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技術派|印潛射導彈成功三連射,限於射程僅具區域核威懾力

簡介K-15導彈:設計特立獨行,射程僅750千米20世紀90年代印度就嘗試研製潛射彈道導彈,不過當時印度“烈火”導彈尚未研製成功,手中只有基於液體推進劑的“大地”導彈,技術基礎比較薄弱,並且印度也無法獲得或突破常溫液體推進劑的長期儲存技術,研製

導彈為什麼連射三發

日前,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K-15“大洋”國產潛射彈道導彈在印度海軍驗收期間,成功在“殲敵者”號彈道導彈核潛艇上進行了三次試射,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次海軍驗收試驗在距離維薩卡帕特南港約10公里的海域進行,第一階段試射了2枚導彈,第二階段試射了1枚全作戰構型K-15導彈,3枚導彈全部試射成功。印度媒體報道稱,所有導彈都是從水下近20米深的潛艇發射,發射後完全按照預定的軌跡飛行,最終以高精度命中目標。

海軍驗收試驗的成功完成,意味著印度海基核力量正式擁有作戰能力,成為繼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後,第六個擁有以核潛艇為基礎的海基核力量。但限於K-15導彈的效能,印度的海基核力量實力只能在六個國家中敬陪末座。

技術派|印潛射導彈成功三連射,限於射程僅具區域核威懾力

在水下試驗平臺進行試射的K-15導彈。

K-15導彈:設計特立獨行,射程僅750千米

20世紀90年代印度就嘗試研製潛射彈道導彈,不過當時印度“烈火”導彈尚未研製成功,手中只有基於液體推進劑的“大地”導彈,技術基礎比較薄弱,並且印度也無法獲得或突破常溫液體推進劑的長期儲存技術,研製中程以上的潛射彈道導彈存在著幾乎是不可逾越的技術困難。印度曾向俄羅斯求助,但俄羅斯只同意租借核潛艇,但拒絕提供潛射彈道導彈的技術,外購無門的情況下,印度不得不獨立研製潛射彈道導彈。

為此,印度海軍投資研製了“大地”-3短程彈道導彈,其第一級使用了固體推進劑,不過第二級仍然是液體推進劑。“大地”-3導彈並不適合潛艇使用。事實上印度海軍只把它部署在“蘇坎亞”級巡邏艦上進行海上環境的發射試驗,整套水面戰艦彈道導彈發射系統被稱為“丹奴什”(Dhanush),雖然2002年以後一系列發射試驗中不斷獲得成功,但印度海軍沒有進行實際部署。“丹奴什”系統實戰意義不大,一艘巡邏艦一次只能發射1枚導彈,並且完全不具備潛射方式的隱蔽性。

K-15導彈的設計相當獨特,雖然射程為750千米,但它是一種二級固體彈道導彈,而且第一級質量和長度都不大,燃燒時間也很短。K-15導彈的長度約為10。2米,其中第一級彈體長只有2米,第二級彈體長度約6米,儀器艙長度約0。9米,彈頭長度約1。3米。K-15導彈的直徑為0。74米,導彈的長徑比達到了13。8,這樣的長徑比設計在潛射導彈中是很少見的,常規的短程彈道導彈一般為單級火箭發動機,而且長徑比較小,而潛射導彈受制於潛艇的艇殼直徑,要求儘可能短的長度。K-15導彈的質量約6噸,其中第一級質量約1。3噸其中包括1噸的推進劑,燃燒時間僅有16秒,第二級質量3。6噸,其中推進劑約3噸,燃燒時間超過40秒,更像是一種帶助推器的彈道導彈。

技術派|印潛射導彈成功三連射,限於射程僅具區域核威懾力

“丹奴什”系統實戰意義不大,一艘巡邏艦一次只能發射1枚導彈,並且完全不具備潛射方式的隱蔽性。

K-15導彈的設計實在過於怪異,這種第一級小而第二級大的固體發動機系統設計,明顯偏離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推算出的最最佳化設計。合理的解釋是,印度科研人員想盡量提高K-15導彈的射程,但如果完全讓“大地”3導彈“下海”,其350千米左右的射程無法滿足要求,只能增加一個助推段提高射程。 值得一提的是,K-15導彈還有一個別具一格的設計——配備了控制舵面和彈翼,具有獨特的結合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半彈道飛行方式,其彈道頂點最高只有50千米,典型飛行高度只有33千米左右,全程大氣層內飛行具有很強的機動能力和突防能力。

