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簡介1956年3月至l0月,並區並鄉、平陽縣設水頭、山門、宜山、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8區,城關、鰲江、礬山3直屬鎮,116個鄉鎮

平陽鰲江郵編多少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鰲江鎮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1933年鰲江建鎮,不同歷史時期的鰲江建制及地名、村莊

文:

光明人家

鰲江,古稱江口鎮(唐代),據今最早歷史已有1160多年(見圓珍和尚入唐記,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是浙南閩北地區一個區域中心名鎮,由於歷史上建制多次變更,其行政區劃範圍也隨著不斷變化。目前,鰲江鎮的行政區劃範圍相當與歷史上的宋、元、明、清時期的慕賢東鄉(小部分)、西鄉(大部分)、鳳林鄉(大部分)和錢倉鎮,民國時期的小南鄉、小南區,解放後的小南區、鰲江區的行政範圍。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因歷史資料的缺乏,今鰲江轄鎮地在北宋之前具體歸屬已無法考證。但寫於北宋太平興國中的《太平寰宇記》和寫於北宋、元豐年間的《元豐九域志》,有關平陽縣10鄉,只記鄉數,未具體列鄉名。鰲江目前所轄的錢倉(前倉)有所記載。慕賢西鄉也有所記載。直至清末,這些鄉(鎮)名基本不變。而此前一百年,北宋太平興國間(

公元976-984年

)平陽縣為十一鄉。雖鄉名不可知,但據歷代地域設定基本相承推論,一千多年前,已有目前鰲江所轄的前倉、慕賢西鄉、東鄉、鳳林鄉等的地域名稱了。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在北宋溫州名士許景衡的《橫塘集》裡的《蔡君濟墓誌銘》和溫州名儒周行己《浮沚集》的《蔡君寶墓誌銘》中載,已有慕賢西鄉(西鄉大奧,今鰲江鎮大岙底)鄉名記載。據此,今鰲江鎮地屬慕賢西鄉無疑,而前倉(錢倉)則為北宋溫州四大名鎮之一。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南宋-元時期平陽著名詩人林景熙撰於元大德年間的《平陽縣治記》載:“(平陽)為鄉十,都五十四。”但鄉名不詳。而從其他據金石文字及有關著述文字中,上10鄉中有慕賢東鄉、西鄉、錢倉鎮、鳳林鄉等記載。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據文獻記載,宋元時期,鰲江區域內有地名記載有:石床裡(今厚垟-豐山)、嶼門裡(今鄭家墩一帶)、境江裡(今埭頭一帶)、臘田裡(今藍田)、道源裡(今桃源屬蕭江)。另據明-弘治、萬曆《溫州府志》載,慕賢東鄉、西鄉、鳳林鄉為平陽縣十鄉之一,錢倉鎮為明代平陽主要的集鎮。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明-隆慶《平陽縣誌》載,平陽縣計七隅,十鄉,五十一都,二鎮。慕賢東鄉、西鄉、鳳林鄉為十鄉之一。二鎮,一為錢倉鎮,一為金鄉鎮。而鰲江之最早名稱的出現,是在明、弘治壬子(1542)平陽縣令包瑜寫的《重節堂記》:

“婦為

鰲江

陳氏,年二十五,生二子,俱在髫齡,亦霜居撫子,以完其節。

文中鰲江,當是因江而得名的江邊一村莊,是否現在的鰲江鎮,已不可知,因為清、乾隆《平陽縣誌》中尚無村名的記載。據此文獻,鰲江鎮名有資料可考的,此為最早,距今近500年曆史。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清順治十八年(1661),清廷嚴命平陽縣慕賢東鄉、西鄉等地沿海居民內遷十餘里,扦木為界,界外房屋一律燒燬,荒蕪人煙。一直到康熙22年(1683)復慕賢東鄉、西鄉等界外地,逐後,鰲江沿海有福建、樂清、永嘉等地來人居住。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清、康熙《平陽縣誌》載,慕賢東鄉、西鄉、鳳林鄉仍為平陽縣十鄉之一,錢倉鎮仍為二鎮之一。乾隆《平陽縣誌》與康熙《平陽縣誌》同。此後至清末,行政區劃不變。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頒佈城鎮鄉自治章程,規定府、廳、州、縣衙門所在地的城廂地方為城,其他市鎮村落地方人口五萬以上為鎮,人口未滿五萬者為鄉。宣統三年(1911)平陽縣劃定自治區域為一城,四鎮,三鄉。小南鄉為三鄉之一。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中華民國成立後,仍沿宣統三年劃定的自治區域。

民國21年(1932),平陽縣設6區。192鄉,21鎮。鰲江屬小南區。24年(1935),改行縣與鄉鎮二級制,撤區公所,設定區署,代行縣政府職權。平陽縣設6區,鰲江鎮屬第二區(小南)。

此時鰲江(區)管轄範圍,據劉紹寬編纂民國《平陽縣誌》,小南鄉包括: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八都 11村:夾嶼、暘岙、鸛巢、塘下、豐山、安陽、象山、嶼門、[增原陽、蔡家山、塘邊。

