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楚辭《九章·惜誦》|規範性知識解析:惜誦以致愍兮

簡介至此,屈原滿懷悲憤地說,自己一心為君王著想卻連自身都不能保,極力維護君主別無他念,卻成為自己招致禍患的途徑

忘憂用英語怎麼說

楚辭《九章·惜誦》|規範性知識解析:惜誦以致愍兮

“惜誦”就是以痛惜的心情,來陳述自己因直言進諫而遭讒被疏之事。《惜誦》以首二字為篇名,結構和內容很像《離騷》,有“小離騷”之稱。全詩敘述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始末和自己對待現實的態度。其中,詩人對自己未來的道路逬行了探索。他先後考慮過伺機求仕、離楚他適、變節從俗,但最終都被否定了,而選擇了潔身自好、獨善其身的道路。從詩的內容看,此詩大約是屈原被楚懷王疏遠失位後不久所作,與長詩《離騷》一樣,主要反映了詩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境遇和怨情。

【原辭】惜誦以致愍兮①,發憤以抒情。所作忠而言之兮②,指蒼天以為正③。令五帝以折中兮④,戒六神與向服⑤。俾山川以備禦兮⑥,命咎繇使聽直⑦。

【註釋】① 惜:痛惜。誦:陳言。洪興祖《楚辭補註》:“惜誦者,惜其君而誦之也。”致愍(mǐn):招致禍患。

② 所:所陳之言。作忠:為忠。一說“所”為古誓言的習慣術語。

③ 指:上指。正:同“證”。為證:作證。

④ 五帝:指傳說中的五方天帝: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折中:判斷。

⑤ 戒:告誡。六神:說法不一,朱熹以為指日、月、星辰、水旱、四時、寒暑。向服:對證事理的是非曲直。王夫之《楚辭通釋》:“向,對也。服,事也。對質其事理也。”

⑥ 俾(bǐ):使。山川:山川之神。備禦:一齊陪侍,即陪審的意思。

⑦ 咎繇(jiùyáo):亦作“咎陶”,咎通“皋”,即皋陶。傳說舜時掌刑律的官。聽直:聽取是非曲直。

因有人在楚王面前進了讒言,說自己不忠於楚國及其國君,使屈原蒙冤被逐,故寫作本詩抒發憂憤之情。依據全詩內容,可以分為六個部分。以上為第一部分:招禍。

首二句交代自己寫作本詩的原因。“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開篇直抒胸臆,勢如破竹;蓄積已久的悲憤感情如洪流決堤,一瀉千里,給人強烈的情感衝擊。秋瑾《吊屈原》雲:“楚懷本孱王,乃同聾與瞽。謗多言難伸,蟲生木自腐。臣心一如豸,市語三成虎。君何喜諂佞?忠直反遭忤。”由於屈原受到誹謗太多了,難於向楚王申訴清楚,他只得指天作證,表明自己對於國君忠誠不二,並申訴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接納的冤屈。這些冤苦太深,也由於現實的黑暗,屈原甚至異想天開地設想組成一個天庭的審判法庭,請五帝來判斷,請六神來對證事理的是非曲直,讓山川之神一齊來陪審。這個設想非常神奇,對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是很有力的辯護。

【原辭】竭忠誠以事君兮,反離群而贅肬①;忘儇媚以背眾兮②,待明君其知之。言與行其可跡兮③,情與貌其不變④;故相臣莫若君兮⑤,所以證之不遠⑥。吾誼先君而後身兮⑦,羌眾人之所仇也⑧;專惟君而無他兮⑨,又眾兆之所讎也⑩。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疾親君而無他兮,有招禍之道也。

【註釋】① 離群:排斥出群體之外,指受到孤立。贅肬(zhuìyóu):身體上多餘的肉瘤。肬同“疣”。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如贅肉之無所用,而為人所憎也。”

