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簡介想要喚醒孩子的內力覺醒,給他們更多掌控感的體驗,童年時讓他們更多自由的玩耍,父母更少去控制他們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力覺醒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自驅力是人類與人俱來的能力。正是有自驅的基因,人類才能不斷探索發現,學習進化。

初生嬰兒還睜不開眼睛,就伸手到處探索,抓抓這個,摸摸那個。與生俱來的自驅力,驅使他們去了解這個陌生的世界。

後來發生什麼了呢?舉個例子,家長和學校試圖去“引導”他們學習——透過懲罰或者獎勵的方式,誘導他們取得更高的成績,更好的排名。

原來那些內在的驅動力,就被外在的動機所取代。

斯坦福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著名的“畫畫實驗”。他們招募了51個年齡在3到4歲的學齡前兒童,所有參與研究的兒童都對繪畫十分感興趣。

孩子們被隨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其中一個小組中,孩子們被告知,如果他們自覺畫畫,就會得到一份帶有金色印章和緞帶的證書;另外一個小組,孩子們被告知不會有任何獎勵。

實驗的結果顯示,在有獎勵的情況下,孩子們自發繪畫的興趣反而下降了,而那些沒有獎勵期許的孩子,自發作畫的時間明顯比較長,畫的畫也更有美感。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孩子缺乏自驅力的隱患,遠遠不止學習成績不好,父母操心這一點。

絕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獨立、自主、有責任心、能夠自我驅動的人。但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聞獲得的資訊,恰恰跟這種期望背道而馳。

北大任職的精神科醫生徐凱文就說,現在的孩子患了“空心病”,很多都是很優秀的孩子,很乖的學生。但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而是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大洋彼岸的孩子問題一樣突出。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和奈德·約翰遜在《自我驅動的孩子》一書中提出,我們正在養育最焦慮的一代孩子。

兩位作者提出,美國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與孩子和青少年壓力相關的精神障礙就不斷上升,包括焦慮、抑鬱和自我傷害。在過去10年,這種現象尤其呈現加速上升。

他們認為,這一代孩子壓力增長的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控感的降低。

想想是不是這麼一回事?這一代家長是空前負責的家長,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嚴陣以待,孩子入學、升學、大學畢業,乃至找工作結婚,每一個環節都有父母精準規劃的影子。有多少事是孩子們自動發起的?他們只需要乖乖執行父母給他們制定的行程。

在諮詢中,斯蒂克斯魯德和約翰遜卻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他們的動機模式都處在極端狀態。要麼偏執地想要成功,要麼覺得一切努力都毫無意義。很多孩子都覺得自己很累,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或者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什麼發言權。

總之,他們大都覺得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控制感。

01 缺乏掌控感的孩子,都玩得太少了

為什麼這些孩子會覺得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控制感呢?

作者分析了很多原因,比如孩子,比如睡眠不足、社交媒體的壓力、來自同伴的壓力等等,但歸根到底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孩子玩的更少了。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根據人類進化學的解釋,人類有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更漫長的童年,這是進化的需要。人類需要兒童期的混亂、無序來探索這個的世界,應對多變的氣候變化。童年的孩子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們的好奇心,探索心和強烈的玩的意願,是自然選擇塑造的。

在玩耍中,孩子們學會了長期生存的關鍵技巧。比如他們用身體的方式玩,追逐打鬧,由此發展他們協調的肢體動作,訓練大腦和身體的反饋。他們玩各種遊戲,躲貓貓之類,從而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恆常性。有時候他們會玩一些危險的遊戲,在黑暗中前進,他們學會了如何克服恐懼,獲得勇氣。他們透過玩過家家,掌握協商和溝通的能力。

他們在玩耍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感,而控制感是他們內在動力的源泉。在自由自在,毫無目的的玩耍中,孩子們的內力在逐漸覺醒。

但可惜的是,這樣進化史美好的存在——混亂的童年,卻被精密的、有序的現代教育“理清”了頭緒。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02 選擇權,給孩子更多掌控感

說到這裡,其實解決方法已經呼之欲出了。想要喚醒孩子的內力覺醒,給他們更多掌控感的體驗,童年時讓他們更多自由的玩耍,父母更少去控制他們。

還有一個增加孩子控制感的辦法就是增加選項。讓孩子接受一件事情的竅門時給他幾個選擇。

上週我帶孩子去遊樂場玩,臨走時他鬧著還要玩一會,但再不走末班車就要開走了。無論我怎麼解釋,他回答就只有一句話“不嘛,我還要玩一會兒。”

最後我給他出了一個選擇題:你想要走著去車站,還是跑著去車站,或者滾著去車站?

小朋友噗嗤一下笑出來,可能是想到滾過去的樣子怪可笑的。他說:我要跑著去車站。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在可能的範圍內增加選項,會讓孩子感覺好受些,因為總有些事情,他能夠控制了。進入青春期,孩子可能會更叛逆,什麼事都跟父母對著幹,就是為了證明“我能控制我自己了,你管不了我了”。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父母也是一樣的,也需要選擇權,增加自己的控制感。試試看雙方都給對方几個選項,事情會不會就不那麼複雜了。

大部分父母自以為是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無時無刻的管控著孩子的方方面面,從寫作業、安排課外活動、到交朋友,生怕出一點差錯。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過度控制孩子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和內在驅動力的形成。

但問題的關鍵是,你越想控制孩子,情況就會越失控。要相信有些事情你能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而你應該只關注你能控制的東西。

那麼家長們要注意了,請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給孩子建立多元的體驗,看到多元的世界,從而對自我的定位有著更豐富的定義。

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方式可供參考:

第一:在家庭中,建立閱讀討論氛圍。

閱讀是一種極其簡潔的,可以讓孩子看到不同的人生,世界的方式。

家庭能夠建立環境,同時,在討論中,深化對世界的思考和認知,將對孩子,特別是青少年探索世界形成非常好的支援。

第二:增加戶外的非“課外班”時間的活動,探索。

當一個人的主要時間都在“學習”的時候,會價值觀單一。

孩子的性格發展,思維拓展都會受限。家庭可以透過旅行,徒步,爬山,騎行等方式,來建立孩子的內在韌性。

第三:關注青少年的興趣,並提供無條件的支援。

當青少年對某個事情感興趣的時候,很有可能,周圍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不靠譜”。

而父母的信任和支援,將極大的推動他們去相信自己,並不斷挑戰自我。

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覺醒,做好這3件事就夠了

在內驅力發展中,我們如果能夠給青少年提供多元的不同的體驗,他們的探索,思考,實踐將成為未來他們面對複雜世界的有力武器。

*宣告:本文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絡處理,我們將立即更正和刪除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好文歡迎關注公眾號【核桃程式設計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