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簡介宰相趙普不知選誰為好,宋太祖令人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然後御筆一揮,隨便全了其中一個名字說:這個人就可以

不能已於言的意思是什麼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文|勤一一(富書專欄作者)

青春的時光如同一腔熱血,我們總用新奇的眼光看待世界,即使撞在現實的牆壁上頭破血流,也無所畏懼。

隨著年歲漸長,從青澀走向成熟。

我們發現成年人的世界充滿苦:上有老人要照顧,下有孩子要撫養,還要抵抗工作上重重壓力和委屈。

生活的重擔如同潮水般湧來,我們卻在生活的歷練和洗禮中漸漸覺醒,磨圓了稜角,強大了內心,獲得了薄發的力量。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訥於言:學會沉默

年少時,我們總是充滿了傾訴的慾望;成年後,才領悟到“沉默自有力量”。

南唐廣陵人徐鈜以學識淵博和通達古今而聞名於北宋朝廷。

有一次,江南派徐鈜來納貢,照例要由宋廷派官員做陪伴使。

宰相趙普不知選誰為好,宋太祖令人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然後御筆一揮,隨便全了其中一個名字說:這個人就可以。

眾人都大吃一驚,那位侍者只好莫名其妙地去執行命令。

果然,一見面,徐鈜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那位侍者自然無言以對,只好頻頻點頭稱是。

徐鈜不知他深淺,更加搜尋枯腸,喋喋不休地想與他辯論。

二人在一起住了好幾天,侍者一直沉默而無一言相對。最終,徐鈜口乾舌燥、疲憊不堪,最後,閉嘴不說了。

“訥於言”的侍者圓滿地完成了接待任務,得到宋太祖的嘉獎。

此時,眾人才明白宋太祖的心思:宋作為大國接待小國使臣,不派能言善辯的大儒去爭口舌之長短,才是大國的體面。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告誡我們:

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人們常說“沉默是金”,不僅是使自己不惹禍端的好方法,更是一劑絕妙的做事良方。

在生活的談判桌上,“訥者”有時才是最傑出的贏家。

當我們面對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長的事務之時,不如沉默以待,反而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曾說過一句話:

假話全不說,真話說一半。

人之所以有兩隻耳朵、一張嘴巴,就是為了讓人多聽少說。

古人說:禍從口出。

學會說話很重要,話語一旦說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

對方如果是不可信賴的“不可與言”者,你僅憑聽了幾句漂亮說辭或慷慨承諾,就“與之盡言”,向他掏出了所有心裡話,那你就可能失言或上當。

成年人要如同對待珍寶一樣,慎重地對待自己的舌頭;適當地保持沉默,才能遠離是非,更好地生活。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篤於行:踏實做事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捕蛇”的故事:

唐代的中原地區,有一片山脈盛產靈蛇。

蛇膽和蛇心都是很好的藥材,雖然蛇毒劇烈、見血封喉,可是為了賺錢,依舊有很多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捕蛇。

有兩個南方來的年輕人來到附近的村子,準備進山捕蛇。

年輕人甲見到有人去山中捕蛇再沒回來,心中害怕不已。

他再三思慮要不要去山裡捕蛇,每天站在村口,向著大山的方向望去。時而走幾里路,不久又走回來,終日惶惶然行走於村子和大山之間。

年輕人乙則虛心向村裡人討教,學習如何找蛇穴、捕蛇、解毒。經過數日的準備,乙帶著工具上山了。

七天過去了,在村民們都以為乙已經喪命的時候,他揹著沉重的籮筐回到了村裡。

乙捕到了上百隻靈蛇,賺了很多銀子,之後更是做起藥材生意,成為著名的捕蛇之王。

兩個年輕人,一個思來想去,遲遲不動;一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付諸行動。

二人對待“行動”的不同態度,註定了他們的際遇截然不同。

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生活中,我們往往執著於追求成功,獲取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然而不論是哪一種,都無法在空想中實現。

有付出才有回報,當想要得到一樣東西時,前提是必須行動和付出。

有人做過一個“火車頭實驗”:

火車頭停在鐵軌上,為了防滑,只需要在它8個驅動輪前面各塞一塊1英寸見方的木塊,這個龐然大物就無法動彈。

而當火車頭行駛起來,時速達到160千米時,可以輕而易舉地撞穿一堵1。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

火車頭的威力為何變得如此巨大?只因為它開動起來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了行動帶來的無窮力量,實際上,只要開始行動,就算成功了一半。

這個世界不缺乏機遇,而缺乏抓住機遇的手。很多人往往因為低估了自身的能力或者懼怕眼前的困難而放棄行動。

殊不知,一旦行動起來,其威力往往超乎想象,甚至能輕鬆突破障礙,超越自我極限。

風車只有在轉動時才能發電;磨盤只有在轉動時才能磨面;人,只有在行動的中,才能把握契機、獲得成功、成就夢想。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修於心:堅守底線

有一個“貪泉”的故事流傳甚廣。

西晉時,廣州北郊石門鎮有一眼“貪泉”,傳說人飲此水,便會變得貪得無厭。

朝廷派往廣州的幾任官員,差不多都因經濟犯罪而被撤職查辦,民間傳說是因為他們喝了“貪泉”的水。

吳隱之是當時一位廉潔的名吏,朝廷派他去做廣州刺史。

到任之日,他路過貪泉邊,從中取水而飲。

隨從趕忙阻止:此泉飲不得!據說以往進入廣州的官員,因為飲了此泉,都貪贓枉法,愛錢如命。

吳隱之不以為然,連飲三瓢,動情地說:

“不喝此泉水的老爺們就清廉了麼?貪財與否,取決於人的品質。我今天喝了這泉水,是否玷汙了清廉的名聲,請父老鄉親們拭目以待!”

果然,他在任期間,為政清廉, 頗受百姓愛戴,並沒有因飲了泉水而貪汙,留下了飲“貪泉”而不貪的千古美談。

其實,貪與不貪,並不在於一泉,貪泉只是那些貪汙的人的一個擋箭牌。

一個人的貪與不貪,在於自己內心的修養,而不在於外在的條件。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

王陽明用一生的經驗總結出一句話:“心”左右一切。

一顆平靜而寬容的心能夠令人體會到生活的快樂,而一顆躁動而沉重的心則會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

好的行為來源於內心,壞的行為也來源於內心,外界環境再汙濁,也可守得一顆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心。

做人若問心無愧,坦坦蕩蕩,對於每天遇到的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也能應對自如,而不會被其擾亂心智。

對於身處紛繁世界的大多數成年人而言,真正做到“修心”也並不容易,甚至需要一生的時間去琢磨。

只有日日更新、時時自省,以“修心”為先,才能更通透地知曉世間的道理,更真切地把握為人處世之道。

時光流逝,我們從不諳世事的少年,變成無所不能的成年人。

歲月無痕,我們漸漸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學會沉默,踏實做事,堅守底線。這是成年人與現實生活相處的“和諧法則”。

中年人的三個覺醒:訥於言,篤於行,修於心

作者簡介:勤一一,富書專欄作者,富書素材營學員,富小書的人,二胎職場媽媽,溫暖的中年少女,用文字治癒你我,以知識反哺育兒,本文首發富書,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