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簡介464年,劉駿去世時的南北形勢464年劉宋豫州464年劉宋冀州464年劉宋青州464年劉宋徐州464年劉宋兗州466年義嘉之亂時劉宋局勢471年淮北淮西已經全部淪陷後的南北形勢488年南北形勢497年南北形勢464年劉宋政區497年南齊江淮

偽退是什麼意思呢

劉彧耀兵淮外和五州淪陷

到宋明帝泰始二年(466)九月,劉彧已經平定了劉子勳,坐穩了帝位,各地藩鎮也紛紛上表謝罪投降。九月,淮北最大實力最強的頭號藩鎮徐州刺史薛安都也派人赴建康上表謝罪,稱:臣庸隸荒萌,偷生上國,過蒙世祖孝武皇帝過常之恩,犬馬有心,實感恩遇。是以晉安始唱,投誠孤往,不期生榮,實存死報。今天命大歸,群迷改屬,輒率領所部,束骸待誅,違拒之罪,伏聽湯鑊。

對於薛安都的投降,蔡興宗、蕭道成等人都認為他是真心,應該接受他的投降,派人撫慰即可,日後再徐圖之。但大勝之後的宋明帝劉彧卻不聽,執意要派大軍過淮河去淮北接受薛安都的投降,換句話說即武力受降,也暗含要解除其兵權甚至不排除進一步舉動的意思。於是派張永、沈攸之率禁軍為主的五萬兵力開赴徐州。

劉彧之所以不接納薛安都,與薛安都當初不買賬有關。天下大亂之時,劉彧曾封其為安北將軍,並賜鼓吹一部以示籠絡。但薛安都並不買賬,以我不能負孝武帝為由舉兵淮外響應劉子勳。作為淮北實力最強的藩鎮,薛安都舉兵淮北,威震天下,淮北的其他藩鎮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也都舉兵響應,無疑壯大了劉子勳的聲勢。以上種種都讓劉彧對薛安都是極為不滿的,故而耀兵淮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劉彧派兵北上武力接受薛安都的投降,無疑嚇壞了薛安都。薛安都利用徐州地處北疆與北魏接壤的獨特優勢,派人與北魏聯絡,要投降北魏。北魏獻文帝拓跋宏召群臣議之,群官鹹曰:“昔世祖常有並義隆之心,故親御六軍,遠臨江浦。今江南阻亂,內外離心,安都今者求降,千載一會,機事難遇,時不可逢,取亂侮亡,於是乎在。”拓跋宏予以採納,開始部署出兵事宜。同時薛安都又遣第四子道次為質。不久拓跋宏遣鎮東大將軍、博陵公尉元,城陽公孔伯恭等率騎兵一萬南下徐州。並拜薛安都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徐、南、北兗、青、冀五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鎮南大將軍,徐州刺史,賜爵河東公。

泰始二年(466)十二月,張永、沈攸之進逼彭城。尉元率軍至彭城,薛安都出迎。張水夜攻彭城南門,不克。次年正月,張永等退走,士卒因天寒凍死者大半,魏將尉元及薛安都等乘機襲擊,大破宋軍於呂梁(江蘇徐州東南)之東,死者以萬計。張永、沈攸之逃走,宋梁、南秦二州刺史垣恭祖等為魏軍所俘,宋淮北青、徐、冀、兗四州及豫州淮西(汝南、新蔡、南頓、潁川諸郡)皆為魏所有。同年七月,宋明帝復遣沈攸之等攻彭城。沈攸之以糧道不暢為由提出不可出兵,宋明帝怒而逼其進軍。八月,沈攸之領兵北出。魏將尉元遣孔伯恭率步騎1萬迎戰,又將宋軍前戰所敗受傷者送還沈攸之,以沮其氣。宋軍進至焦墟(今江蘇宿遷西北),距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50裡,聞領兵迎接的陳顯達部已被魏軍擊敗,遂引兵退。孔伯恭率軍追擊,大破宋軍,沈攸之僅以輕騎南逃,退駐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甘羅城)。下邳、宿豫(今江蘇宿遷東南)、淮陽(今江蘇清江市西古泅水西岸)等地,均被北魏軍佔領。

就在徐州薛安都投降北魏前後,兗州刺史畢眾敬也被逼反了。本來畢眾敬並無投降北魏之意,是劉彧派往兗州募人的,薛安都曾經畢眾敬百口家小扣留在徐州,讓其與自己一起投降,畢眾敬也沒有答應。宋明帝劉彧聽說後極為高興,封他為兗州刺史。但不久因為畢眾敬的獨子畢元賓在薛安都的手下任職,劉彧下詔書列數薛安都的罪行時,竟然也把畢元賓列在誅殺的行列,畢眾敬不忍捨棄這個自己的獨子。於是仰天哀嘆,拔刀斫柱,說:“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貸,何用獨全!”等到北魏大將尉元率軍到達兗州時,畢眾敬於是開啟城門出降。就這樣,兗州也被北魏不戰而下了。

