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高中歷史知識速成之第七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簡介英國當時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的力量比較弱小英國人崇尚中庸的傳統新貴族的參與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1)資產階級革命的兩條線索:A,議會鬥爭B,宗教鬥爭(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A對英國,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為資本主義政治、

英國下院多數黨怎麼產生

高中歷史知識速成之第七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9)

1,原因

(1)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

A 原因

a 新航路開闢後有利的地理位置(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

b 海外貿易(推動傳統工業的發展)和殖民掠奪。

c 圈地運動

(2)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形成——階級

要注意新貴族的雙重性,

(3) 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政治

從1485年開始,英國處在都鐸王朝的統治之下。都鐸王朝一方面削弱舊貴族的勢力,另一方面,鼓勵工商業和航海業的發展。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英國的實力,而且對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都起了促進作用。但是接下來的斯圖亞特王朝政治上推行君主專制,宗教上實行宗教專制,殘酷迫害 “清教徒”。由於以上兩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政治上的緊張局面,最終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到這裡,我們要注意到封建王權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的雙重作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都鐸王朝統治時期,封建王權跟資產階級是合作的,因為資本主義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力量弱小,一定程度上要依賴於王權的庇護。政治上,王權需要打擊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統一,而資產階級也需要打擊舊貴族,從而抬升自己的政治地位。經濟上,王權需要積累財富,擴充國庫,增強實力,所以鼓勵發展工商業和海外貿易,而這些也正是資產階級想要的。因此王權顯示出進步性。但是,到了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專制政策已經變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且這個時候資產階級的力量更加強大了,這是資產階級革命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4)清教是革命的指導思想——思想

“拼命的掙錢,拼命的省錢。”

2 經過

(1) 導火線 1638年蘇格蘭人民起義 。

(2) 開始標誌 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提出了限制王權,這涉及到了革命的根本問題,所以把它當做革命開始的標誌)。

(3)議會鬥爭期間(1640 —1642) 在議會中,國王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反覆的較量。查理一世擔心權力的喪失,就挑起了內戰。

(4)內戰期間(1642—1649)最終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打敗王黨軍。

(5)共和國時期(1649-1653)——革命的高潮 處死查理一世後,英國進入共和國時期

(6)護國政治時期(1653—1658) 這一時期克倫威爾掌權, 1653年他被宣佈為“護國公”,並先後多次解散議會,成為了軍事獨裁者。

評克倫威爾:積極,政治措施和經濟措施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政權,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所以他代表了資產階級姐姐的利益,但是他的獨裁統治和對外戰爭對共和國來說是個諷刺和背叛。

其實克倫威爾的出現有歷史必然性,個別人物的獨裁跟資產階級民主有一定相容的地方。畢竟這個時候處於資產階級革命的早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的力量比較弱小,自己不能維護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他們只好藉助於強權了,於是魔鬼筋肉人克倫威爾橫空出世,類似的還有法國的拿破崙都說明了這一點,到資本主義後期,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自己能維護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的時候,他們就不再需要強權人物了,所以後來資本主義很難看到獨裁強權人物了(希特勒是個例外),而且從他們死後的狀況也可以看出這種獨裁強權的必要性,例如,拿破崙死後,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克倫威爾死後,政局混亂。

(7)復辟時期(1660——1688)——革命的低潮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期間,查理二世和繼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恢復舊的統治秩序,引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不滿。

(8)光榮革命(1688—1689)——革命的妥協也是革命的成功 光榮革命既吸取了革命和復辟的教訓,既避免了無限制的鬥爭又避免了無原則的調和,透過妥協的方式使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掌握了政權。

英國為什麼保留了君主而沒有采取總統共和制?

