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睡覺不解乏、注意力難集中……你有“慢疲勞”嗎?

簡介食療原則當以補養氣血,健運脾胃為主,可選用下列藥膳食療方:黃芪珍茵炒牛柳珍菌100克,牛柳250克,黃芪50克,雙耳100克,青椒、紅椒各20克,蔥段、薑片、紅酒、精鹽、味精、白糖、植物油各適量

睡完不解乏是什麼病

原標題:睡覺不解乏、注意力難集中……你有“慢疲勞”嗎?

常常感覺疲倦、腰痠腿疼、注意力集中不起來,稍一運動就累得厲害,平時睡得挺多卻不解乏,可是去醫院做個全身體檢卻又無重大異常發現……很多人常常自問“我到底是怎麼了?”

其實,如果生活中你總是感到疲勞,還不能透過充足的睡眠調理好,那你可能已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徵——簡稱慢疲勞。

據上海中醫藥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副教授孫麗紅介紹,國際醫學界公認的慢疲勞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是持續或反覆出現原因不明的嚴重疲勞,病史不少於6個月,且患者目前職業能力、接受教育能力、個人生活及社會活動能力較患病前有明顯下降,休息後不能緩解;

第二患者需同時至少具備下列8項中的4項: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頸部僵直或腋窩淋巴結腫大;肌肉疼痛;多發性關節痛;反覆頭痛;睡眠質量不佳,醒後不輕鬆;勞累後肌痛。

根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坐班族是慢疲勞發作的重災區。另外,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精神壓力過大者、獨生者與寂寞者及中老年人也都是慢性疲勞綜合徵的高發人群。

孫麗紅表示,現代醫學對於慢性疲勞綜合徵的病因尚不明確,但一般認為,慢疲勞可能與長期過度勞累、精神緊張,以及飲食不合理、生活不規律有關,在這些因素的協同作用下,造成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亂,而臨床上常表現為低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以及失眠和多種精神神經症狀。

慢疲勞可從神勞病調理慢性疲勞綜合徵是體質下降、慢性疾病多發的前奏。現代醫學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也缺乏根本的治療方法,但中醫調理卻對此症頗有療效。

中醫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症狀,是因為人體陰陽失調、臟腑氣血失調所致。根據中醫診斷學和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慢性疲勞綜合徵一般可歸屬為中醫學的鬱證與虛勞範疇。鬱證多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起,病機多為氣機鬱滯;而虛勞有五:肺勞損氣,脾勞損食,心勞損神,肝勞損血,腎勞損精。中醫理論中所講的心主神明,即是指心勞損神,是由於長期緊張、憂思過度、陰陽失調、神氣虧虛的症候,並將其定義為神勞病。所以,從狹義來講,神勞病與慢性疲勞綜合徵最為相似,調理慢疲勞就可以從調理神勞病方面得以借鑑。

慢疲勞的藥膳療法

慢疲勞在中醫可分為氣血虧虛型、肝鬱脾虛型、心脾兩虛型等三類。孫麗紅介紹,除了施以方藥和針灸、敷貼療法外,藥膳也是調理慢疲勞的好方法。

氣血虧虛型

主要表現:疲乏無力,動則加劇,面色蒼白,唇甲不華,心悸失眠,神疲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脈細弱。食療原則當以補養氣血,健運脾胃為主,可選用下列藥膳食療方:

黃芪珍茵炒牛柳

珍菌100克,牛柳250克,黃芪50克,雙耳100克,青椒、紅椒各20克,蔥段、薑片、紅酒、精鹽、味精、白糖、植物油各適量。將牛柳、黃芪、雙耳放油鍋中滑散,倒出瀝油備用;珍菌洗淨後加鹽入沸水鍋中煮熟,倒出瀝水備用;青椒、紅椒切成片;鍋內留少許底油,加薑片、蔥段,煸香後加青椒片、紅椒片、珍菌、牛柳、精鹽、味精、白糖,翻炒1分鐘即成。

