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簡介不僅是吃月餅和祭月賞月,觀潮、猜謎、吃甜薯、賞桂花和飲用桂花酒、豎中秋、扎燈籠、玩花燈、耍祿仔、燒斗香、舞火龍、燒寶塔燈、玩兔爺、聽香、追月拜祖先,都是中秋節的一些傳統習俗

八月十五應注意什麼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快到了,網友們再次開始在朋友圈曬自己收到的月餅了。不過對於這個傳統節日,你真的足夠了解嗎?除了吃月餅賞月,中秋節還有什麼習俗、講究和忌諱呢?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冰鏡懸天,祭拜月神

說到關於月亮的傳說,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

可謂是“耳熟能詳”,不過中秋節的起源,卻不是后羿看月亮思念嫦娥,也不是因為人們發現月亮裡有個人在瘋狂砍樹。中秋節其實是由

古代的“祭月節”逐步演變來的。

“祭月”這一習俗,蓋因我國古代部分地區的人民是

非常崇拜月神,

每到秋分時節,他們就會恭恭敬敬地準備好祭祀用品,誠心誠意祭拜月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古人無疑是浪漫的,男女在熱戀時期,往往都會在月下盟誓定情,他們希望在月神的保佑下,幸福長久。當然了,古人崇拜月神也不僅僅是為了男歡女愛和浪漫,在古人的認知中,

月亮作為夜晚懸於天際的天體,和太陽的重要性一樣。

天體崇拜思想

的加持下,月亮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古人秋分祭月時,往往都會拿出當年品質最好的蔬菜瓜果,以求月神保佑自己來年的收成一樣好。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禮俗變遷,中秋弄月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

中國進入漢朝時期。

這個朝代的出現對中國後續發展其實有著重大意義,因為漢代時期,中國

南北方的經濟文化開始不斷交融,

也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祭月。可以說

“祭月”這個禮俗就是從漢代開始逐漸普及的。

且與此同時,賞月和頌月的習俗也開始出現。

最值得一提的是,

漢代時,“中秋”這個詞語出現在了文獻中。

中秋賞月頌月等習俗,徹底在全國範圍內流行,應當是唐代開始的,

畢竟在這之前,我國關於中秋賞月的記述多出現於南部中部,北方鮮少有之。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中秋賞月的習俗開始在全國流行後,弄月之風大興。當然這也是因為中秋風俗普及的時候,唐朝處於上坡路發展階段,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多是浪漫而神秘的。再加上唐明皇之後,又有楊貴妃即為月神的故事出現,這無形中為中秋弄月(賞月頌月)做了一波強勢推廣。進入

北宋後,“中秋節”的時間被正式定為陰曆八月十五,

至此,中秋節算是初步成型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中秋節日期被約束後,在漫長的時間歲月中,中秋節的習俗也在不斷擴充,人們將中秋節過得越發有滋有味。就正如《帝京景物略》中說的一樣:

“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到了今天,中秋節的很多習俗其實已經逐漸被取消了,

唯一統一的習俗,大概就只剩下吃月餅了。從某種個意義上來說,這其實是傳統文化的一種流失。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必備月餅,習俗豐富

那麼

除去必備的月餅,

中秋還有什麼傳統活動呢?首先就是我們在前文頻繁提到的

祭月、賞月

了。其中祭月比較嚴肅莊重,人們需要準備月餅以及各種瓜果蔬菜,將“月神”的牌位擺放在月亮所在的方向上,高燃紅燭,全家人恭恭敬敬地祭拜月亮。不過這一習俗如今也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地區仍在遵守,多數地區還是更接受賞月和頌月。大家會坐在一起觀賞月亮,寫讚頌月亮的詩篇文章。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不僅是吃月餅和祭月賞月,

觀潮、猜謎、吃甜薯、賞桂花和飲用桂花酒、豎中秋、扎燈籠、玩花燈、耍祿仔、燒斗香、舞火龍、燒寶塔燈、玩兔爺、聽香、追月拜祖先,

都是中秋節的一些傳統習俗。

豎中秋、扎燈籠、玩花燈、燒寶塔燈

在中秋傳統習俗中,豎中秋、扎燈籠、玩花燈、猜謎、燒寶塔燈和耍祿仔都與“燈”有關,寓意是光明紅火。其中的

豎中秋習俗多出現於廣東地區,

中秋來了以後,人們會將提前做好的各種果品動物的慶祝燈盞掛在高處。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屆時一派絢爛琉璃之景象,熱鬧程度和規模甚至不亞於元宵燈節。扎燈籠和玩花燈不必多說,都是以燈為媒介的一種慶祝手段。這裡需要著重說的是