九都 10村:下程、江口、墨城、嶼門、[增三沙、四沙、河口、下廠、豐山(下豐山)。

十二都 7村:藍田、陳絳(陳家殿、蓮池)、荊溪、環溪、[增塘邊(西塘)、大岙底、鰲江(艫艚頭、古鰲頭)。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十三都 11村:橫浦、垂楊、柳嘉陽、山陽(錢浦)、[增徐家站、世橋、柳莊、埭頭、錢倉、三大廠、鰲江。

十七都 15村:石井、塘川、梅浦、奇石、箭岙、半嶺、[增金莊、羅陽、龍山頭、石壁頭、梅岙、東陽、石佛山、方家坑、巖庵。

十八都 9村:鳳尾山(施洋)、黃岙、曹堡、鐵場、島橋頭(梅溪)、溪頭、[增清溪、書閣、蘇家嶺。

十九都 1村: 道源(桃源,現屬蕭江鎮)。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民國22年(1933)鰲江鎮正式建鎮,因屬平陽縣鰲江區(舊稱小南區)。是為浙南閩北區域中心城鎮和對外開放交流港口,時稱“中國古鰲頭”、“甌閩小上海”。鰲江因此成為一個繁榮的港口。鰲江建鎮在鰲江發展歷史上,在當時是開天闢地大事情,在浙南閩北地區可與1927年上海建市有的一比。尤其值得大寫一筆,當時,其地位與作用與溫州相當。

民國36年(1947)平陽縣有城區、萬全、鰲江、北港、江南、南港、蒲門(馬站區更名)7區,56鄉鎮,946保,10748甲。鰲江鎮屬鰲江區(小南)。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解放初期,基本沿用舊(民國)政權的行政區劃。1949年8月前,平陽縣轄萬全、鰲江、北港、南雁、江南、南港6區。鰲江鎮屬鰲江區 。

1950年5月,進行劃區建鄉。平陽縣設萬全、鰲江、北港、麻步、山門、睦源、宜山、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12區,1直屬鎮,151鄉(鎮)。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1956年3月至l0月,並區並鄉、平陽縣設水頭、山門、宜山、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8區,城關、鰲江、礬山3直屬鎮,116個鄉鎮。鰲江鎮屬直屬鎮。

1958年9月至11月,平陽縣實現人民公社化,撤銷區建制和直屬鎮,先後成立鋼城、萬全、鰲江、麻步、水頭、騰蛟、山門、宜山、金鄉、錢庫、靈溪、橋墩、藻溪、礬山、馬站、赤溪16人民公社。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1961年9月,恢復區公所(城關、鰲江、礬山3個直屬鎮不變)。至1962年1月,生產大隊全部改為公社。平陽縣共有137公社。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1965年,鰲江區:梅源、塘川、西塘、下廠、墨城、西灣、梅溪、錢倉、雁門、務垟、種玉、河口、南麂。鰲江鎮屬直屬鎮。

1985年,經浙江省政府批淮,將原屬於鰲江區的下廠、雁門兩個鄉和種玉鄉的柳下村、東河村及河口鄉的下埋村劃入鰲江鎮,全鎮面積比原來擴大了3倍。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1992年,撤區擴鎮並鄉,原屬鰲江區的墨城、河口、種玉三個鄉併入鰲江鎮,鰲江鎮面積擴大到49平方公里。全鎮轄11個辦事處,100個行政村,16個居民區,人口10。5萬。

2000年4月,浙江省政府批覆鰲江鎮區劃建制調整方案。撤銷務垟鄉建制,併入鰲江鎮,同時將錢倉鎮的上源、黃山、西嶺等18個行政村劃歸鰲江鎮。此時,鰲江鎮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13萬多人,轄11個辦事處,97個行政村、16個居民區。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2011年4月,經浙江省政府批准,撤銷錢倉、南麂、西灣、梅溪、梅源五個鄉鎮建制,併入鰲江鎮,鰲江鎮基本上屬於歷史上鰲江區(小南)行政區劃範圍(缺19都桃源,屬蕭江鎮)。2011年5月,經溫州市政府批准,成立鰲江新區功能區,實行“區鎮合一”的管理模式。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2015年區劃調整,西灣、南麂劃出。鰲江鎮轄區面積164。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近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30多萬(戶籍人口19。79萬),下轄10個城鄉社群、99個村(居)。是浙江省首批27個試點小城市和國家級重點小城鎮。

2019年4月鰲江鎮完成新的行政村規模最佳化調整,鰲江鎮從原有行政村91個,調整為60個,涉及調整行政村41個,其中20個行政村實行合併調整,21個行政村實行改居調整,調整後全鎮行政村減少31個,撤併率34。06%。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鰲江鎮是溫州南部和平陽縣的經濟、交通中心,位於長三角與海西經濟區的重要節點,高鐵、高速、國道穿境而過,擁有二級火車站和浙江省五大聯運港鰲江港,設有海關、商檢、口岸等涉外機構。是浙江省27個試點小城市中唯一擁有“水、公、鐵”現代立體交通樞紐中心城鎮。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參考:歷代平陽縣誌、平陽地名志、平陽地名網、行政區劃網等。

溫州平陽鰲江歷史建置範圍略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