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讓廢棄礦山由“包袱”變財富

簡介去年12月30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安徽省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管理辦法(暫行)》,明確提出按照“整合資源、以用定治”原則,科學有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構建“誰修復、誰受益”的生態保護修復市場機制,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專案投資、設

廢棄煤礦如何利用做專案

引入社會資本,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超長漂流、玻璃棧道、空中滑索、滑翔飛翼……每到假日,位於當塗縣的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戶外遊樂園裡,一個個驚險刺激的專案吸引著遊客參與。遊客們在體驗戶外專案的同時,也感受著親近自然的樂趣。放眼望去,遊樂園中央是大片湖水,碧波盪漾,周邊青山環繞,鬱鬱蔥蔥。

遊客或許不知道,今朝“網紅樂園”,昔日卻是“生態傷疤”——“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坑。當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徐曉慶說,此處原是一座砂岩露天礦山,經過十多年開採,形成東西長330米、南北寬300米的不規則多邊形礦坑,落差約110米。2017年10月礦山閉坑後,為儘快修復廢棄礦山生態,縣裡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將此處廢棄礦坑治理納入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旅遊專案開發,修復後的土地發展旅遊產業。

“我們投資了1。8億元對這裡進行原址改造,透過加固穩定山體、對原礦坑壁進行修坡治理、種植四季常青的植被、搭建遊樂觀光設施等,歷經2年建設,將原先‘天晴滿天灰、下雨滿地泥’的廢棄礦坑改造成了主題樂園,建成了10個吸引遊客的戶外專案,為動物園整個園區增加遊客量50%。”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脩金說,整個園區為當地提供了近600個就業崗位,2020年5月正式開放以來,已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9000餘萬元。

“縣裡引入社會資本,探索了一條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和生態價值轉化的新路徑。”徐曉慶說,透過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利用,消除了裸露礦坑的視覺汙染,專案綠地率高達76。6%,美化了周邊生態環境,體現礦山生態修復產品的價值,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礦山生態修復,功在青山綠水,事關民生福祉。當塗縣該廢棄礦坑的生態蝶變,是安徽省市場化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典型之一。

“傳統的礦山生態修復標準較低,往往是簡單的削坡、平整或恢復,沒有充分挖掘礦山的生態、經濟、社會價值,難以形成長效機制。”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安徽省是礦業大省,礦山特別是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艱鉅。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探索“以用定治”市場化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新模式,對礦山修復利用進行總體規劃設計,以此為基礎實施修復工程、最佳化空間佈局、匯入相關產業,既實現科學修復,又助推當地產業發展,成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全省共修復廢棄礦山2721個、面積1。77萬公頃,累計投入資金56。31億元,其中社會投入13。16億元,佔比23。4%。

實現變廢為寶,生態修復市場化是“鑰匙”

“礦山生態修復只靠政府來幹,資金壓力大、邏輯不合理、效益不划算,市場化應是常態機制。”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廢棄礦山不姓“廢”,不能把修復當成復原。“為治而治”修復廢棄礦山,是沉重“包袱”;“以用定治”,就能變成財富,要挖掘廢棄礦山的資源屬性,以更經濟的修復方式、更精準的再利用模式,讓廢棄礦山實現生態蝶變。

在該負責人看來,大量社會資本具有參與礦山生態修復的強烈動機,已經透過多種方式主動“試水”,因此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拿出更多符合市場規律、資本需求的管用辦法和創新舉措,推動社會資本積極主動參與生態修復專案。

放眼全省,淮北綠金湖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與發展新產業、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城市規劃建設、政府支援與社會資本參與有機結合起來,將採煤塌陷區變成了城市生態走廊帶的樞紐,被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列為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廣德市新杭鎮對長廣煤礦廢棄工礦地、生產生活設施及道路房屋進行修復再利用,憑藉獨特風貌打造“時空長廣、鎏金礦城”,一個集辦公、商業餐飲等服務配套和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活力街區已現雛形……

該負責人表示,這些都是按照“以用定治”原則,因地制宜整合廢棄礦山資源綜合利用,走出一條生態恢復、景觀再造、綜合開發、迴圈利用的新路子,統籌礦山土地綜合利用,盤活礦山存量建設用地,讓廢棄礦山由“包袱”變財富。

“要推動資源、專案、資本等相互耦合、彼此成全。”該負責人認為,藉助資本力量釋放綜合效益,就要以平臺思維“雙招雙引”,要認識到修復是專案不是工程,轉變單線思維、簡單復綠做法,全方位打造匯流平臺、塑造包容生態,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專案精準、高效地連結到更多優質的企業、資本等主體。

去年年底,省政府在廣德市召開市場化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專案推介會,面向市場主體、金融機構等宣傳推介重點專案,組織實施專案簽約。省自然資源廳會同各地建立市場化礦山修復專案庫,運用線上、線下多平臺推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礦山修復的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

對於鼓勵社會資本全過程參與,該負責人坦言,實踐表明,如果沒有第一時間讓企業參與,先期道路、燃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可能不符合後續企業綜合開發利用要求,存在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要讓企業從專案概念性規劃階段早期參與,在資源認知、整合、專案策劃、設計等全過程發揮主體作用,而不是等到實施規劃時才介入。“資源整合是大學問,要拿出點石成金的設計。”

誰修復誰受益,推動政策供給精準有效

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礦山生態修復工作,2020年以來省政府分管領導多次專題調研、協調推動,研究提出了市場化推進礦山修復的9條關鍵要素和重點任務。省政府將廢棄礦山治理任務納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推動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

去年12月30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安徽省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管理辦法(暫行)》,明確提出按照“整合資源、以用定治”原則,科學有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構建“誰修復、誰受益”的生態保護修復市場機制,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專案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暢通社會資本參與和獲益渠道。

“我們將定期從各地遴選一批具有市場化潛力的優質專案,適時召開專案推介會,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市場資訊披露力度。”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處長倪明芳透露,將比照“十大新興產業”建立“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完善構建政府、企業、行業商協會、基金團隊、社會公眾、智庫機構等參與的交流平臺,營造好社會資本“進得去、退得出、有收益”的投資環境。

在政策供給上將強化“精準有效”。倪明芳表示,下一步將強化產權激勵,在符合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約束條件的前提下,允許生態保護修復主體取得一定份額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保障其對實施修復的國有建設用地在經營性建設用地專案使用上的法定優先權,充分保障社會資本投資修復並依法獲得的土地使用、轉讓等權益。

生態惠民,生態為民。倪明芳表示,將動態更新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專案庫,發展綠色交易市場、開展碳匯森林行動、加強財稅支援、創新金融扶持等,加大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政策支援力度;健全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支撐機制,謀劃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點研究專案、生態保護修復監測監管平臺建設、科研人才梯隊建設等,支撐礦山生態修復,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夏勝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