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賦能·互育·共生 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格局

簡介學校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圍繞“賦能·互育·共生”三項核心特質,以家校社協同育人資源中心建設為依託,從樂遊環境建設、家長課程開發、社群課堂實施、主題活動展開、五型作業評價設計五個方面著手,採用“橫向融合、縱向深入”兩線並行的方式整體架構,探索

怎樣加強家校合作共育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江蘇省南京市遊府西街小學

賦能·互育·共生 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格局

江蘇省南京市遊府西街小學建於1911年。百餘年來,學校始終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堅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實施兒童成長支援計劃。在校訓“求真”的指引下,始終以“走在小學教育改革前頭”為己任。

近30年來,學校始終關注“雙減”,關注家校社協同育人。學校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圍繞“賦能·互育·共生”三項核心特質,以家校社協同育人資源中心建設為依託,從樂遊環境建設、家長課程開發、社群課堂實施、主題活動展開、五型作業評價設計五個方面著手,採用“橫向融合、縱向深入”兩線並行的方式整體架構,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新路徑,努力形成“五育並舉”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格局。

打造交融共生的樂遊環境

延展物化空間,建立校內外交融的學習場域。盤點學校現有物化空間資源,如紅領巾廣場、六朝臺城遺址、校史館、校園種植基地、特色功能教室等,尋求學校現有資源與家庭資源、周邊社群資源的連線點,統整設計,建立了四個交融式主題學習場域:紅色世界、六朝印跡、運動天地和職業廣角。

豐富虛擬空間,建立線上線下互通的展示平臺。與家長形成合力,利用好傳統QQ群,利用好抖音等各種新互動平臺的教育功能,將網際網路虛擬空間變成兒童多樣化學習的展示平臺。

拓寬人際空間,建立全社會參與的綜合教育格局。在兒童與家庭、校園、社會對話的過程中,倡導開放式教育敘事交談,實現教育過程生活化。兒童在學校和社群的活動經歷、家長的職業故事等都可以成為敘事交談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教育格局。

開發雙向互動的家長課程

家長課程既是以學校為主體為家長開發的課程,也是以家長為主體對孩子服務的課程。

給家長的課程是學校為提升家長教育力專門設計的選單式課程,包括家風家訓課程、兒童心理課程、學習力提升課程、家庭教育互助課程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育人觀,有效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與難點問題,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家長開發的課程是依託家長資源,以家長為主導開發的服務於兒童成長個性化需求的課程,包括自發課程、共建課程和合作課程。

自發課程。家長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他們從孩子需要出發,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專業特長主動設計課程,在開發和實施中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完成與兒童、課程的共生長。如“遊友書院”課程、汽車課程、多彩社團課程。

共建課程。家長與教師或專業人員共同開發構建課程,如遊小的“沉浸式”紅色家長思政課程。由家長帶領學生開展專案式學習,開展講紅色故事、演紅色經典等活動,思政教師給予專業指導,助力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紅色精神。

合作課程。家長和多名學生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合作完成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在過程中互相促進,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如遊小的“生活家園”課程、有趣的勞動實踐課程等。

實施多資源共享的社群課堂

藉助場館資源,構建社群課程基地。開發多主題、重體驗、增趣味的“館課程”是遊小一直以來的實踐,社群在提供學習場館的同時,和學校已然成為教育共同體。

統整人力資源,構建社群服務中心。充分統整社群的優質人力資源,構建社群服務中心,形成協同育人合力。一是發揮家長的作用,實現家校合力。二是發揮專家學者的教育作用,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育人活動中。

開發活動資源,構建社群活動中心。專案化活動來源於孩子生活情境中的真實問題,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生態教育、創業教育、職業規劃教育等主題。孩子在社群豐富多彩的活動資源中,開展研究、嘗試實踐、合作分享、交流表達,同時搭建了兒童社會實踐平臺。

設計多主體參與的主題活動

多主體參與。學校要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兒童需要的基礎上,廣泛採納教師、家長、社群、企業、政府部門意見,開設合適的活動,提供適切的活動支援,教師、家長、社群志願者、企業志願者等共同參與活動,讓兒童在主動的活動體驗中成為積極的意義建構者。

多樣化開展。以“多感官參與、多學科滲透、多角度體會、多方面成長”為活動原則,開展自主選擇的主題活動、表達自我的展示活動、沉浸式體驗的實踐性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提升能力,不斷成長。

多資源整合。努力整合家長、社群、企業、聯盟學校,甚至是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建立“支援兒童成長”教育共同體,聯動服務於兒童,實現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共生局面。在主題活動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全面參與,建立起協調、聯動、融通的有效學習場域。

此外,學校還與集團校共建推廣,與跨區域學校資源共享,與蘇北五校互助共生。學校建構了以“支援兒童成長”為核心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建立了“多主體”支援的家校社協同育人系統,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擴大學校美譽度,促進師生和家長的共同成長。

(萬代紅 曲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