英國當時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的力量比較弱小

英國人崇尚中庸的傳統

新貴族的參與

3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1)資產階級革命的兩條線索:

A,議會鬥爭

B,宗教鬥爭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A 對英國,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闢了道路。

B 對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而英國正是這個歷史潮流的領跑者,經濟上,資本主義大展,工業革命進行並擴充套件。政治上,君主立憲制,議會制開西方民主制度先河,為很多國家學習和效仿。思想上,發源於英國的啟蒙思想廣泛傳播,成為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武器。所以我們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當做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A,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領導。

B,革命曲折反覆 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從階級力量對比來看,封建勢力還大於資產階級的勢力,資產階級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資產階級。

C,披著宗教的外衣,打著清教徒革命的口號。原因在於,一方面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缺乏理性的思想指導,另一方面宗教改革後清教在英國廣泛傳播,影響很大。

二 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發展

1 背景: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2)英國的議會傳統(傳統上英國議會有限制國王的權力)

(3)洛克等啟蒙思想的影響

2 確立: 1689年《權利法案》

《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保證了議會的權力。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王權,國王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

3 君主立憲制度的特點:

A,在君主立憲制政體下,國王是國家元首、聯合王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的世襲領袖。但實際上,立憲君主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而作為國家的象徵的地位更為突出。

B,國家權力的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C,內閣,也就是政府,掌握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

4 意義:

A,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經濟)

B,鬥爭有序,避免暴力。有利於社會穩定。(政治)

C,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得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歷史)

D,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而且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所借鑑。(世界)

三 1832年議會改革

1 背景:

工業革命以後,資產階級特別是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迅速崛起,希望更多地參與政治,改革下院選舉制度呼聲日益高漲。

2 特點:

(1)漸進、平緩。使政治民主少曲折,社會動盪少。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2)鬥爭和妥協相結合,是改革成功的兩個重要手段。1832年改革前社會各種政治力量有分有合,既互相鬥爭,又互相依賴,妥協成為必然,最終通過了1832年改革法案。以英國式的獨特的方式解決了政治民主化,為世界政治民主化作出了貢獻。

(3)議會改革每次擴大的社會權利都是實際的,不可剝奪的,較之法國的民主權利得而復失來說,英國的經驗是成功的。

3 簡評:

(1)提高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地位,促使英國政治格局發生變化。初步形成了英國曆史上兩黨輪流執政的局面。(政治)

(2)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議席,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經濟)

四 內閣制的形成和發展

1 光榮革命後,國王經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開會。這種會議在一個小房間(cabinet)中舉行,於是人們就稱這個會議為內閣會議,意思是在小的密室中舉行的會議,小集團成員即內閣成員。

2 漢諾威王朝時,喬治一世以外國人的身份入主英國,他對英語七竅通六竅,對英國國情是五竅通四竅,便不再出席和主持內閣會議。

3 從1721年起,擔任首席財政大臣同時成為英國議會多數黨輝格黨的領袖的沃爾波爾經常主持內閣議會,成了實際上的首相,英國的內閣制開始形成,沃爾波爾成為實際上的英國第一位首相。

1742年,他因為同西班牙戰爭失利失去議會支援而辭職,開創了內閣因得不到議會信任而必須辭職的先例。

4 W。皮特首相(小)1783年底受命組閣。1784年,他因得不到下院多數信任,在國王喬治三世支援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獲勝後繼續任職。這種做法在英國內閣制歷史上也開創了先例。

5 十九世紀中期,議會內閣的職能進一步加強,內閣制最後形成。

6 發展趨勢:英國議會中的“第三院”(內閣權力的擴大)

19世紀70年代以後,議會的權力和作用開始縮小,許多權力已轉向了內閣,內閣權力開始膨脹,許多英國人稱內閣為議會中的“第三院(上院、下院、內閣)”,體現了“內閣專橫”的政治格局和19世紀末的政治發展趨向。

五 君主立憲制度的運作

1 程式

高中歷史知識速成之第七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 練習

假如現英國首相布朗突然腦子發熱,要侵略中國。

A,如果你是內閣成員,你會怎麼辦?為什麼?

B,如果英國女皇反對,布朗是否會停止侵略我們的步伐?為什麼?

C,如果布朗的這個愚蠢的決定遭到議會絕大多數反對的話,會出現什麼情況?

有兩種結果:要嗎內閣垮臺(參見沃爾波爾時形成的慣例),要嗎布朗首相解散議會,呈請國王,重新選舉(參見小皮特時形成的慣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