就在徐兗二州被佔領的同時,豫州的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常珍奇也以懸瓠城(河南汝南縣)投降北魏。北魏在派兵救援徐州薛安都的同時,也派兵一萬由拓跋石率領南下救援懸瓠,同時撫慰淮汝地區。不料拓跋石進入懸瓠後,常珍奇又突然反悔,欲反殺失敗。之後拓跋石開始派兵先剪除外圍汝陰郡等地的防禦,然後進攻常珍奇,常珍奇不敵後逃亡壽春。這樣到泰始四年(468),豫州淮西地區基本平定。

徐兗二州的淪陷,使得徐兗二州北部的青州和冀州與劉宋的聯絡已經被切斷。宋明帝劉彧鑑於徐兗二州的教訓,對青州沈文秀、冀州崔道固都大加撫慰,希望青冀二州能堅守下去。北魏在南下徐兗和淮西時候,繼續派平東將軍長孫陵等率兵開赴青州,徵南大將軍慕容白曜率騎5萬為繼援。慕容白曜軍至無鹽(今山東東平東),欲攻該城,部將認為攻具未備,不宜遽進;左司馬酈範(《水經注》作者酈道元的父親)則認為輕軍遠襲、深入敵境,對方必以為北師疾來是為了掠地,而無暇攻城,不會有多少準備,故主張引兵偽退,出其不意,突襲無鹽。慕容白曜依計而行,於三月的一天夜間周密部署,拂曉時分兵臨城下,發起進攻,佔領無鹽,擒殺宋守將、東平太守申纂。接著,慕容白曜將攻宋肥城(今山東肥城縣),酈範指出肥城雖小,但要攻佔它也要費些時日,今無鹽已破,不如飛書告諭,縱使不降,也會逃散。慕容白曜採納其建議,肥城守軍果然棄城而逃,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並且獲粟30萬斛以資軍需。繼而又攻取垣苗、糜溝二城(今山東西部),一旬之中連拔4城,聲威大震。八月,慕容白曜自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引兵攻宋歷城(今山東濟南),守將崔道固閉城拒魏,堅守不降,慕容白曜築長圍困之。長孫陵等率軍攻宋東陽(今山東青州),守將沈文秀請降,長孫陵等入其西廓,縱兵暴掠。沈文秀見狀悔怒,復閉城拒守,反擊魏軍,長孫陵等退屯清水以西,屢攻東陽不克。次年二月,慕容白曜攻拔歷城東廓,崔道固出降。三月,慕容白曜率軍進圍東陽。八月,宋以沈文秀之弟、徵北中兵參軍沈文靜為輔國將軍,統高密等五郡軍事,自海道救東陽。兵至不其城(今山東嶗山西北),為魏軍所阻,只得保城自固。魏軍攻之,不克。十二月,魏軍攻拔不其城,殺沈文靜,進入東城西廓。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正月,東陽被魏軍圍困三年,宋將沈文秀在外無救援的情況下,仍和士卒一起晝夜苦戰,將士無一離叛。魏軍繼續強攻,破城而入,俘沈文秀,慕容白曜將其鎖送平城。青州城(山東青州市北關一帶)被北魏軍攻破後,北魏繳獲倉粟85萬斛,米3000斛,弓9000張,箭18萬支,刀22400具,甲冑各3000副,銅5000斤,錢15萬。自此,宋青、冀之地盡入北魏。

隨著青冀二州的淪陷,劉宋的淮北淮西五州之地就全部落入北魏手中。在薛安都投降北魏到青冀二州淪陷的三年多時間裡(466-469),劉宋曾經多次想派兵救援,但是因為徐州淪陷,道路被阻隔,而北魏大軍重點扼守徐州一線,劉宋始終無力揮兵北上,北魏則在平定徐兗後按部就班的平定了青冀二州,最終穩固了淮北地盤。而徐州刺史薛安都、兗州刺史畢眾敬後來都有些後悔投降北魏,想再度反正,但北魏大軍近在咫尺,他們已經毫無反正的可能了。不久他們即被北魏送往平城,高官厚祿的養起來,事實上等同於軟禁了。而青州刺史沈文秀和冀州刺史崔道固也兵敗被俘。薛安都於劉宋泰始五年也就是北魏皇興三年(469)就去世了,畢眾敬於南齊永明五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去世,沈文秀於南齊永明四年、北魏太和十年(486)去世,崔道固於泰始五年被俘後就被押往平城,同年即病死。