該導彈是印度國產第一種核潛艇“殲敵者”級的主要武器,首艇“殲敵者”號於2009年7月26日下水,2016年8月交付部隊。該潛艇配備了4個導彈發射筒,每個導彈發射筒可容納3個內徑更小,用於發射K-15的導彈發射筒。印度海軍計劃建造6艘“殲敵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2017年12月,“殲敵者”級潛艇的二號艇“阿里達曼”號低調下水。“阿里達曼”號相對於首艘艇“殲敵者”有較大的改進,噸位略有增加,核反應堆功率也相應進行了提升,以保持原有的機動性。潛艇最大的變化出現在艇載武器上,“阿里達曼”號的導彈發射管從“殲敵者”號的4個增加到8個,並且可以使用射程更遠的K-4潛射導彈,而非“殲敵者”號上使用的K-15導彈,火力密度和打擊範圍翻了一番。

技術派|印潛射導彈成功三連射,限於射程僅具區域核威懾力

K-15導彈已經發展出了陸基型號,用於取代“烈火”-1導彈。

K-4導彈:射程大幅提升,覆蓋亞洲大部分割槽域

K-4導彈是印度K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的一員,也是印度“導彈之父”卡拉姆負責的專案之一。該導彈應用了“烈火”系列導彈的研製和技術成果,不過從目前的報道看,K-4並不是“烈火”下海的簡單產物。相比於體積龐大的“烈火”-3型陸基彈道導彈而言,K-4型潛射彈道導彈是一種更小和更先進的導彈。

綜合多方資訊,K-4型導彈的長度約為10米,直徑約1。3米,發射質量約20噸,可攜帶1噸的核彈頭,最大射程約3500千米。有些報道稱,K-4導彈的基本型號質量17噸,可攜帶2。5噸的彈頭。考慮到K-4導彈與 “烈火3”導彈千絲萬縷的關係,1噸投擲質量的可信度要高得多。總的說來,K-4型潛射導彈的效能指標看起來很像是中國第一代潛射導彈“巨浪”-1的現代化改進版本,這也符合印度的實際技術能力。印度媒體此前報道稱,K-4有一種發展型號K-4 Mark II,其長度增加到12米,最大射程增加到5000千米。

K-4導彈公開以來,就受到印度媒體的高度重視,不過在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的高度保密措施之下,外界並沒有可靠的資訊和資料。該導彈原計劃在2013年進行首次發射試驗,但由於技術原因幾經推遲,直到2014年3月24日才進行首次發射試驗。K-4導彈也融合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特點,可以在大氣層內進行高超音速飛行,從而增強突防能力和射程。這種半彈道飛行方式,已經在K-15導彈上得到了驗證,這或許也是DRDO聲稱K-15導彈的試驗為K-4導彈奠定基礎的一個原因。

技術派|印潛射導彈成功三連射,限於射程僅具區域核威懾力

印度媒體刊登的K-4導彈和K-15導彈對比圖,K-4導彈直徑更大,射程也更遠。

根據DRDO的規劃,K-4導彈計劃在2017年服役。不過從目前的進度看,該導彈沒有如期服役。2016年,K-4潛射導彈完成了與“殲敵者”級潛艇首次匹配發射試驗,但在2017年的試射並不順利。在當年12月17日的試驗中,該導彈未能從水下浮筒中成功發射,最終試驗以失敗告終。據悉,在測試過程中導彈始終沒有被啟用,最終發射命令發出後電池耗盡,導彈留在浮筒中。更糟糕的是,科研人員甚至無法從發射失敗後的試驗浮筒中取回導彈,這也引發對該專案的安全擔憂。

與K-15導彈相比,K-4導彈發射質量更大,擁有更遠的實際射程和投擲能力,它將使印度海軍在遠離海岸線的藍水中具備打擊巴基斯坦和中國內陸的能力,對增強印度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使用的靈活性,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是印度水下核威懾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但該導彈研製並不順利,印度海基核力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得依靠射程有限的K-15導彈。

技術派|印潛射導彈成功三連射,限於射程僅具區域核威懾力

“殲敵者”號潛艇,K-15導彈成功完成海軍驗收意味著印度自此將擁有海基核力量。

K-4導彈的基本型號射程3500千米,改進型號也只有5000千米,這對威懾巴基斯坦早已綽綽有餘,也足以覆蓋中國全境,但該導彈無法滿足印度的大國雄心。印度還在規劃研製射程更遠的K-5型導彈,據稱其射程至少為6000千米,參照K-15、K-4等潛射導彈原始指標到實際指標的增長分析,K-5潛射導彈研製完成並交付服役時,其射程恐怕要達到8000千米左右,這不僅是為了和K-4導彈拉開檔次,更是為了滿足印度打造全球核威懾能力的需求,讓印度成為核俱樂部中不可小視的一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