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讓長江喘口氣,定能盼來水清魚多

簡介我們知道,魚類養殖久了,遺傳多樣性就會退化,需要野生親魚的資源來補充,因此,必須在長江裡維持“四大家魚”一定數目的種群規模,持續提供優質親魚,才能保障我國淡水漁業可持續發展

水清什麼什麼

本文轉自:文匯報

一段時間以來,江豚等珍稀物種的頻繁現身讓人們再次聚焦2021年元旦開啟的長江“十年禁漁”。

從2006年開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文宣首先提出“十年禁漁”。記者日前採訪了這位和魚兒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耄耋老人。他分享了禁漁倡議的初衷,並對未來長江魚類的保護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文匯報:江豚的頻繁出沒意味著什麼?長江禁漁為江豚生存環境的改善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曹文宣:長江禁漁以來,以魚為食的江豚頻繁現身江面,說明長江水生態正持續變好。

造成江豚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捕撈:一方面,捕撈造成江豚的食物大量減少;另一方面,捕魚用的鉤、網、電對江豚的活動也是致命的。禁漁後,魚多了、干擾小了,江豚安全了,出來得就多了。

文匯報:在長江大保護整體佈局中,“十年禁漁”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曹文宣:影響長江生態環境的因素有很多,化工廠、面源汙染之外,還有一個突出問題是採砂。在洞庭湖區域,採砂讓軟體動物從70多種下降到20多種,水草也少了,淨化水質的能力下降,整個水生態系統遇到了問題。

捕撈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禁漁不僅是保護魚類的舉措,還是關於修復長江生態、保護自然資源的問題,“十年禁漁”是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抓手,是為全域性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透過這個抓手,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把水域生態修復。

文匯報:如果在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之時,我們依然袖手旁觀,最終結果是什麼?

曹文宣: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我們再不保護長江,那是十分危險的。若是長江魚類資源再也無法恢復,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大損失,也會直接影響淡水漁業。

我國的淡水養殖在全世界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為人們提供動物性蛋白,提供營養需求貢獻很大。其中,四大家魚佔養殖產量的一半以上。長江是主要的苗種發源地,養殖要去長江撈苗。但現在,苗種資源大幅萎縮。

從2003年開始,長江就實行了每年3個月的春季禁漁,後來又延長至4個月。但我和學生在禁漁後的7月份去調查發現,剛剛生長几個月,不到10釐米的幼魚又被撈上來了,這些小魚也不吃,就拿去作飼料,資源極大地浪費,並沒有得到有效恢復。

我們知道,魚類養殖久了,遺傳多樣性就會退化,需要野生親魚的資源來補充,因此,必須在長江裡維持“四大家魚”一定數目的種群規模,持續提供優質親魚,才能保障我國淡水漁業可持續發展。

文匯報:長江魚兒們已經轉危為安了嗎?

曹文宣:原則上是這樣,但還有很多問題。長江魚類面臨的威脅不僅僅是捕撈,棲息地的破壞也是其中之一。

最新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列入其中的長江上游魚類增加了19種,川陝哲羅鮭從原來的二級升為一級,說明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生存的威脅增加了。原先,它們都是在流水中生活的,現在部分水電站建設後,原先的棲息地變成了“水庫”,生存環境、繁殖環境惡化,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重視的。

文匯報:長江禁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除了“禁”,還要重視哪些問題?

曹文宣:第一,政府要花力氣,把漁民轉產轉業安置好,希望漁民家庭上岸後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

第二,物種資源的恢復上,要進一步做好生態修復。“十年禁漁”是長江生態修復的基礎工作,但只是第一步,之後還要修復物種棲息地。在長江上游,一系列大型水電站的建設對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價值,它們對水流、水溫等魚類生境造成了改變。我認為,未來需要對相關工程的建設劃一條生態紅線,科學研判;此外,與大水電站相比,效益差距巨大的支流小水電站應當科學地清除,並透過建立保護區等形式,把小的支流保護起來,恢復它的自然流態,使魚類進行攝食、繁殖、越冬、仔稚魚隱蔽避敵等生命活動暢通無阻,成為長江一些特有魚類完整的棲息地。赤水河是非常好的例子,它是長江上游唯一一條完整的生態河流,保持著天然的水文節律,很多珍稀的長江土著魚在此產卵、繁殖,大魚、小魚以及其他水生生物一起構成了較為和諧的生態系統。

文匯報:“十年禁漁”之後,長江漁業資源將恢復到何種水平?您對那時的長江有著什麼樣的期許?

曹文宣:目前,長江裡多年不見的魚都現身了,包括䲘等。“十年禁漁”不僅是保護那些珍稀、特有的魚類,而是大魚小魚都要好好保護,切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十年禁漁”後,可以實行科學的、可持續的捕撈,到時漁業捕撈產量可以提高,同時很多物種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對於“四大家魚”等魚類而言,通常需要生長3至4年才能繁殖。連續禁漁十年,它們將有2至3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量將顯著增加,未來,有望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但受到生境變化的影響,它們生長期已經縮短,想恢復到上世紀60年代千億尾的數量,幾乎是不可能了。

白鱀豚、白鱘等長江珍稀物種相繼功能性滅絕,讓人心痛。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愛長江就讓她喘口氣,十年休養生息定能盼來水清魚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