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3.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大全

簡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相與步於中庭 步:③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欣然: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4

空明流轉的意思是什麼

先關注哦!

第3節: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

3.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大全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時期。文章僅80餘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對澄澈空明的月色進行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也透露出他在貶謫中隨緣自適、自我派遣的曠達和樂觀。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大全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像積水一樣清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文學常識】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傑出文學家、詩人、散文家、豪放派代表詞人、書畫家,四川眉山人。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蘇轍、蘇軾、蘇洵、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柳宗元、韓愈)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十二月蘇軾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3.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大全

【字音】

無與為樂lè者 遂suì 相與yǔ 藻zǎo荇xìng交橫héng

【文言詞句】

1.古今異義

①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 古義:只是;今義:但是,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罷了”;今義:名詞,耳朵。

閒人: 古義: 悠閒、清閒的人;今義:與事無關的人。

②月色入戶。

戶: 古義:多指門;今義:窗戶、人家。

③念無與為樂者。

念: 古義:想到;今義:紀念,思念 ,讀。

④蓋竹柏影也。

蓋: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2.一詞多義

①與:相與步於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②遂: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打洞)《狼》

③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酈道元《三峽》

3.詞類活用

步:名詞作動詞,散步。例句:相與步於中庭。

4.特殊句式

①倒裝句相與步於中庭:一起在院子裡散步。(狀語後置,相與於中庭步)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一樣清閒的人罷了。(定語後置,但少如吾兩人閒人者耳)

②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③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也”表判斷。

5.重點詞語:

欲:想要。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裡指門。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散步。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無與樂者,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者:……的人。

遂:於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寢:睡,臥。

相與步於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裡。

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裡形容月色如水般澄淨明亮的樣子。

交橫:交錯縱橫。

蓋:句首語氣詞,這裡可以譯為“原來是”。

但,只。

閒人:這裡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裡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閒,自稱“閒人”。

耳:語氣詞, 相當於“而已”意思是“罷了”。

6.翻譯句子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裡,(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

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到庭院散步。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上,月光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⑤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裡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文章分析】

1。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敘事。首句點明夜遊的起因與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遊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寫景。運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議論抒情。兩個反問句令人深思。作者抒發面對月光發生的感觸。

2。寫月色的名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月色中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和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本文點睛之筆(直接抒情的句子、點明主旨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兩句抒情議論,點明主旨,“閒人”,即清閒的人,表達了詩人與友人賞月時微妙複雜的情感: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

4。本文描寫了承天寺夜晚澄澈透明的月色,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情懷。

5。藝術特色:

(1)情、景、事、理交融。

(2)巧用比喻,描寫月色,如詩如畫。

(3)語言凝練、含蓄、饒有餘味。

【真題練習】

1。“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物件是(月光),“藻、荇”是指(竹柏影),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既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也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

3。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並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②懷民亦未寢 。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

③相與步於中庭。 理由:關係親密。

④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運相同。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麼作者稱自己為“閒人”,這體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遊》即寫於此時。

①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曠達

5。體會“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句的妙處。

“積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寫竹柏之影參差錯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對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B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的淒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於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閒”。

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徵,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

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 )

A.本文寫在作者貶職期間,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感情與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與“閒”字相關。

C.蘇軾此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自稱閒人。

D.本文寫景較為簡潔,用素描的筆法,寫月色,寫景物,給人清靜雅緻的感覺。

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

【中考真題】

一、閱讀《記承天寺夜遊》。

1。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無與為樂者(思念) B.

至承天寺(於是,就)

C.懷民亦未

(睡覺) D.

相與

步於中庭(共同,一起)

2。用現代漢語翻譯“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內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3分)

4。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 )的心境。(2分)

答案:

1。 A

2。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罷了。

3。④(即“庭下……蓋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緊“月”來概括即可給滿分,其餘酌情給分)

4。曠達(答“豁達”也給2分;答 “懷才不遇”、“憤憤不平”、“樂觀”等給1分;答“閒適”、“熱愛自然”不給分)

二、閱讀《記承天寺夜遊》。

1。選文的作者( )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同屬“( )八大家”之列。(1分)

2。用“/”標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1分)

蓋竹柏影也

3。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相與步於中庭 步:

③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欣然: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5。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繪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答案:

1。 蘇軾,唐宋。(答完全正確者得1分;否則,不得分)

2。 蓋/竹柏影也

3。 ①考慮,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③高興地 ④形容水的澄澈

4。 ①(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窗戶(十分優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啊!

5。 ①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

三、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遊記》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月色入戶。戶:

②其實湖光染翠著工。工: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3. 這兩段文字都寫了“月景”,但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2分)

答案:

1。 ①門 ② 精巧,精妙

2。 ①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②這種快樂只留結山僧和遊客享受,怎麼能夠對那些忙於功名利祿的人述說呢!

3。前者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透過比喻表現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透過描寫竹柏的影子來間接表現月光的明亮;後者則是單純用直接描寫來表現“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月光的別樣趣味。

四、比較閱讀蘇軾兩篇作品,完成題目。(10分)

[甲]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 《記承天寺夜遊》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把灑問青天 把酒:

(2)念無與為樂者 念: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不知/天上宮闕

B。我/欲乘風歸去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於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3分)

(1)請出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相對應的作品原句。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乙兩篇均寫於作者仁途失意之時,甲表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閒人”指無所事事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雲流水,後者凝練含蓄饒有餘味。

5。仔細體會以上兩篇作品的詩情文意,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2分)

參考答案:

1。(1)端起灑杯 (2)考慮(或想到)

2。B

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4。(C)

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正如月亮有圓也有缺一樣,原本是自然的規律。

【拓展積累】

1。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李太白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後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情。

2。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請在文中找出與此意義相近的一句。(念無與為樂者)

3。根據你對本文的理解,請分別以“奇趣”和“閒情”為尾詞寫一組不少於七言的對偶句。(將影作藻見奇趣, 以水喻月抒閒情)

4。在我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對月有獨特的感受,借月抒發自己的感情,請舉出兩個這樣的例子,註明出處和作者。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5。此文為作者遭貶之後所作,作者此時心情應抑鬱才對,可作者卻“欣然起行”,不但措繪了月景,還自詡“閒人”。對於作者這種做法,你怎樣看待?結合實際談談。

作者此時心情雖抑鬱,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賞月”和自詡“閒人”,都是苦中作樂,用娛情於景來排遣抑鬱。這種做法是值得稱讚的,因為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多麼抑鬱,都應學會苦中作樂,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樂趣,儘可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