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簡介02白居易所向往的歸田之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徘徊於官場,卻在他的大量詩歌中無時無刻不在表達想歸隱田園的願望

隱了名字的隱了是什麼意思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作者:流雲藝朵

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01“隱”是一個什麼狀態

自古至今,我們中中國人都有隱居這麼一說。從隱士的鼻祖許由開始,到現在,這種文化也延續了幾千年。《史記》記載,堯因為許由高才有德,就想把天下讓給他。許由不但不接受他的禪讓,反而跑到更深的山裡去隱居。

“隱”是什麼意思?字典裡解釋,隱,是藏匿,不顯露的意思。躲到深山裡,不見人跡的地方,足見這種藏匿不顯的意願。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然而,“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古語。“隱於野”好理解,獨居荒野,無人叨擾。人在“市”中,怎麼隱呢?有人解釋為,在鬧市中能夠讓自己不染俗塵,清淨自得的生活。也有人把大隱於市,改成大隱於朝,是說一些有才華的人雖置身官場,面對其中的勾心鬥角,互相排擠毀謗卻能大智若愚的淡然處之。

我覺得,隱,無論是什麼樣的一種隱,既是行為上的一種狀態,也是心態上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就是不主動顯露自己,不看重別人的評價,不張揚,不浮誇,內心淡泊安靜,享受自然,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02白居易所向往的歸田之隱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徘徊於官場,卻在他的大量詩歌中無時無刻不在表達想歸隱田園的願望。例如他的《歸田三首》

人生何所欲,所欲唯兩端。中人愛富貴,高士慕神仙。神仙須有籍,富貴亦在天。莫戀長安道,莫尋方丈山。西京塵浩浩,東海浪漫漫。金門不可入,琪樹何由攀。不如歸山下,如法種春田。

以上引述是《歸田三首其一》。詩中用明白如話的語言,像自言自語一樣分析了自己嚮往歸田生活的原因。為什麼嚮往歸田?富貴不易得,神仙更沒有辦法去追慕,拋開一般人的這兩種說說容易卻不易達到的人生理想,再去尋找讓自己安適的人生路,就剩下歸山下去種春田這一條路了。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種田意已決,決意復何如。賣馬買犢使,徒步歸田廬。迎春治耒

,候雨闢

。策杖田頭立,躬親課僕伕。……學農未為鄙,親友勿笑餘。更待明年後,自擬執犁鋤。

第二首歸田詩,詳述詩人覺得歸田之後具體實踐的打算:把當作坐騎的馬賣掉,換來耕地的牛,開春開始播種了,就置備播種的耒耜等農具。不會種地就去到田頭彎下腰來請教老農……從這些詩句中不難看出,白居易把歸田生活在腦子裡已經具體化了,退休歸田的每一樣他都已經在腦海裡預演。可是現在的每一天,他還不得不應付著官場的一切。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三十為近臣,腰間鳴佩玉。四十為野夫,田中學鋤谷。何言十年內,變化如此速。此理固是常,窮通相倚伏。……幸得且歸農,安知不為福。況吾行欲老,瞥若風前燭。孰能俄頃間,將心繫榮辱。

歸田其三,再一次表達自己歸田的原因,以及歸田之後身心的自由安樂。

03大隱小隱都不可得,白居易給自己定位了中隱的生活狀態

以上三首,是白居易朝思暮想農耕生活的表達。其實白居易作官的時間不短,他曾經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墓誌銘》其中說到:前後歷官二十任,食祿四十年。也就是白居易做了40年的官。歸田隱居的日子只能是個夢想。他對自己眼下的生活又設計了“中隱”的模式。有詩《中隱》曰:

住朝市,小

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

中隱

,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不勞心與力,又免飢與寒。……唯此

中隱

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這首五言律詩比較長,這裡還是節引。詩中,詩人先說大隱和小隱都有其缺點。然後以“不如作中隱領起”下面通篇都寫中隱的好處。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留司官,就是當時白居易任職的太子的賓客,也就是陪著太子做學問的人。白居易說,在沒有比這個職業更適合中隱的了。在這個位置上,好像出仕,又好像隱居,好像很忙,又好像很閒。用不著費心費力,又免去了飢寒之苦。工資到時候就發,隨時還能賞景出去轉轉。

在交往方面,洛中多君子,可以交遊,想要清淨,又可閉門高臥。人顯貴了憂患多,卑賤了苦累多,現在這個狀態,真是太好了。

白居易說,大隱小隱不如中隱,中隱的好處太多

白居易所謂的中隱真有那麼好嗎?每天伴隨太子,應付同僚,上班要面對事情他可能一件都不能少。但是那又有什麼辦法呢?既然離不開,最好的辦法還是把當下的優點放大,多看看好的方面,讓自己在心態上先能感覺良好。《中隱》一詩,即使如此吧。

如此看來,當代大多數人也都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如果感到枯燥和煩悶,何不像白居易一樣,想想這份職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開解自己就當自己在中隱呢

END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所有

參考文獻:

你對 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想要了解更多,請關注“流雲藝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