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簡介”這是寧波鄞縣人,清朝詩人袁鈞在《鄮北雜詩》中,描繪的舊時寧波人過中秋的場景

月華在什麼時候出現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我國的重要傳統文化節日,因農曆八月十五(或十六),恰值三秋之半,故而得名。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形成習俗。到了唐代,在中秋玩月已經流行起來,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描述中秋賞月的情景。如唐詩人棲白《八月十五夜玩月》:“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

到了宋代,中秋成了全國性的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天下中秋皆十五,唯有寧波獨十六

寧波人不在八月十五,而是在八月十六過中秋。這種獨有的文化現象,有其歷史的緣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版本,為寧波人八月十六過中秋提供了的例證。如有小康王趙構避難說、朱元璋起義說、戚繼光抗倭說、梁山泊殉職說。

但筆者寧願相信史浩說、方國珍說和越王勾踐說。這三個說法不但流傳廣,而且都跟孝道有關聯。

史浩說

史浩(1106年—1194年),明州鄞縣(今寧波鄞州區)人,南宋政治家、詞人。史浩的政治生涯始於南宋初年宋高宗時代,並在南宋第二、三個君主宋孝宗和宋光宗時任宰相。

他主張休養生息、緩和社會矛盾,並在宋高宗死後的第二年1162年,力主為岳飛平冤案。宋孝宗採納了他的主張,追諡岳飛為“武穆”。史浩為朝廷舉薦了大量人才,併為家鄉做了不少實事。

史浩是個孝子。傳說他母親的生日是八月十六,母親愛看龍舟,於是,每年到她生日,史家要在月湖賽龍舟,以博老母的歡心,附近居民、遠道親友,紛紛前來觀賽,史家必備飯菜招待。

每年過中秋,史浩只能向皇帝請一天假,若陪父母過中秋就不能再給母親祝壽。於是史浩想了個辦法,把老家的中秋推遲一天。這樣,既能陪皇帝過中秋,次日又能從臨安(杭州)返回老家孝敬母親,忠孝兩全。寧波百姓以明州出了宰相為榮,紛紛仿效史家的做法,改在八月十六那天過中秋節。從此,寧波人八月十六過中秋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方國珍說

方國珍(1319年——1374年),台州黃岩人,以海上販鹽為業。元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方國珍首舉義旗起兵反元,為推翻元朝的統治做出過重大貢獻。方國珍起義後,曾長期割據溫、臺、甬三地,他興建浙東三府儒學,修水利,嚴刑法,使人民安居樂業。史稱其“保境安民”,百姓感念其恩。

方國珍也是一位孝子。他的母親信佛,每逢初一、十五吃素,所以將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退後一天,使他的母親可以在八月十六那一天和大家一起享受美食了。

於是,在他管轄下的溫、臺、甬三地,人們就都在八月十六這天賞月吃月餅。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越王勾踐說

當年,越王勾踐的母親長期住在句章城(今寧波慈城一帶)。她生日是在八月十六,越王十分孝順其母,就下令將中秋節改在八月十六。這樣,越王每年八月十六那天,便趕到母親處,陪其母一同過生日、賞月亮。縣誌有記載:“越王母以八月十六生,故四明(寧波古稱)以十六日為中秋。”

以上三說中,共同的特點,都和孝道有關。“百善孝為先”,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寧波人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的來歷,與孝聯絡的可能性最大。

比較而言,越王勾踐說不大靠譜。如果他下令將中秋節改在八月十六,那麼,在他治轄下的地方,包括紹興人、杭州人也都應該在這天過中秋了,可現在這些地方的人們仍在八月十五過中秋。

寧波人八月十六過中秋的觀念根深蒂固,民國期間的1928年9月29日(時在農曆八月十六),當時的寧波市政府曾下通知,要將中秋節時間改回到八月十五去。估計百姓沒有理睬,通令沒有效力,否則,也許現在不是在八月十六為中秋了。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1928年9月29日寧波時事公報

古代寧波文士寫家鄉中秋的詩詞

自古以來,人們尤其期盼在中秋節月圓之日闔家團聚,在這天賞月、飲酒,祈盼豐收、幸福、圓滿的生活。不能回家的遊子則透過各種方式抒發思念親人、思念故鄉之情。古代寧波人中的許多知識分子,在八月十六中秋那天,以詩詞來寄託情感。以下略舉幾例。

“鄮峰壽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從此非時來競渡,家家十六看龍舟。”

這是寧波鄞縣人,清朝詩人袁鈞在《鄮北雜詩》中,描繪的舊時寧波人過中秋的場景。

詩中的“鄮峰”指代史浩。史浩曾作《鄮峰真隱漫錄》。袁鈞在《鄮北雜詩》附記中提到:我的家鄉以十六為中秋節,開始於史忠定。史忠定即是史浩的別稱。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史浩本人也有中秋賞月的詩句。他在《念奴嬌。中秋》中寫道:

“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輪寒璧。桂魄扶疏光照耀,塵界都成銀色。永珍森羅,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風高露重,井梧溼翠時滴。”

鄞縣人,宋代汪洙的《中秋》,是一幅月靜曲動的畫面: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樓誰宴賞,絲竹奏清聲。”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張煌言(1620—1664)是南明儒將、詩人,鄞縣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他是著名抗清英雄,堅持抗清鬥爭近20年。康熙三年,被俘後遭殺害。張煌言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諡忠烈,入祀忠義祠,

