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 由 西門吹又生的閒篇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1-09-02
簡介據說是女中堯舜的高太后在宋哲宗登基後的頭八年,在高太皇太后的明裡暗裡的支援下,舊黨對新黨進行了全面打擊

紹聖年號是多少

宋哲宗趙煦,北宋第七個皇帝,活的年頭不長:24歲就沒了;當皇帝時間不算短:在位15年;親政時間不長:在位頭八年他奶奶高太皇太后做主,後七年他是他說了算。就是這麼個小皇帝,故事挺多:繼位時被幾個叔叔惦記皇位,當政後又是黨爭,又是征伐西夏,英年早逝後,皇位之爭又平衡出一個結果最差的人選。

趙煦的廟號,也是很少見的“哲”。縱觀中國歷史,叫哲宗的可是頭一份。再往後找到叫哲宗的,就得到外國了:大清同治年間死的朝鮮國王李晟,廟號朝鮮哲宗。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據說是那位朝鮮傀儡君主

在諡法裡,“哲”,是個美諡。知人曰哲;明知淵深曰哲;官人應實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識微慮終曰哲;知能辨物曰哲。在這麼短的人生裡,哲宗能得到這麼一個廟號,說明他還是幹了點事的。

在宋朝皇帝裡,宋哲宗屬於少見的好武的幾個。哲宗親政後不斷主動打擊西夏,並獲取了一系列勝利,讓武力孱弱處處退讓的宋朝揚眉吐氣了一把。但哲宗朝被說得更多的,是所謂元祐黨爭。說到新舊黨派的相互清算,除了各派的立場不同,觀念不同,我個人臆想宋哲宗的心理因素可能也佔部分比重。這小孩沒爹,說起來故事就長了,而且這事延續的時間也長。

不知怎麼搞得,從宋哲宗往上數的祖孫三代都短命,宋英宗趙曙36歲(1032年—1067年);宋神宗趙頊38歲(1048年—1085年);宋哲宗趙煦25歲(1076年—1100年)。

皇帝詐屍了-生前死後都不消停的宋英宗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神宗皇帝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二月,趙煦的老爹宋神宗病情惡化,不能處理朝政。宰相王珪率宰執大臣們入見,請求立儲,並由皇太后高氏聽政,高氏即後世著名的高滔滔是也。神宗當時的健康狀況已經很糟了,已說不出話,但神宗心裡清楚,自己那兩個年富力強的兄弟雍王趙顥、曹王趙頵也在覬覦皇位。為了自己兒子著想,神宗立馬點頭首肯。當年的三月,宋神宗就被神召走了,九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改元元祐。

宋哲宗繼位時年幼,高滔滔由太后升級為太皇太后,臨朝聽政。在宋神宗活著的時候,大搞王安石變法,高太后就看不過,現在是高太皇太后當權了,自然要翻案。

高太皇太后把當年反對新政而遭貶的舊黨官員都招了回來,重點應用,比如司馬光。司馬光因反對新法而被髮到洛陽,坐了十五年冷板凳。重新上課以後,司馬光把多年來對新法積壓的反感來了一次清算。司馬光本人雖是君子,但對新法是極力反對的,在他的力主下,新法大部分被廢除,舊法被逐步恢復。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據說是女中堯舜的高太后

在宋哲宗登基後的頭八年,在高太皇太后的明裡暗裡的支援下,舊黨對新黨進行了全面打擊。舊黨的劉摯、王巖叟、朱光庭等人採取了風聞言事的做法,大肆搜尋新黨骨幹,如章惇、蔡確等人的傳聞軼事,甚至不惜穿鑿附會,把罪名安插到新黨人員的頭上。其中之最,就是北宋開國以來打擊面最廣、力度最大的文字獄案—車蓋亭詩案。

除了立場問題,新黨的部分核心官員,在私德和其他一些政務上也留有把柄給人家。比如宰相蔡確,曾在神宗立儲時有想擁立宋神宗兄弟的意思,如此又跟當時的高太后結怨。舊黨利用這些矛盾問題,對整個新黨集團進行了數次斬草除根式的清算,蔡確、章惇、韓縝一起被“光榮”的定為“三奸”。包括章惇、韓縝、李清臣和張商英等人再度重貶,甚至連地方官李德芻、吳安詩和蒲宗孟等人也沒有放過。