燒寶塔燈,在南方地區,中秋節需要點寶塔燈,

這是一種由村裡孩童撿拾瓦礫,然後搭成寶塔形狀的燈。部分地區還會在中間供奉地藏王,或者填入樹枝草柴,在祭月結束後點燃,非常有意思。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至於

耍祿仔,則是過去中秋節流行於孩子之間的一種遊戲,

孩子們會以柚子殼為材料,透過鏤刻的方式,讓柚子皮表面形成各種各樣的凹洞,再將燭火置於其中,點燃後沿著街頭小路邊走邊唱“耍祿歌”。再者

猜謎也是中秋常見的傳統習俗,

人們會在中秋節,於公共場所懸掛大量垂有燈謎的燈籠,大家約定個彩頭,猜中謎底的人就可以拿到一些小獎勵。且由於猜謎的多為年輕男女,中秋猜謎在一些地方也被看成是一種相親活動,還傳出過不少愛情佳話。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追月、吃甜薯、賞桂花、飲用桂花酒、拜祖先

追月、吃甜薯、賞桂花、飲用桂花酒、拜祖先則與吃的有關。除了月餅以外,一些地方認為

甜薯也當是中秋必備。

另外也有人認為

桂花製作的各種果餅糕點、桂花釀成的酒最為應景,

故此就有了中秋節賞桂花、飲用桂花酒的習俗。而

在潮汕地區,

各家各戶要在下午的時候擺臺設祭,

祭拜家中已故的祖先,祭拜結束後,人們會將貢品做成好吃的,全家人圍在一舒舒服服吃一頓晚餐。

在其他地方,其實也存在吃中秋宴的習俗,不過在宴席前不會特地去祭拜先祖,也不會用貢品做菜就是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追月

這一習俗則

發生在中秋節過後,有些人在中秋節感覺沒有盡興,就會在此日晚上邀請朋友或者親戚繼續賞月,多流行於廣東地帶。

正所謂“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十五沒有發揮好,十六接著享受節日也在情理之中。

觀潮、舞火龍、燒斗香、聽香、玩兔爺

剩下的觀潮等傳統習俗則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在浙江一帶,中秋節不僅要賞月,還要觀潮。

這個習俗現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其實從

漢代開始,中秋就已經有觀潮的風俗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燒斗香則主要是江蘇地區的中秋習俗,

中秋這天人們會在紗絹上繪製月宮景色,然後將之罩在香斗上,點燃慶祝節日。

玩兔爺在北方很流行,這一習俗大概是從明末時期興起的。

“老北京”過中秋時就會供兔兒爺,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覺得中秋供兔兒爺不夠莊重,滿滿的兔兒爺就轉變成了兒童們會在中秋時玩的玩具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熱鬧的舞火龍習俗主要流行於香港,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上,銅鑼灣大坑地區

就會出現

舞火龍的活動,且這一活動會持續三天晚上,

場面激烈熱鬧,觀之令人流連忘返。最後就是聽香了,

聽香是古代流傳在臺地區的中期習俗,

這一天少女們會在家中燒香祭拜,求得神明指示的聽香方向,隨後沿著這個方向逛,將無意或偷聽到的第一句話牢牢記住,回家進行占卜,可以斷吉凶。不過現在知道這個習俗的人越越少,且就算知道也很少有人去這樣做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闔家團圓,牢記忌諱

與諸多逐漸消失的習俗一樣,現在大部分人或許也不會想到,闔家團圓的中秋節,其實也有忌諱。第一個忌諱就是

“果餅不圓”,

在團圓的日子,不圓的果餅寓意不好,故此在這一天,會吃果餅的地方會特別注意果餅的形狀,儘量保證果餅是圓的。第二個忌諱是

“亂吃月餅”,

有些地方認為

“亂吃月餅死公公”,

不過這個忌諱現在人們都不會去可以遵守,不是因為不重視公公,而是因為太迷信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與忌諱呢?

而要是

有祭月習俗的地方,還會忌諱“月光位”不正,

人們會在祭月之前重點關注月出方向然後“向月供而拜”,以向月神表達自己的誠心。一個小小的中秋節,竟然有這麼多的習俗和講究,現在中秋節將至,你做好過中秋節的準備了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