:原來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是我們賦予它的情緒

很明顯,在後期我的憤怒是針對她這個人,而非她的行為。也就是說,我的憤怒,針對錯了物件,白白生了長時間的氣,影響了工作,影響了心情,也影響了人際關係。

那麼這樣一想,我後來因為憤怒而採取的諸如針對她、敵對她的行動也就是沒有必要出來的行動。

借用書中一句很經典的話:人們並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煩意亂,而是被他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和觀念搞得心煩意亂。

瞭解了憤怒,辨別了憤怒的好壞,我們在下次憤怒起來前也就對自己的憤怒情緒會有個明晰的底線。其他情緒也一以貫之此類方法,那麼我們今後顯然也就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願憤怒終將遠離你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