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平臺演算法推薦的內容,正在毀掉你

簡介更可怕的是,當你人生走岔路,走錯路的時候,你還傻呵呵的哭著說都是自己的錯,但會不會是平臺演算法推薦的內容,助推你走向了錯路呢

幫別人開通黃鑽別人知道嗎

這篇文章我應該更早寫出來的,但每每動筆的時候,我遲遲敲不下鍵盤,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感覺自己沒想清楚,思路也不太清晰。

直到今天,我終於覺得想得差不多了,於是便動筆寫下了這篇長文。

“資訊繭房”這個詞想必不少人都聽過,我也聽過,但我一直沒把當回事,資訊繭房不就是把自己困在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資訊世界嗎?

這種世界確實會讓自己變得偏激,但是我快樂,我高興啊,再說,關了手機不就能退出來嗎?

直到前段時間,我在從老家小縣城回廣州的高鐵上,第一次真正意識到,這所謂“資訊繭房”的危害。

這個月月初的時候,我在家裡休息了大概十多天左右,小縣城人少,環境也好,父母也在身邊,除了找不到工作外,生活過起來是真的舒服。

但為了生活,沒辦法,我還是得回到廣州,儘管我已經踏上了高鐵,但內心卻還是有點想待在小縣城。

於是,我就找朋友聊天,聊關於待在老家縣城的話題,我甚至開玩笑的說:“如果可以,我真想一直在縣城待著了。”

結果你猜怎麼著?我聊完天后開啟小破站,上面首推的幾條影片,都是從大城市返鄉的,而且標題堅定並具有說服力。

什麼

36

歲,離開上海,返回小縣城;還有什麼工作

10

年,決心回到小縣城。

在那一瞬間,我竟然有點恍惚,心想:你看人家工作那麼久,還不是回小縣城,我在大城市奔命究竟是為了什麼?

好在這種念頭只出現了一瞬,就很快消失了。

但如果我內心不堅定點,並且點開了影片內容,影片的內容說服了我,打動了我,那又會怎樣呢?

或許一兩個影片改變不了我的想法,但如果平臺以為我喜歡這類內容,持續推薦呢?我看多了會不會真就揹著行囊回家了?

當然,你會說,開玩笑吧!幾個影片就能影響你做如此重大的決定?

不,我沒有開玩笑,回首自己這三年被社會反覆的毒打經歷,我發現那些短影片,某乎,某紅書都功不可沒。

每次我想要辭職的時候,這些平臺就跟我肚子裡的蛔蟲一樣,一定會推薦那些“辭職拿到新

offer

工資上漲

XX

”“逃離無意義的工作,給自己放個假”“辭職後,我終於不再焦慮了”等等鼓勵我辭職的內容。

而當我真正辭職,重新開始找工作,發現工作並沒有那麼好找的時候,平臺又會推“找了

XX

月找不到工作”“面試了

XX

公司,太黑了”等等。

所以,在這幾年裡,我為追尋理想,不斷離職換工作,不僅沒有越來越好,反倒不斷遭受社會的毒打,有些高開低走的味道,

當然,我從不覺得這些內容的作者在造假,我也相信這些內容的真實性,但是,當這些內容被平臺所操控的時候,又會不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呢?

畢竟所有的平臺,目的性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可能把你挽留住,你停留的時間越長,那麼平臺本身的價值也就越高。

所以,在平臺上,你的所有決定,除非觸碰社會底線,不然都會得到推薦內容的認同,而所有的認同,又會強化你行動的決心,即便這個行為是錯誤的。

如果把平臺

當做

朋友來劃分的話,那平臺就屬於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演算法推薦的內容,大機率什麼都幫不到你,只會讓你呈螺旋式下降,最後摧毀你。

更可怕的是,當你人生走岔路,走錯路的時候,你還傻呵呵

哭著說都是自己的錯,但會不會是平臺演算法推薦的內容,助推你走向了錯路呢?

之前的文章我也說過,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文章是由一幫精英在寫,內容雖然有理有據且詳實,但數量還是比較少,阻攔普通人跨越階層的大網,終究還是有著不少漏洞。

但自從網際網路發展起來後,富人只需要撒點錢,做做資源調配,普通人就會自己編織這張大網,雖然絲線粗糙,但好在數量足夠多,足夠密。

而我們一邊笑呵呵編織

著網

,一邊還笑呵呵誇讚這網正好看,

熟不

知我們向上的路已經被封死了。

所以,現在的我基本不看平臺演算法推薦的內容,各大平臺我都只發文,不亂翻浪費時間。

說到這,你心中肯定有疑惑,如果我什麼平臺都不看,那我的新知識從哪裡來?很簡單,就是破除演算法的推薦,主動或被動接受“人為”推薦。

先說說主動,比如我生活上遇到了問題,會直接在一些平臺上輸入關鍵詞搜尋相關內容,找出最高讚的幾個,雖然這樣搜尋出來的內容,也有演算法成分在裡面。

但那種上萬贊,甚至幾十萬讚的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演算法推薦的成分已經很弱了,大機率是內容本身優質,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才能推送到我的面前。

