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天成玉文化|何為“玉德”?

簡介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謂之“忠”,人人皆珍之愛之,可謂之“道”,等等,這些美德作為君子的必備條件,人人佩玉以潔身明志,“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也是必然

比德於玉,溫潤而澤是什麼意思

自古以來,人們便從潛意識裡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等優良的傳統觀念。國人對玉石的偏愛,更甚於黃金,古人以玉為師,以玉為友,學習其高尚的品德。但如今,又有幾個人熟知“玉德”呢?

天成玉文化|何為“玉德”?

張景玉老師作品

孔子有“玉德說”。《禮記·聘義》載孔子曰: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學說認為君子應“比德於玉”,玉光潔溫潤,可謂之“仁”;不易折斷,且斷後不會割傷肌膚,可謂之“義”;佩掛起來整齊有序,可謂之“禮”;擊其聲音清越優美,可謂之“樂”;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謂之“忠”,人人皆珍之愛之,可謂之“道”,等等,這些美德作為君子的必備條件,人人佩玉以潔身明志,“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也是必然。

這是利用玉的自然表徵,形象地解釋人們的品德和操行,從儒學理論的角度,闡明玉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品德,作為儒家道德規範的大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並不僅僅是君王,而是小人相對立的正派的、有教養的人物,凡是君子才有資格佩玉,擴大了佩玉人的社會階層,有它的進步意義。

天成玉文化|何為“玉德”?

張景玉老師作品

玉德,顧名思義,是玉文化中倫理道德方面的領域,屬於社會美、精神美的範疇。玉德提出於奴隸社會後期的春秋時代,到了獨尊儒術的漢代。許慎改變了孔子的十一德,認為玉有五德,即玉為仁愛、忠義、智慧、勇敢、廉潔的象徵,這是歷史上玉德的最後詮釋,給玉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永葆青春。

天成玉文化|何為“玉德”?

張景玉老師作品

在現代著名玉雕大師張景玉,尊崇孔子的玉德說,在他雕刻每一個作品中深深地體現出來。張景玉老師尊重每一塊玉料原始之美,最大程度的把玉料其本身體現的淋漓盡致。張景玉老師雕刻的每一個作品都栩栩如生,賦予每一個玉雕生命,以玉為友把人人皆珍之愛之,可謂之“道”,等等,這些美德體現在自己的玉雕之中,張景玉老師的每一塊玉雕,大家看了都喜愛萬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