② 忘:忘掉,此指心裡不存在。儇(xuān)媚:輕薄討好人之心。背眾:違背眾人,與眾不同。

③ 跡:足跡,作動詞,引申為可以印證。

④ 不變:此指內外始終如一。

⑤ 相:察視。

⑥ 證之不遠:用以做證明的事例無須遠求。

⑦ 誼:通“義”,作動詞,即認為合乎義。身:自身。

⑧ 羌:楚方言,乃。眾人:指朝廷群小。仇:敵視。

⑨ 惟:思。惟君,一心為君王著想。

⑩ 眾兆:眾多之人。讎,同“仇”,指仇敵。 不豫:不猶豫,不動搖。 保:自保。 疾:力,極力。 有:借為“又”。招禍之道:招致禍患的途徑。

以上為第二部分:申訴。組成一個天上的法庭後,屈原開始了正式的申訴。這一段申訴詞包括三個內容。前四句,寫竭忠事君,專心無二。自己竭誠事君,反而被眾人排斥如身上多餘的肉瘤。因為自己不懂得獻媚取巧,才能背離了獻媚邀寵的群小,遭到孤立和排斥也就在所難免。韓非說,君主和臣子的利益是不一致的,竭盡忠誠的服務君主,就等於站到了眾庸臣的對立面。眾臣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君主虛與蛇尾,與屈原的為人截然不同,因此勢如水火。這是屈原所不能明說的,因此他希望賢明的君主能夠了解他的忠心。故前四句言自己被讒謗的原因,此實望君參驗而實證。

那麼如何才能瞭解他的忠心呢?緊接著的四句,屈原認為,辨別忠奸無須遠求,言語和行為就是線索,自己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這就是他忠誠的表現。至此,屈原得體地恭維楚王:知臣莫過於其君,而驗證的方法並不難求。這句官場俗語在這裡增加了說服力。第八句以後,寫招禍的原因。自己考慮問題總是先君主而後自身,心裡只有社稷和君主,這是遭到眾人仇恨和排斥的原因。至此,屈原滿懷悲憤地說,自己一心為君王著想卻連自身都不能保,極力維護君主別無他念,卻成為自己招致禍患的途徑。

“壹心而不豫兮”四句申述自己言行的動機,一切皆是為楚王著想,並無他意,卻因此招禍。屈原在這裡,反覆申明自己對楚王的忠誠,含蓄而悲憤地戳穿了庸臣們結黨營私、虛偽狡詐的嘴臉,以致忠臣義士無容身之地,而讀者也可以從中看到楚王的昏庸。

【原辭】思君其莫我忠兮①,忽忘身之賤貧②。事君而不貳兮③,迷不知寵之門④。忠何罪以遇罰兮,亦非餘心之所志⑤;行不群以巔越兮⑥,又眾兆之所咍⑦。紛逢尤以離謗兮⑧,謇不可釋⑨。情沉抑而不達兮⑩,又蔽而莫之白 。心鬱邑餘侘傺兮,又莫察餘之中情;固煩言不可結而詒兮,願陳志而無路。退靜默而莫餘知兮,進號呼又莫吾聞;申侘傺之煩惑兮,中悶瞀之忳忳。

【註釋】① 思君:為君王考慮。莫我忠:沒人比我更忠。

② 賤貧:按屈原本屬楚王同姓貴族,但至屈原之世,已屬同族中的遠支,故稱出身賤貧。

③ 不貳:無二心。

④ 寵:寵幸。

⑤ 志:即“知”,指能想得到。一本“志”下有“也”字。

⑥ 不群:不屑與小人為伍。巔越:跌落。指獲罪失位。

⑦ 咍(hāi):楚方言,譏笑。一本“咍”下有“也”字。

⑧ 紛:多。逢尤:遭遇罪責。離:通“罹”,遭受。謗:誹謗。

⑨ 謇:遲遲不敢言的樣子。釋:指將真相解釋清楚。一本“釋”下有“也”字。

⑩ 沉抑:心中沉悶、壓抑。不達:不暢。 蔽:指君王受群小矇蔽。白:表白、辯白。一本“白”下有“也”字。 鬱邑:即“鬱悒”,愁悶。侘傺(chàchì):失意的樣子。 固:本來。煩言:指要說的話煩多。結:指疏理在一起。詒:通“貽”,贈送,即傳達給對方。 靜默:沉默不語。莫餘知:“莫知餘”的倒文,沒人理解我。 申:重重。煩惑:煩憂迷惑。 中:內心。悶瞀(mào):憂悶煩亂。忳忳(tún):愁悶不舒的樣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