我再解釋的通俗一點就是,內容是根據流量池來的,一開始的人覺得好,才會推給更多的人,儘管不少人分不出內容的好壞。

但是隻要人數夠多,這份資訊就一定會傳到一部分專業的,或是業內人手上,並且隨著越多專業人士認可,並進入下一個更大的流量池。

所以,一個內容點贊越多,那麼這個內容一定是在該領域比較優質的內容,只要看看這幾個高贊內容,對一般人來說也就足夠解決問題了。

至於被動接受推薦,除了熟人的推薦,我喜歡看一些官方榜單,比如豆瓣上的

top100

書籍,電影排行榜,還有一些非官方但具有權威性的榜單。

理由和上面一樣,有足夠多的人參與評審,但我沒有主動搜尋單一資訊,所以算是被動。

平臺演算法推薦的內容,正在毀掉你

平臺演算法推薦的內容,正在毀掉你

對了,微博,知乎那些熱榜,我最多也就看到案例,作為文章的引子輸出自己想法,想靠這些獲取的新的知識,還是算了吧!

都是些日常發生的是,來得快去得快,如果事情足夠大,其實都不勞煩自己開啟熱榜,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看得到,聽得到,比如羊了個羊,還有前段時間的二舅。

(當然,我還有些獨特的資訊收集方式,由於不普遍,所以就不在文章裡說了。)

以上是效率比較高的方式,但也會出現一個問題,大家都喜歡認可,那對我這個人成長而言,又具有什麼獨特性呢?

說到這,其實我覺得挺無奈的,因為縱然知道平臺演算法有坑,但如果你自己就跟一張白紙一樣,什麼都不懂的話,你還得跑去刷這些內容。

這些內容刷多了,在現實撞牆了,感受到痛了,就會像我一樣,知道哪些內容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自己不需要的,有了屬於自己的評判標準。

不需要的內容直接無視,需要的內容進一步深究,就能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特性和資訊來源渠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網際網路大眾平臺上上活躍的那一批人,永遠都是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小青年,

30

多歲的人,但凡有點成就都不在某音,某乎這些大眾平臺上了。

他們都會流向一些更細分,更專業的平臺,

亦或

是有了自己的小圈子。

說到這,我突然發現自己公號挺吃虧的,因為我寫的文章動不動就是三四千字的大長文,雖然觀點獨特,也很口語化,但就閱讀而言,終究有一定的門檻。

更適合在別人認識我後,做小圈子的內容,不太適合在外部渠道引流,真正能夠快速大量的引流的,還得是那些短視和小短文

雖然以前

我挺

看不起那些某音,某手上的短影片的,覺得那東西除了及時性的給人予刺激外,什麼價值都提供不了。

但現在,我發現自己的觀點實在是狹隘了,雖然那些短影片短,而且沒啥內容和價值,但是它的影片表現形式,能讓這些內容做到使用者更下沉。

就比如我父母這一輩,可能文化水平也就小學,但讓他們看我的文字,就是獎勵一千塊,他們都看不下去。

因為她是真的看不懂,但他們能看得懂影片,聽得懂語言,並且這部分人群,在國內是一個很龐大的人群。

這也是為什麼短影片平臺的月活使用者,永遠比純文字平臺多的原因,而當年的今日頭條輸給自家的某音,不僅不虧,而是已經命中註定。

這是國內文化程度決定的,如果某音和某乎放在像瑞士,新加坡這樣的整體高學歷的發達國家,結果可能就很難說了。

而文字平臺其實也是分三六九等,在我看來微博最次,一百四十字的碎片化表達,根本包含不了太多的資訊,其次就是今日頭條,靠著文章閱讀量換錢來吸引創作者入駐,來的肯定都是營銷重於質量的內容。

像我自己就寫過一段時間無營養的小故事,你還別說,流量是真的不錯,動不動就是五六萬的閱讀,但一寫高質量,內容稍微枯燥點的,資料直接撲街。

其次就是知乎,以前知乎還是小圈子的時候,那是真不錯,現在裡面來來回回都是一些情緒發洩,沒什麼實質性的價值。

對長文最友好的平臺,個人感覺恐怕就剩豆瓣和公號了,而公號很難外部引流,所以我的引流渠道幾乎只剩下豆瓣和各位朋友的轉發,推薦。

對我而言,如我的內容想做到一個更高階的程度,被更多人看到,那就只有一個字,熬,亦或是加入一個更強力的組織。

當然,你可能會說,獨特的觀點,就如醇香的美酒,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街口都站滿了吆喝的小販,人們也都忙忙碌碌。

那又有多少人會勞費心力,走進我這幽暗的小巷呢?

或許我也應該在路口支一個攤子,擺上美酒試飲裝,大聲吆喝自家的美酒?

不,我不想,我的美酒只願等待他的有緣人。

最後也別怪我不懂得謙虛,在我看來,如果自己都對自己的內容不滿意,我又怎麼好意思拿出來給別人審視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