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簡介◇圖為電視劇《鄭和下西洋》中朱棣的形象可以說,朱棣後半生都在為法統努力,但實際結果並沒有什麼卵用

怎樣徹底刪除大腳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謝承匯

策劃:謝承匯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100字 閱讀約8分鐘

提起明成祖朱棣,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就會想到一件事兒——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初年,與心腹大臣密謀削藩。一個月內接連三個藩王因為種種原因被查。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圖為電視劇《鄭和下西洋》中朱棣和姚廣孝的形象

朱棣眼看這把火要燒到自己頭上,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根據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訓》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名義舉兵南下,消滅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值得一提的是,朱棣的靖難之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清君側”。

不過也正因為靖難之役的唯一性,導致朱棣有個致命難題一直沒有解決,就是所謂法統正義的問題。

皇帝繼承法統這個問題,是中國傳統王朝最重要的問題。一旦法統有問題,那就等於說誰有實力誰就能當皇帝,你沒有天命,那我舉兵造你的反也就是正義的了。而朱棣作為篡位者,從他進南京城開始,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方孝孺畫像

早在進城之前,朱棣的謀士姚廣孝就跟他說:您進南京之後,一定要搞定方孝孺。他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搞定他一個,天下讀書人就都支援您了,可千萬不能殺他。

誰曾想,被方孝孺罵了幾句,朱棣還是沒忍住自己的暴脾氣,就把他殺了。雖然殺了方孝孺痛快了一時,但朱棣也沒能透過方孝孺獲得所謂法統正義性。但這個又是不能迴避的重大問題,於是,朱棣就開始了一系列騷操作,用自己的餘生來換法統正義。

他幹得第一件事,就是打扮歷史——重修《明太祖實錄》。既然自己法統不正義,那就把自己變成正義的,讓原本正義的朱允炆變成篡權者就完了。這個行為在中國傳統社會象徵著新皇帝受命於天,法統正義,所以在建文帝在位時,太祖實錄已經修過一次了。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朱棣攻陷南京城

朱棣攻陷南京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法統正義,必須重新修一遍。在修的過程中,自然要加點兒科技跟狠活兒。把有利於建文帝以及他老爹,朱棣大哥太子朱標的內容全部刪除。有些內容刪了說不通,那就改成對朱標和建文帝不利的話。

比如說在朱棣欽定版的實錄裡,朱元璋晚年對朱允炆頗為失望,覺得他難以承擔皇帝的重任,多次跟身邊人感慨:朱允炆數典忘祖,大奸大惡,還是自己四兒子朱棣好。類似這樣的內容比比皆是,但根本經不住推敲:要真覺得朱允炆不行,直接傳位給朱棣不就得了。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馬皇后畫像

光是說建文帝壞話當然不夠,重要的是自己是怎樣根正苗紅。朱棣是篡位,當初沒立他為太子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朱棣生母是個妃子,而太子朱標是大腳馬皇后生的。這哪行?改!於是在欽定版的太祖實錄裡,朱棣的生母變成了馬皇后,而大哥太子朱標的生母變成了妃子。這簡直是禽獸不如,連親媽都不認了。而且這事兒最後也沒瞞住,具體怎麼沒瞞住的,這裡按下不表,後文會講。

可以說,《明太祖實錄》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難修的實錄,畢竟前前後後修了好幾遍,直到朱棣自己看了都覺得臉紅,才算罷休。把親爹的日記改完了,朱棣接下來要乾的,就是讓天下人遺忘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找到心腹大臣解縉解大才子,讓他把朱允炆4年時間發的1000多封聖旨全部找回來,僅保留軍事、經濟、農業的內容,其餘全部銷燬,保證在歷史上不留痕跡。至於用了四年的建文年號,也給刪了,那空著的四年怎麼辦?好辦,接著用洪武年號。原本洪武這個年號用了31年,建文沒了,現在延續到洪武35年,接下來直接過渡到永樂。在朱棣看來,只要自己改的夠徹底,歷史的真相自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天下人遺忘。

官方史料改完了,朱棣緊接著要對民間讀物下手了。永樂元年,朱棣下令:為了弘揚文化,彰顯國威,造福萬代。要把民間所有書籍都收到朝廷來,讓官方編成一版大書,起名《文獻大成》,也就是著名的《永樂大典》。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永樂大典》書影