本品有氣血雙補、益氣和血之效,能抗疲勞,強筋骨,調血脂,防疲勞,增強免疫力,可防治虛損消瘦、消渴、脾虛便溏、肢體浮腫、精神疲憊、四肢無力、氣短懶言、腰腿痠痛等病症,適宜疲勞綜合徵、貧血、病後及術後體虛、脂肪肝、血脂異常患者食用。注意:瘡毒、溼疹、瘙癢症者忌食。(以上藥膳所用的藥,多為補氣藥。如果要氣血雙補,可在上述配方中加。)

肝鬱脾虛型

主要表現:疲乏無力,頭暈心悸,胸脅脹滿,納呆腹脹,或腹痛欲瀉,瀉後痛減,舌淡苔簿白,脈弦。食療原則當以疏肝解鬱,健脾養血為主,可選用下列藥膳食療方:

柴胡當歸綠魚丸

菠菜250克,淨青魚肉500克,柴胡6克,當歸10克,黑芝麻粉30克,精鹽、雞精、豬油、溼澱粉、高湯各適量。將菠菜洗淨,入沸水鍋中與柴胡、當歸一起焯10秒鐘,撈出入攪拌器中打成汁;青魚肉用粉碎機打成泥狀,加黑芝麻粉、精鹽及少許豬油,順一方向打至上勁,入冷水鍋下黑芝麻魚丸,中小火煮熟;高湯燒開,加精鹽、雞精及菠菜汁適量,勾芡,下魚丸即成。

此菜養血柔肝,益腎補鈣,健脾利水,疏肝解鬱,可抗疲勞,適宜亞健康人群四季調補,尤其適合夏末秋初調養,可防治面黃無華、記憶力減退、貧血等病症,也適宜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症、功能性浮腫、視物模糊、腳軟無力患者食用。不過,結石患者忌食,脾胃虛寒之人不宜多食。(肝鬱脾虛型的藥膳,配方中除健脾的藥外,應合有疏肝理氣的藥。可酌加香附、佛手、木香、蘇梗等。)

心脾兩虛型

主要表現:疲乏無力,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脈細弱。當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為治,可選用下列藥膳食療方:

1、歸脾麥片粥

黨參、黃芪各15克,當歸、棗仁、甘草各10克,丹參12克,桂枝5克,麥片6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枚。黨參、黃芪、當歸、棗仁、甘草、丹參、桂枝置清水內浸1小時後撈出,加水1000毫升,煎煮後取汁去渣;將麥片、桂圓肉、大棗(劈開)入藥汁中,共煮成粥,每日服2次。

2、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生薑各30克,羊肉250克,調味品適量。羊肉洗淨,切成小塊,用滾水焯去羊肉腥味;當歸、生薑洗淨;將焯過的羊肉及生薑、當歸全部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燉2~3小時,入調味品即可食用。(此藥膳更適合於血虛者,對產後血虛更為適宜。)

3、白朮茯苓基圍蝦

白朮30克,當歸、茯苓各15克,基圍蝦500克,麥冬、精鹽、雞精、八角、花椒、生薑片、蔥段、麻油各適量。沸水鍋內加精鹽、八角、花椒、生薑、蔥段、雞精和白朮、當歸、茯苓,將基圍蝦放入燙20秒,撈出備用;淨鍋1只,加水燒沸,放入浸泡過的麥冬,煮30分鐘,然後放入基圍蝦浸泡,等水轉涼後加保鮮膜放冰箱冷藏2小時,取出裝盤,淋上麻油即成。

此菜益氣健脾,養血安神,氣血雙補,補鈣壯骨,可防慢性疲勞。適宜夏秋口乾舌燥、鼻咽乾燥、性慾減退等病症,也適合心脾兩虛引起的心悸、怔忡,以及心陰虛引起的失眠症。

(傅文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