義嘉之亂的深遠影響

義嘉之難雖然持續了只有八個月,但是後續帶來的南北局勢的變化卻十分的巨大,劉宋損失了五個州四十多個郡近二百個縣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上百萬的人口,兵力損失也非常不少,而北魏獲得了劉宋五個州的土地,防線由河淮之間擴充套件到了淮南一線,宋魏雙方基本沿淮河對峙。而此戰也對南北局勢及未來的南北對峙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南方的戰略防禦縱深大幅度內縮。義嘉之難前,雖然宋魏經過多次大戰,北魏也曾兵臨長江,但是並無力佔領淮北淮西之地。淮北淮西無法佔領,北魏即便兵臨長江,也極有可能被切斷後路。而且徐州青齊之地在南,則北魏的糧倉冀州平原之地始終面臨著被南方側擊的危險,雖然南方從未有過這種行動。而義嘉之難後,南方的防禦縱深從河淮一線一退數百里,遮蔽江南的淮南地區成為了戰場,河淮之間再無緩衝地帶。南方喪失了謝玄、劉裕北伐的幾乎所有成果,南北方在中東部邊界大體回到了淝水之戰時的狀態。

其次,戰爭主動權基本易手。義嘉之難前,劉宋還曾有過三次元嘉北伐。雖然都失敗了,但以攻為守,儘量將戰場擺在敵方境內或者是中間地帶,避免淮南、江南、襄漢成為戰場。而且因為青齊在南,北方始終擔心青齊之地對河北平原的威脅,南下作戰時有不少顧慮。而此後,戰爭主動權易手,北魏得以比較穩固的佔領河淮之地,沿淮河一線與南方對峙,再也不用擔心河北平原可能受到的威脅。可以自由選擇攻擊線路,或者淮南,或者荊襄,或者漢中。而南方日後的北伐也一直是在河淮之間打轉,東線始終無法再攻擊到徐州以北,而中線雖然後來也曾打到了黃河南岸,但無法穩固佔領。

再次,南方武力資源的大幅度萎縮。南方立國東南的武力支柱主要是兩支,一為長江下游的楚子集團,二為上游的襄陽武力集團。楚子集團兵將來源主要為北方流離江淮間的流民,而他們多遊移於淮河南北,即所謂“淮蕃海捍,本出北豪”。而這兩者都嚴重依靠北來流民和豪族武裝。而徐兗青冀和豫州淮西的淪陷,使得這些地帶成為北魏之地,雖然短期因為不服北魏統治會南下,但其根終究在北方,長遠來看必將融入北方,這樣中間地帶的流民和豪族武裝將不會南下,南方的武力資源將大幅度萎縮。比如薛安都本身出身河東大族,劉宋元嘉後期率鄉族南下,後在元嘉北伐和孝武帝時代中立功,劉子業時代升任徐州刺史後,就帶走相當多的部族武裝,而其投降北魏,這支精銳善戰的武裝就成了北魏的武裝。

再之,蕭道成及蘭陵蕭氏勢力的崛起。淮北淮西的淪陷,使得南北雙方沿淮一線對峙,而為了保衛淮南,宋明帝派蕭道成先後鎮守淮陰、廣陵,逐漸掌握了淮南的兵權。同時因為淮南鄰近淮北淮西之地,而淮北淮西之地不服北魏的豪族大姓武裝紛紛南下,而淮陰就成為了接納他們的大本營。南齊書寫道:太祖作牧淮、兗,始基霸業,恩威北被,感動三齊。青、冀豪右、崔、劉望族,先睹入雄,希風結義。這使得蕭道成的勢力大幅增強,成為其最後建齊代宋的主要依靠。