我們今天提起《永樂大典》,那恨不得說成“造福萬代”的煌煌鉅著。但《永樂大典》的成書真相卻毀人三觀。全書共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但自從抄錄之後,朱棣就把它放進深宮之中,鎖起來,自己不看也不允許別人看,甚至連副本都沒有。既然誰都不能看,又怎麼弘揚文化,造福萬代?事實上,朱棣編纂這部書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檢查一下民間的書籍中,有沒有關於建文帝的事兒,如果有,立馬銷燬。編纂這部書既是政績一件,又能消除建文帝在民間的“餘毒”,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強行重塑正確的集體記憶之外,朱棣為了自己的法統正義問題,還強行製造了四個豐功偉績。編纂《永樂大典》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以及北征蒙古。

朱棣為啥遷都北京?道理很簡單,朱棣“靖難”因為朱允炆要削藩。朱棣登基之後,北方還有幾個手握重兵的藩王,這幾個削是不削?北平也是我朱棣的老巢,我的勢力積澱深厚,況且在這生活辦公更加習慣,我把首都遷過來,親自鎮守北方,你們都給我走開。四次北征蒙古不僅勞民傷財,打下來的地也沒實際佔領。鄭和下西洋就更是了,《明史·鄭和傳》如此寫道: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派鄭和出海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順便展示國威,向海外宣示自己是大明帝國的合法皇帝。這四件所謂的豐功偉績,要麼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要麼有自己小算盤,讓天下人承認自己的法統。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鄭和下西洋

但實際情況卻大跌朱棣眼鏡,大量建文朝的官員不支援這位新君。有人統計過,僅在南京一地,就有80%的建文朝官員死走逃亡,導致朱棣無人可用。而他又需要大量人去彈壓反對派。怎麼辦?那就只能恢復被朱元璋廢除的特務機關——錦衣衛。同時,朱元璋看不上的太監,也被朱棣重用。他甚至還辦了個內書房,專門教太監文化,讓他們幫助自己監視和管理群臣,成立大名鼎鼎的東廠,導致了明朝太監的作亂。

關於明朝太監禍亂朝政的內容,可以收聽我的節目《奸臣傳》,王振、劉瑾、魏忠賢的故事都在這裡。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長按上方圖片,即可獲得謝承匯主講的知識專輯《奸臣傳》

這都是朱棣為了維護自身的法統,給後代帶來的惡果,除此之外,還有件更嚴重的事兒。前文提到朱棣硬生生把自己的生母改為馬皇后。壞就壞在這,明朝號稱以孝治天下,如今你連親媽都不認,那你還是人麼?不過,朱棣也算是刪的乾淨,加上這又是絕密,極少人知道。不過紙裡終究包不住火,在南京有個太常寺,是朱棣遷都前,主管老朱家祭祀的單位。而在《南京太常寺志》裡記載,南京太廟裡供奉著一個叫碽妃的后妃,她才是朱棣的生母。《南京太常寺志》屬於官方檔案,如今早已佚失不見,不過當年不少人都看過這些檔案。朱棣屬於百密一疏,忘了銷燬這些檔案。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有心人看到這些原始檔案,就把朱棣生母的這事記載下來,一來二去還傳到了朝廷之上。不少人站出來,希望萬曆皇帝能把這事兒說明白。萬曆心說,我說不明白也不能說明白。這要告訴天下人,我祖宗幹過這麼喪盡天良的事兒,那不都造反了?於是強行把這事兒壓了下去。

直到清兵入關,明朝弘光政權遷都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親自去太常寺看了一下,發現那裡果然有碽妃牌位,也確實記錄了她生下朱棣這件事兒。朱棣不認親媽這事徹底曝光。

為了法統,朱棣如何塑造“正確的集體記憶”?

圖為電視劇《鄭和下西洋》中朱棣的形象

可以說,朱棣後半生都在為法統努力,但實際結果並沒有什麼卵用。整個明朝,乃至後來的清帝國,對朱棣評價一直不高。他的那些豐功偉績也都作為晦史不願提及。後來,雖然人們對朱棣的態度也有所改變,但他篡位這個身份,直到今天也沒能消除。

我們總說,一個人說一個謊言需要N個謊言來圓,朱棣正是如此。貴為皇帝,如此大費周章,軟的硬的都來一遍,也沒能掩蓋謊言,而方孝孺的“燕賊篡位”四個字倒是留了下來。可見,用看起來完美的謊言重塑天下人正確的歷史記憶,不僅起不到統治者想要的效果,最終可能變成一場徹底的翻車表演,讓自己成為了千古笑料。

*

*

配圖源於網路,若有侵權,後臺聯絡刪除

(EN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