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簡介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聯絡幫扶下,凌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圍繞“三個堅持”,充分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優勢與民族文化特色,下大力氣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推動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著力引導各族群眾感黨恩、跟黨走,鑄牢中

綵帶怎樣佈置才好看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聯絡幫扶下,凌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圍繞“三個堅持”,充分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優勢與民族文化特色,下大力氣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推動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著力引導各族群眾感黨恩、跟黨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民族地區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先進典型。先後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堅持基礎設施共建,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村黨總支透過建立與景區定期協調機制、組建黨員作戰隊、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措施,組織帶領各族群眾齊動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屯與景區融合發展,極大改善村寨人居環境。經過幾年的努力,建成通村二級路8公里、產業路5公里、環湖棧道7公里,修繕公路隧道450米,實現屯屯有大路、戶戶有小路、道路硬化亮化全覆蓋,使各族群眾徹底告別徒手爬山洞的出行方式。改建加固農房16戶,易地安置54戶,使各族群眾告別茅草房、危舊房,全部住上安全穩固的磚混房屋。實施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風貌改造,完成浩坤、三合等壯族屯和巖流、浩高新寨等瑤族屯的整體改造提升,實現住房民族特色與湖光山色相映襯。透過帶領各族群眾同心合力齊奮戰,大幅改善全村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打牢民族團結進步群眾基礎。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堅持發展成果共享,走實強村富民新路子。緊緊扭住自我發展的中心任務,建立黨組織統籌引富、黨員戶示範帶富、聯合社經營致富機制,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將浩坤湖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推動各族群眾增收的產業優勢,真正走出一條綠水青山保護與開發融合發展的生態致富路。透過拓展旅遊民宿、景區門票分紅、集體資產出租、特色種植產業等多種發展形式,有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1年實現收入20萬元。透過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示範作用,帶動85名村民到景區從事開船、駕車、環衛、酒店服務等崗位就業,打造精品旅遊民宿12家、旅遊便民商店9家,鼓勵村民製作售賣五色糯米飯、粽子等民族特色美食。如今,浩坤村各族群眾旅遊經濟意識顯著提升,並肩勞作、合作經營,幹在其中、樂在其中,展現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畫卷。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凌雲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週年紀念活動」伶站浩坤: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引領瑤鄉山村騰飛

堅持民族文化共融,營造文明和諧新風尚。以智志雙扶為根本,不斷挖掘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汲取時代精神,推進各族文化互鑑互融、各族群眾思想理念革新,激發群眾勤勞致富、村寨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組織制定以鄉村旅遊、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等為主要內容的《村規民約》20條,發揮各族群眾自治能動性。組建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組織,引導各族群眾互相幫助、互相監督,推動民風轉好向善。建成民族文化活動廣場5個,組建民族文藝隊伍,利用傳統節日宣傳民族政策、民族文化。設立浩坤村史館、“豬籠洞”艱苦奮鬥教育基地,凝練和宣傳各族民族吃苦耐勞、淳樸和善、團結互助、和諧共處的精神文化,浸潤群眾生產生活發展過程。開展“第一書記夜話”活動,組織各族群眾回顧艱苦奮鬥歷程、探討共同發展路子,凝聚共融互促意識。開展“百家宴”大聯誼等活動,強化各族群眾溝通融合,形成各族群眾語言互通、婚姻互聯、事務互幫的團結一家親局面。

圖文丨黃元榮 鄧冬梅陳思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