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重讀《三國演義》才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忍耐比恃強要強大得多

簡介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就是一個懂得收斂鋒芒的人,為了不引起曹操的注意從而謀害自己,於是他選擇在自家後院種菜,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在“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沒有露出半點鋒芒,成功騙過了曹操

透過三國演義我明白了什麼

在《三國演義》中,很多人為了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不得不選擇忍讓。劉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力不如人的時候,他曾跟隨過公孫瓚、曹操、袁紹等人,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不得不忍讓諸葛亮的

親自三顧茅廬,最終成就了自己的霸業。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者無敵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

忍耐比恃強

強大

得多。

1、

忍讓

會讓您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國演義》中,

陶謙

在臨終之際向劉備三讓徐州,劉備駐守徐州後,呂布戰敗來投,劉備二話沒說便收留了呂布,可是不講仁義的呂布卻夜襲佔領徐州,安排劉備駐紮在小沛。呂布做出這樣的事情,劉備又怎麼能不惱怒呢?只是他選擇了忍讓,他深知只能忍讓再能在激烈的

諸侯爭霸中保全自身。

當您的實力無法與對方抗衡時,選擇

主動讓步,退避三舍

暫時的忍讓是為了度過眼前的逆境,迎接光明的未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選擇忍讓呢?

在人生這條道路上,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忍讓,不願意吃虧,凡事斤斤計較,就會因為貪小而失去整體和長遠的利益。所以為人處世要能屈能伸,屈的時候懂得隱忍,這樣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重讀《三國演義》才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忍耐比恃強要強大得多

2、有

容人之錯

的氣度。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就是一個有容人之錯的人,官渡之戰期間,一開始曹操並不順利,後來在袁紹謀士許攸的幫助下,他才以少勝多,取得決定性勝利,當戰爭結束打掃戰場的時候,曹操在袁紹的

文書案卷中

發現了手下寫給袁紹的投降信。有人建議將這些人通通抓起來問責。但曹操沒有聽從這一建議,而是選擇不予追查,從中我們能看出曹操是一個具有容人之錯的人,他的這一做法也穩定了軍心。

古往今來,能成就大事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有

寬容之心

容人之度

作為

凡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也有自身缺點,如果一味求全責備,誰又願意留在您的身邊呢?恐怕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所以對待

過失性

錯誤

主觀性

錯誤

執行性

錯誤

進取性

錯誤

以及

歷史性錯誤

我們應該選擇容忍

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不能容人之錯,本來是一個小小的矛盾,最終卻演變成了大沖突,從而讓人走進萬劫不復的深淵,所以有時候容人之錯不但能讓失足者回頭,而且還能讓自己走出危險,何樂而不為呢?

重讀《三國演義》才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忍耐比恃強要強大得多

3、懂得

容人之異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相貌醜陋,在魯肅的舉薦下龐統見了孫權,孫權見到龐統長得歪瓜裂棗,決定不用他。後來龐統跑到劉備帳下,劉備見她長相醜陋便把他安排在

耒陽縣當縣宰。龐統上任後

不把

政事

放在心上

整日與酒打交道,劉備聽說後派

張飛

孫乾

前去

調查。

經過他兩人的調查走訪,深知龐統是一個可以安天下的人,於是極力向劉備推薦。

劉備知道後將龐統請回荊州,而且還

下階請罪,

龐統

任命

為副軍事中郎將

旁龐統一個諸葛亮式的人物,是可以安天下的大才,劉備知錯能改,是一個具有容人之異的人,如果劉備不能容忍龐統

“異”的話,恐怕會失去龐統這個奇才。

當然這個異還有不同意思,我們時常聽說

“求同存異”,有的人聽到自己喜歡聽的話就高興,聽到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時候就不高興,甚至大發雷霆,久而久之,給自己提意見或者是建議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少,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孤家寡人,這樣一來很不利於自己的發展。

無能是身體的

“異”還是與我們的想法相“異”,我們都應該選擇容忍,有的人長相不美,但他的心靈很美,在他的身上我們能學到很多東西。

所以

我們不要

求全責備,

要懂得

容人之異

重讀《三國演義》才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忍耐比恃強要強大得多

4、懂得

容人之短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見到蔣幹

來的假書信,便

信以為真,不加調查研究,就

當機立斷

大水軍

都督蔡瑁、張允

二人幹掉,他之所以這麼做,

一是因為

一時衝動

喪失

理智;二是

因為他對

蔡、張二人

主來降

心裡不滿意,對他們的人品產生懷疑。而曹操這一做法導致赤壁之戰全軍覆沒,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如果

曹操

能容忍

蔡瑁、張允

二人的短處,對水戰十分熟悉的二人加入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未必是曹操的對手,退一步說即使戰敗也不會輸得這麼慘烈。

當然,容人之短並不是叫您視若無睹,如果這個短處能帶來危害,就應該及時幫助其改正。

古人云: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人生路上,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對待別人的短處選擇容忍,讓他充分發揮長處。對待自己的短處則懂得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長處。如此,您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重讀《三國演義》才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忍耐比恃強要強大得多

5、懂得

示弱

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他到東吳招親的時候有三次哭的記錄,一是在甘露寺,當劉備知道房內有刀斧手埋伏時,深知局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於是跪倒在吳國太面前放聲大哭,他這一示弱讓自己全身而退。

是劉備

聽說曹操準備攻佔荊州,他想回到荊州但又怕孫夫人不同意,於是又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孫夫人面前暗自垂淚,接著淚如雨下,孫夫人終於被他打動,放他回荊州,他的這一示弱又起了作用。

是在回荊州的路上

遇到東吳的圍追堵截,於是他又來孫夫人的車前,跪在地上哭著訴說,孫夫人為之動容,

喝退吳兵。

劉備

的這三次哭都是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如果他一味逞強不懂得示弱的話,恐怕不會平安回到荊州。

我們在人生路上,很多時候都會處在弱勢位置,這個時候

示弱

是為了保全自己、發展自己。示弱就是要我們

“忍”,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您是一個弱者,就應該懂得示弱,只有示弱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才能得到別人的同情。

劉備為了成就一番事業,總是在不斷示弱,當他第三次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的時候,還有很遠一段距離就下馬步行,來到門前聽說諸葛亮在休息,又站在門前等。當見面後,又處處請教諸葛亮,諸葛亮因此被打動決定出山,為了漢室的江山忠心耿耿、鞠躬盡瘁。

作為弱者自然要懂得示弱,但作為強者同樣要懂得示弱,這是因為您的強大已經對別人構成了威脅,您示弱會減少別人對您的妒忌,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還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

如果在人生路上,您不懂得示弱,處處

趾高氣揚

、目空一切,不被別人當活靶子都不正常。

重讀《三國演義》才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忍耐比恃強要強大得多

6、不要

鋒芒太露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就是一個懂得收斂鋒芒的人,為了不引起曹操的注意從而謀害自己,於是他選擇在自家後院種菜,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在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沒有露出半點鋒芒,成功騙過了曹操。

如果劉備不懂得收斂鋒芒的話,怎麼會有後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呢?

在《三國演義》中,楊修就是一個不懂得收斂鋒芒的人,最終被曹操幹掉。

所以在人生路上,不要鋒芒太露,要懂得收斂鋒芒,含而不露,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願您我,都能成為忍讓、容人之短、容人之錯、容人之異、懂得示弱和懂得收斂鋒芒之人。

與君共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