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關於鍛造輪轂的知識,能救你一命

簡介據我跟國內一些比較大的輪轂品牌商聊天得知,他們會拿出某個款式輪轂的最大尺寸拿4個送去做測試,如果這款合格,就默認同款小尺寸也合格

自由者鍛造輪轂怎麼樣

鍛造輪轂的基礎知識

關於鍛造輪轂,首先明白一個概念,祖國大陸目前所有的鍛造輪轂,都是用一個大餅鍛胚再CNC切削而成。聽說有準備出模鍛產品的,目前還在拭目以待階段。

而日本BBS/RAYS的鍛造產品,大多是鍛造而成,打個通俗易懂的比方,兒童玩具那種磨具橡皮泥,壓完以後,基本就成型了,cnc只是修掉毛刺這些細活。

而上面說的cnc切削方式,就像我拿橡皮泥壓了一個大餅,然後我用小刀一點點割出一個輪轂形狀。

這就導致了,假設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基礎材料,輪轂形狀和結構等等),模鍛強度會比cnc切削的強度好一些。

關於鍛造輪轂的知識,能救你一命

但是cnc這種製作方式本身沒什麼問題,也有很多大品牌輪圈在用cnc切削的方式製作輪轂。也得益於cnc這種製作方式的超高性價比,近年鍛造輪轂才迅速在國內普及。投資幾十萬,招2個畫圖的,幾個加工中心就弄起來了,鍛胚本身不用自己生產,都是向大公司採購的,比如宏鑫。當然在車友裡也有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理論,例如國內本身鋁質量不行,鍛胚工藝不合規等等,這種不在討論範圍。還有人說中國買的iPhone不如美國買的iPhone好用呢,哈哈哈

關於鍛造輪轂的知識,能救你一命

國產鍛造到底能不能買

這事,完全取決於品牌良心和製圖大哥的能力。何況現在普通車友都是以輕量化為導向的前提下,輪轂品牌商不得不想方設法更加輕。以前TE37SL,18*8。5 8kg左右我已經覺得超級輕了,那個年代臺灣BC同尺寸的鍛造輪轂都在9。5kg左右徘徊。沒想到現在,18寸祖國鍛造輪轂已經殺到了6。x kg的範圍。我想替各大輪轂品牌商喊個冤,你叫我輕,斷了你還要罵我,哈哈,真是慘啊。

而且我堅持認為,輪轂這種東西,在材料強度本身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結構強度就變得無比重要,再加上現在以輕為首的大趨勢,掏無可掏以後,就會對不該掏的地方下手,所以我開頭說了,這事完全取決於品牌良心和製圖大哥的能力。目前階段沒有任何法規可以限制他們瞎搞的。你以為你的輪轂上打著jwl via,就是真的做過jwl/via認證了?

我也很多次呼籲了,買輪轂真的不要太糾結重量,車裡多做個100斤的妹子,你難道能感覺到油門響應變慢了?見過太多車友,買輪轂啥也不問,第一句話就問著輪轂多重的。

關於鍛造輪轂的知識,能救你一命

關於輪轂認證jwl/via

輪轂認證有很多,我們最常能看到的就是jwl/via。大部分的輪轂,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輪轂上都打著jwl和via的標識,但是不代表這個輪轂真的經過了認證,好像現在做輪轂這兩個標都變成標配了,必須要打上去一樣。

假設一個TE37SL,一共有17 18 19三個尺寸,每個尺寸10種不同的資料,單一個TE37SL就有30個不同的尺寸。如果要去做jwl/via,最少每個尺寸拿出4個輪轂,分別做衝擊,彎曲疲勞,滾動疲勞,耐酸鹼性。也就是最少要拿出120顆輪轂去做測試,還不包括如果測試不合格後續的問題。當然我說的這是嚴格按照要求來做的,我認為目前沒有國內的輪轂廠家在這麼做的,因為投入實在太大了。這樣的話,一個輪轂還沒上市,送去做測試先花20萬,如果這個品牌初期釋出20款輪轂,小500萬就沒了。

據我跟國內一些比較大的輪轂品牌商聊天得知,他們會拿出某個款式輪轂的最大尺寸拿4個送去做測試,如果這款合格,就默認同款小尺寸也合格。能做這種的就算比較有節操了。

沒條件做測試的,就只能靠軟體模擬了,常用的UG或者ProE,沒實際測試心裡總歸慌慌的吧。有的甚至連軟體模擬都不做。

所謂的來圖定製,一件定製,就是典型的這種產品,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這種。

關於鍛造輪轂的知識,能救你一命

總結

國產鍛造不是不能買,有的是可以買的,但是得找有品牌,有節操的公司。

款式上,不能你想做啥就做啥,總得來說大家用的比較多的款式一般沒問題的,比如rid款式的輪轂,因為大家經驗都比較豐富,出問題機率比較低。

另外一個,現在鍛造輪轂還有一個細分,就是原廠款式,比較常見的就是卡宴輪轂、X5輪轂、AMG輪轂之類的,這種輪轂一般都是批次生產的,批次的產品一般比較安全穩定的,也不會追求輕量化,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關於鍛造輪轂的知識,能救你一命

上面說的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一些點,實際BBS也有有別與所有國內鍛造輪轂6061材料的7075輪轂,RID就是用7075,所以正品RID的輻條細的相當恐怖,如果國內廠家非要用6061挑戰正品RID的輻條粗細,必然是冒了很大風險的行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