重新站在政治舞臺中央的舊黨老臣,自然知道誰提拔了他們,誰是現在掌權的。所以每每上朝奏事時,這幫子大臣都圍著高太皇太后轉,並不把宋哲宗放在眼裡。朝堂上高太皇太后和哲宗對坐聽政時,大臣們都是面向高太皇太后奏事,留給哲宗的只是一片屁股和後腦勺。所奏之事只要高太皇太后首肯了,宰執大臣們經常連形式上給哲宗看看,讓皇帝點點頭的面子工作都省了。 哲宗雖然年幼,可不見得不記恨這幫人的勢利做派。

有個例子可以說明。元祐初年,大臣蘇頌被從外地召回京城工作。他有事在奏報高太皇太后以後,必定再稟告哲宗;哲宗凡有要事宣讀,蘇頌必定告訴諸大臣,讓他們俯首聽命。後來哲宗親政,元佑時期的舊臣都遭貶職,御史周秩想一併彈劾蘇頌。哲宗說:“蘇頌素明君臣之義,不要輕率議論這位國家的元老。”你說哲宗既然記住了當時誰對我好,哪能沒記得誰對我壞。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蘇舜比較厚道

高太皇太后也好,眾舊黨大臣也罷,他們都想把宋哲宗培養成一個守成天子,別像神宗那樣,還想著改革,還想著進取。最好大家都安安穩穩的,誰不也別折騰,也不用進步。從朝廷給年幼的哲宗安排的導師就能看出來。

司馬光當權,自然選自己一派的人出任帝師,好施加影響。當然選帝師也不能瞎搞,從學術水準來看,司馬光選的人也沒得說:程頤,著名的大家。我們知道這位老兄,更多的是因為程門立雪和程朱理學。程頤這位大哥學識一流,但是教學枯燥刻板,想想他本身就是程朱理學的創始人,心理和心態得多教條和死板。他行路走方步,說話求斯文。每每講課之前,都會宿齋豫戒,正襟危坐。他是在以聖人樣、教聖賢書,希望把小皇帝培養成他們“模子”裡的聖主。

哲宗皇帝年幼,對這位程老師十分敬畏,甚至害怕。愛玩是人的天性,何況哲宗當時就是個孩子。一次哲宗上課途中,隨手在御花園折了個柳枝,一邊搖一邊背《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本以為這種“即景學習”會受到老師的表揚,誰知程頤教訓道:“萬物當春發生,怎堪無端摧折!”把小皇帝嚇壞了。類似程頤這種做法,在不知給小皇帝帶來多少內心的陰影。皇帝的伴讀小盆友和周邊的小太監也反感。這種做法,連原來支援、看中他的同僚們也看不下去。司馬光也煩得不要不要的,說:“就是因為程頤他們這種做法,才使得皇帝不願意親近儒生。”舊黨的呂公著也認為小題大做,有些過分了。一直看好程頤的高太后,這次也生了氣,曰:“壞鬼亂事”。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哲宗皇帝

皇帝雖然年紀小,但不一定會忘記這些個破事。等哲宗長大親政,把舊黨都打發了,除了想變法改革必須先挪開這些舊黨之外,恐怕也有對他們發自內心的厭煩因素。

至於高太皇太后,對年幼宋哲宗而言也未必是個愉快的存在。

在一般人家,奶奶輩的看孫子輩,一般都是疼愛。當然北宋官家那不是一般人家,自然是按皇家規矩來。政事上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生活上也對哲宗的嚴苛管教。首先為了避免哲宗年輕就耽於女色,高太皇太后派了二十個年長的宮嬪照顧他的起居,嚯嚯,估計哲宗心頭一萬個草泥馬奔騰。然後又常令哲宗晚上在自己榻前閣樓中就寢,這相當於限制了哲宗活動自由和自主獨立的空間。

讓哲宗更難接受的,是高太皇太后對待其生母朱氏的嚴苛。因為朱氏出身寒微,僅是神宗的侍女,後被臨幸生了趙煦、蔡王趙似和徐國長公主。當時的正宮皇后是向皇后,直到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朱氏才被封為德妃。趙煦即位後,向皇后被尊為皇太后,朱氏只被尊為太妃,也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在如何對待朱氏問題上,朝中曾有爭論,但高太皇太后想壓制朱氏,直到元祐三年(1088年)秋,才允許朱氏的輿蓋、儀衛、服冠可與皇后相同。

對高太皇太后和舊黨大臣的所作所為,年幼的宋哲宗都記在心裡。因為當時人微言輕,對於一個手中沒權的皇帝來說,可以這樣形容,宋哲宗不說話並不代表他沒意見。少年老成的他把這些爛人破事記在心底,等著以後清算。在他還沒有親政的時候,有些不滿已經有所表現。比如每次大臣向高太皇太后奏報時,哲宗都沉默不語。有次高太后問哲宗為何不表達一下意見,哲宗回道:“娘娘已處分,還要我說什麼?”

