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出身凡家入僧家,苦做詩奴尋隱俠,讀《尋隱者不遇》之感悟

簡介寫作手法從開始就體現了一個“隱”字,松下問童子,松樹掩映之下的小孩是一隱,言師採藥去,去了山裡沒見到為二隱,只在此山中,就在這座山裡表達了三隱,雲深不知處第四隱

尋隱者不遇隱者去了哪裡

文/禪悟淨慧

僧俗本無道,只是勤苦人

無本尋師宗,年歲在何更?史記無從考,且看書者聲!

中唐時期,河北道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房山石峪口石村有一位叫賈島(779年—843年)的青年人,字閬仙,號“碣石山人。”覺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何時才有出頭之日,考取功名才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天不作美,意不隨願,落榜無計可圖之時,為餬口所累,索性削髮出家為僧,法號釋

無本

。偶遇韓愈,拜師還俗,勵志考取功名,“考勤”三十三載過去,皇榜卻悄無聲息。賈島自問何故“

無本矣?

”勵志道“

無本

”還須努力!

期間韓愈、孟郊都已故去,賈島仍在“打卡”科舉之路,皇天不負有心人,五十九歲終獲進士及第,賈島欣喜萬分。恰巧唐宣宗遊玩青龍寺,宣宗拿起島之詩稿,乘興吟誦之時,島不知錯了那根經弦,搶過詩稿後,將宣宗“訓斥”一頓。宣宗不與這廝計較,一道聖旨,貶島為長江(今四川)主簿。

無品無級芝麻小吏,島掐指一算,已六十有一,仕途如灰,感悟此生,難怪人說,“

郊寒島瘦

”果不其然,自嘆道:

身自凡家入僧家,出了僧家進俗家,畢生勤苦皆用盡,只留潔身空看花!罷!罷!罷!朝堂不容我,去尋得道人!

早聞東山有得道者,騎上一頭瘦驢,奔深山而去!便寫下了《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註釋

1,隱者:指不願為官隱居山野的高人。

2,童子:十幾歲的小孩。

3,言:代表說的意思。

4,雲深:指雲霧繚繞。

全詩解析寫作特點

翻譯/譯文

蒼松翠柏之下,我問隱者的小徒弟,你師父在家嗎?小徒弟回答道:“我師父剛剛去山中採藥去了,他只在這座山中,可是雲深林密,我也不知道他在那裡?”

寫作特點

《尋隱者不遇》在賈島詩作中,乃至唐詩中是很少見的,以問答形式來寫作的詩作。首句以“松下問童子”為提問話題,它的高妙之處沒體現出一個“我”字。後三句話均為童子所答,說明了小孩子的天真活潑可愛。

把尋隱者的焦急心情躍然紙上,畫面感特別的強烈。運用比喻的手法,將“雲深”描寫為隱士的高潔,“蒼松”則是隱士高傲的風骨。同時也道出作者對隱士的仰慕之情,全詩清新綺麗,言簡意深,情真意切,樸實無華,是一首筆簡意豐的好作品。

“松下問童子”:以詢問的形式,直接敘述了時間、地點、人物、情景以及作者的神態,看似平淡無奇但資訊量非常之大。

“言師採藥去”:把小童子的禮貌和回答做了交代,這句詩主要寫的是小童子。一個“言”字有兩種含義,一,是說小童子在向他回答,二,在這裡也有代表“他”說的意思,是一個雙關字。賈島的“詩奴”和苦吟“推敲”全部都在這裡。

“言師採藥去”:師父採藥是為自己,還是救治別人沒有說明,言外之意不用我多做解釋,一句懸壺濟世慈悲為懷,都在“採藥”中得到昇華。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小童子的回答,有肯定有比喻,把尋隱者的心情層層鋪開,從松下問童子開始,表現興致沖沖滿懷希望,言師採藥去,有些欣慰與期待,只在此山中,感覺不是多麼遙遠,心情比較安穩。雲深不知處,一下子茫然失措不知所蹤了?

寫作手法從開始就體現了一個“隱”字,松下問童子,松樹掩映之下的小孩是一隱,言師採藥去,去了山裡沒見到為二隱,只在此山中,就在這座山裡表達了三隱,雲深不知處第四隱。雲深不知處,又給讀者留下了猜想,真是意猶未盡的一首小詩!

全詩僅二十字,用字凝練簡潔,筆意情深,一問三答,白描如畫。從賈島的這首詩可以看出,一代詩僧文學功底了得,是抒情詩中的典範,文學藝術性是非常高超的。

讀後感想

賈島一生鬱郁不得志,窮苦潦倒,他去世時僅有一驢一行囊和一堆詩稿,這是他全部家當,清身而來潔身而去,不免為詩僧的結局感到惋惜。

《尋隱者不遇》告訴我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欲速而不達,就作者此次尋訪高人來說,最終無奈而歸,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賈島為什麼要去尋隱者呢?他是看破紅塵了嗎?如果說他看破紅塵,應該是在青龍寺時,就應該有的。他還俗是為了功名,由此來說詩僧賈島什麼也沒放下,他還是一個普通的凡人。

賈島此次尋訪隱者,目的是什麼呢?我想經過六十歲年的風風雨雨顛沛流離,他嚐盡了辛酸苦辣,主要還是懷才不遇,備受打擊對朝廷失去了信心。

尋隱他是在求道,求得精神上的解脫。《尋隱者不遇》說明了他想重新歸隱,從此不聞世事。這是那個時代文人共同思想,也是他們生不逢時的無奈體現。

簡單生活,簡單做人,是詩僧賈島的人生指南,從《尋隱者不遇》詩的境界來說,他是告訴我,慾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到什麼時候,有個良好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