再之,南方防禦格局的結構性重組。義嘉之難前,南方的防禦格局以守衛兩淮為核心,但重點放在守衛淮北淮西。淮西方面是豫州之地,雖然豫州的治所僑置在淮南壽春,但淮西汝南之地實為核心,汝南逼近中原,進可以攻擊中原,退可以保障兩淮。而淮北方面,大本營是徐州彭城。自東晉謝玄時代開始到劉裕,再到宋文帝、宋孝武帝,彭城始終是淮北核心,是南方“威陵諸夏”的最主要據點。歷次南方對北方的攻擊,大本營始終放在彭城。而歷城(山東濟南)、東陽(山東青州)是山東方向的核心,瑕丘(山東濟寧一帶)是兗州治所,是徐州西北保障。這樣淮北四州實際上是連環相扣的。而義嘉之難後,這些地方全部失去,南方被迫沿淮重新佈防,重點佈防淮南。淮北殘存的朐山、漣口和孤島鬱洲被組合成為青冀二州,作為淮北前哨據點。而淮南原南豫州、南兗州之地及郢州部分地帶被重新分割組合。南兗州仍鎮淮陰,但部分地帶劃入南豫州;南豫州大部地帶被分割為豫州和南豫州,豫州仍鎮壽春,但壽春由原來的二線變為一線,南豫州鎮姑熟。而郢州東部地區和部分南豫州地區後來被組合為司州,治所在義陽(河南信陽)。這種重新組合後的防禦部署在劉宋末年基本形成,南齊和南梁初期一直沿用。

義嘉之亂對南北對峙的影響極為深遠,南北雙方北強南弱的格局基本被定型。若非日後北魏分裂,南方的厄運恐怕會更早到來。而可悲的是義嘉之亂對南方還不是最大的創傷。義嘉之亂南方喪失淮北淮西,但還有淮南、荊襄、漢中巴蜀,尚可以依託江淮—秦嶺防線設防,逐步緩衝敵方進攻,尚且不至於立刻滅亡。而時間僅僅八十三年後,更大規模的侯景之亂則給了南方以滅頂之災,淮南、荊襄、漢中巴蜀全部丟失,滅亡只待時間而已。

軍隊在南北方內亂中的作用

在南北朝對峙的歷史上,南方每一次內亂,都會給北魏以機會,南方也實力削弱一次。義嘉之亂丟失淮北淮西,侯景之亂更是滅頂之災。而北魏的內亂雖然也給南方提供了機會,但南方卻沒有甚至也不願抓住機會有所作為。北魏六鎮起義後,實力大減,南梁曾多次北伐,但始終沒有像樣的攻勢。陳慶之七千白袍兵北伐,雖然打到了洛陽,但爾朱榮不久即調集大軍反撲,迅速擊敗了陳慶之。日後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南梁也一直安於現狀,毫無作為,坐看東西魏高歡和宇文泰大打出手而無動於衷。

南方宋齊梁陳四代中,宋齊梁三代都是北來士族之後,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基本武裝。基本武裝的存在強弱與否直接關係其存亡。劉宋的基本武裝先是劉裕的北府兵,後來是孝武帝劉駿的部分雍州武裝。北府兵在的來源主要是江淮徐兗青三州流民,但宋初內亂及元嘉北伐,北府兵已經消磨殆盡。而劉駿起家的雍州武裝也因為義嘉之亂或死或降。蕭齊起家武裝是青齊豪右,沔北之戰青齊武裝損失殆盡,南齊壽命也就差不多了。蕭梁起家武裝是雍州豪族,然而歷次北伐及侯景之亂使得雍州豪族大多歸於消亡,南梁也不久滅亡。

相對於南方每內亂一次就弱一次,北方內亂一次反而會造就一個更強的政權,猶如一個不死鳥一樣。造成這樣的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除了南北方地利、人員、政治等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軍隊的構成因素。東晉南朝的軍隊構成主力一直是某一地的北來流民及豪族武裝,換言之即依靠的是外來人員,南方本來就民風孱弱,加上士族不樂武事,本土很難培養出能征善戰的武裝和將帥。所以南方每內亂一次,國土就縮小一次,中間地帶少一次,軍隊來源就更加稀少,軍隊就孱弱一次。而北方北魏及後來東西魏及齊周的軍隊主力始終是原有的六鎮鮮卑族騎兵武裝,南方投誠武裝充其量是帶路黨和加速器的作用。所以北方的內亂暫時削弱的是自身的凝聚力,但對軍方始終構不成根本性的決定影響。只要軍隊沒有受到根本性的影響,北方就能很快恢復實力並進一步在南北戰爭中重新掌握主動權。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4年,劉駿去世時的南北形勢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4年劉宋豫州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4年劉宋冀州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4年劉宋青州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4年劉宋徐州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4年劉宋兗州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6年義嘉之亂時劉宋局勢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71年淮北淮西已經全部淪陷後的南北形勢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88年南北形勢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97年南北形勢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64年劉宋政區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97年南齊江淮地區

義嘉之亂對南北局勢影響(2)

418年東晉司州與北雍州。419年初因關中之亂,北雍州丟失。司州地區在劉裕去世後的第二年全部丟失。

注:

地圖來源於網路上的liucheng1972以及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表格多來源於胡阿祥的《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