他寫了《舟次中秋》一詩: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雁一行。

此夜銜杯慚庾亮,幾年持斧笑吳剛!觀濤豈必錢塘上,碧海銀潢自渺茫。”

此詩大意是:淡淡的月光映照著不知多長的道路,泛著清香的划槳、小舟靜靜的飄搖。明月照著圓嶠,人卻相隔千里,風兒拂著輕帆,夜空中一行燕飛過。這一夜,舉杯想起東晉的庾亮感到慚愧,也笑笑幾年來一直持斧的吳剛。看波濤潮水何必去錢塘呢,青天銀河自是渺茫。

中秋本是團圓之時,但國破家散,作者感慨萬千。他以質樸悲壯的詩句,充分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吳文英,南宋詞人,寧波人。他的一首《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情調低沉。作詞人在中秋之夜因為風雨而困居在室中,只得移孤燈,照獨飲,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度過此佳節。詞的上闕是這樣的:

“風拂塵徽,雨侵涼榻,才動秋思①。緩酒銷更,移燈傍影,淨洗芭蕉耳。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

清代書法家梅調鼎,寧波慈城人。他在《客中八月十六夜》一詩中,抒發了身在他鄉,心寄故鄉的情感:

“客中八月十六夜,而我還登昨夜樓。不是老來貪看月,故鄉今夕是中秋。”

萬斯同,清代著名史學家,鄞縣人。他的《鄞西竹枝詞》,描寫了寧波中秋賽龍舟的風俗:

“鄞俗繁華異昔年,田家何事尚依然。西郊九日迎燈社,南郭中秋鬥畫船。”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寧波人過中秋吃什麼?

寧波老一輩人堅守著八月十六團聚的習俗,兒女們都回父母家,女婿上岳父母家“送節”,中午或晚上吃頓團圓飯。過中秋的吃食裡面,有幾種是必不可少的。

鴨子芋艿煲。

鴨子燉芋艿,也是不少地方過中秋時的菜餚,但講究不同。寧波人選的鴨子是芝麻綠豆老鴨和奉化芋艿頭一起煲湯。芋艿圓潤潔白,象徵月亮,老鴨肉質鮮美,象徵大雁,兩者大吉大利,可賞可吃。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苔條月餅。

苔條月餅是寧波人中秋節必吃的特產。苔條即是苔菜,是海邊的一種綠藻類植物。冬季澇起後曬乾成條。以細嫩色綠的苔條粉為主要餡料,同時配以芝麻油、芝麻、瓜子仁、桃仁、花生仁、桂花粉等,調成椒鹽味。吃上去皮酥餡香,甜中帶鹹。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水沓糕。

水沓糕,又稱米糕、米饅頭、酒釀饅頭、水拖糕等,是用剛收割的新鮮早米,磨成水粉,經酒釀發酵,蒸熟成形似滿月,又軟又甜,且帶著濃濃酒香味的薄餅,為純農家食品,至今仍是人們喜愛的稻米美食。寧波老話,“饞癆嬤嬤水沓糕,八月十六等勿到。”意思是年老的婦人看見水沓糕就饞嘴起來,等不到在中秋節吃了。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寧波人過中秋有些什麼活動?

舊時寧波人在八月十六的中秋活動,除把酒賞月、吟詩作對外,普通百姓的活動內容也不少。

拾“月華”。

“月華”的字面意思是月亮的光輝,但民間傳說卻賦予了它新的含義。

寧波鎮海一帶至今還流傳有“月華,月華,月月華,八月十六大月華”的說法。意思是說,“月華”每月十五日都會出現一次,一年中八月中秋的“月華”最大。

相傳,吳剛在月宮裡怎麼也砍不倒桂花樹,就每每在月亮最圓的時候,向地面丟一片桂花樹葉。這片葉子掉到地上,就被稱作“月華”。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圓、最大,所以“月華”也就最大。這“月華”掉落到人間,被老百姓視為寶貝、神物。他們認為,誰能撿到“月華”,誰就能得到好運。

每到中秋夜,孩子們就會在月光下,邊聽大人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邊吃著月餅、鮮藕、水紅菱等當季食物,邊等待夜空“月華”落下。一個孩子瞧見了從月光下掉下來的一片桂花葉子,孩子們便會一哄而上,搶著去撿。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拜“月姐”。

《寧波府志》有記:“中秋夕設瓜果餅餌,焚香祀月,兒女羅拜。”

中秋的晚上,桂子飄香,天氣涼爽,圓月東昇,年輕女子在明堂擺上了八仙桌,洗手後,將月餅、西瓜、吊紅、石榴等祭品,一一安放在桌上。接著,跪下來閉上眼睛,對月禱告道:“月姐姐,月姐姐,請儂落來聊一場。門口一口井,請儂照水影;門口一池塘,請儂玩一晌。花衣衫,隨儂揀;金銀釵,隨儂戴……”最後希望月姑娘能給自己帶來美好的婚姻。祭拜完畢,用水洗眼,以淨眼明目,俗稱“求甘露”。

為何寧波人獨有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寧波人是怎樣過中秋節

龍舟競賽。

也是寧波中秋節獨有的民間習俗。據說起因是史浩老母親喜歡看龍舟比賽,並且比賽地點是在當時史家住過的地方,就是在江東張斌橋的塘河上、鄞縣東鄉的東錢湖上、竹洲的月湖上。現在,中秋節龍舟競賽,在鄞州區(原鄞縣)的東錢湖、雲龍等地仍有舉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