哲宗常使用一箇舊桌子,高太皇太后令人換掉,但哲宗又派人搬了回來。高太皇太后問為何,哲宗答:“這是父皇(宋神宗)用過的。”劉摯曾上疏,讓高太皇太后教導趙煦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皇太后說:“我常與皇帝說這些,但他並不以為然。”高太皇太后已然知道這個孫子,恐怕不會按照自己的規劃路線成長了,更加不捨手中的權力,跟哲宗之間裂縫也就越來越大。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哲宗陵

終於到了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的八月,高太皇太后大限將至,她當著哲宗告誡範純仁和呂大防等宰執大臣:“先帝,指神宗,追悔往事,至於泣下,這事官家應該好好記著。老身歿後,必然有很多人來教唆官家,應該不要聽。”

幾天後,女中堯舜高滔滔病死,終年62歲。同年十月,17歲的哲宗親政,開始正式行使他的皇權。親政後的宋哲宗,立馬展現出他隱忍已久的想法,希望繼承神宗的遺志,變法圖新,富國強兵。推行新法,首要之事,當然是重用變法派大臣,打擊舊黨老臣。

新黨主將如章惇、呂惠卿等,皆被哲宗召回。轉年的四月,宋哲宗改年號為紹聖,明確宣示繼承神宗改革事業的意思。章惇成為宰相,曾布入主樞密院,蔡卞、許將、黃履等先後任執政,林希任同知樞密院事,新黨控制了朝政。

舊黨的重要官員像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相繼被貶往偏遠地區。其他人舊黨官員包括韓維、蘇軾、程頤等數十人也都相繼被貶。死人也不能避免被清算。司馬光、呂公著已經病死,都被奪諡毀碑。就連對高太皇太后,哲宗在章惇的攛弄下,直指這位女中堯舜是“老奸擅國”,差點追廢其太后稱號及待遇。

本來新黨推行新法是改革弊政,希望國富民強。結果黨同伐異的事態愈演愈烈,打擊舊黨成為主要政事了。哲宗雖然是個有上進心,也幹了些正事的皇帝,但在他的庇護或者支援下發生的黨爭亂象,是那個時代留給歷史的一個極差的樣例。

一個段子,旁證黨爭的激烈和亂象:

紹聖、元符年間,有個叫馬從一的人,主管歸德府,即現在河南商丘縣的水運公署。正巧轉運使到歸德府來視察,這位馬大人就隨著眾官員去拜見。轉運使看到他很生氣,大聲呵斥說:“聽說你不盡職守,本來就想查辦你,你還不馬上走?怎麼還敢來見我!”馬從一聽了大驚,忙說他是湖南人,為了供養父母而不得不到職。轉運使聽他說話是南方口音,於是就漸漸息怒說:“湖南也有司馬氏的族人嗎?”馬從一回答道:“我姓馬,主管排岸司的工作。”轉運使的臉色就陰轉晴了,說:“既然這樣,那麼你好好盡你的職守就行了。”原來轉運使大人剛才看名單不仔細,把排岸司和馬從一連著看了,一瞧叫司馬從一,那定是司馬光的族人,所以想收拾他。從這以後,這位馬大人再寫簡歷時,就把“司”去掉,只寫“南京排岸馬從一”。

這個段子是瞎編的,還是真的,我們不知道,能知道的是,這篇是出自大詩人陸游的手筆。

廟號獨特到歷史獨一份的宋朝皇帝,24歲就駕崩了

陸大詩人

不管怎樣,年輕的哲宗有夢想,有幹勁,但最重要的那個“命”,他沒有。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當皇帝15年,親政僅7年的宋哲宗趙煦病逝,年僅二十四。他英年早逝又沒兒子,突然駕崩給宋朝帶來的蝴蝶效應,可就有意思了。他之後的北宋朝廷,就得歡迎一代才子:宋徽宗,閃亮登場。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西門吹又生的閒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