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情緒索求,是破壞親密關係的利器

簡介3、放棄就是擁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催生了情緒索求,換句話說,情緒索求是需求的衍生品

釋迦摩尼曾經說過 無論你遇到誰

每一段親密關係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心動、猜疑、和諧,無論處於哪一個階段,都是我們內心活動的折射。如何處理好親密關係,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課題。

1

、TA還愛我嗎?

好的親密關係會讓人身心愉悅,活出真我。不好的親密關係令人窒息不安,壓力巨大。

比如說,親密關係中的一方希望伴侶讓TA快樂,伴侶感到有壓力,同時,希望快樂的這一方也有壓力。

伴侶需要察言觀色,隨時關注對方的情緒起伏,一旦發現對方不快樂,馬上啟動哄人方案,語言安慰,肢體擁抱,再把禮物送上,尤其是重要節日的心意表達,準能讓對方笑顏逐開。

當伴侶工作沒做到位時,對方不開心,認為自己不重要,對方不愛自己,這樣容易把雙方塞進情緒的閉環系統,讓人崩潰。

情緒索求,是破壞親密關係的利器

這種對雙方情緒要求過度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情緒索求。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於親密關係來說,情緒索求都是一種壓力,使親密關係處於危險的脆弱地帶。

親密關係中的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情緒體驗不應該建立在對伴侶的期望之上。

即使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小心翼翼地相處,依然是患得患失地生活。期望成真時,內心歡喜;達不到期望時,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並由此產生疑問:TA還愛我嗎?

《親密關係》中說,期望=憤恨的前身,憤恨終究會變成憤恨。

在瑣碎日常裡,在質疑的細枝末節中,親密感一點一滴地消磨殆盡,而親密關係終究是物是人非。

唯有那句“TA還愛我嗎?”依舊是心底的疑問句。

2

、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小梅的生日到了,她早已預訂了餐廳,計劃與老公共進晚餐。然而,生日的那天,老公因為其他的事情姍姍來遲,小梅自然是不開心:時間沒有安排好了,不就是因為我不重要,沒有足夠重視嘛。

情緒索求,是破壞親密關係的利器

在一段親密關係裡,兩人之所以相處不和諧,無非就是我想要蘋果,你卻把雪梨遞給我。把自己認為好的給對方,而不管是不是對方需要的。認知上的不對等是兩人產生隔閡的根本原因,不開心只是情緒的一種表現形式,是表面現象,並不是實質的需求。

真正需求的是,我是有價值的,我是值得被愛的。

不管是生日的陪伴,還是物質方面的,比如送花、送禮物等等,難道真的是在乎有人陪吃飯,在乎收禮物嗎?

不是的,只不過是透過這些來證明自己是重要的,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從而使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

尼爾森博士曾說過,孩子在童年時代的兩大需求就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其實就是“愛”與“被愛”的需求,當這些需求在孩童時代沒有得到滿足時,成年後便會不自覺地投射在伴侶身上。

情緒索求,是破壞親密關係的利器

愛自己,既要保護好自己的肉身,也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向內探索力量,修煉有趣的靈魂,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這樣,既有“愛”自己的能力,也有“愛”別人的能力,更能享受自己“被愛”的快樂,在親密關係中自然如魚得水般自由自在。

3

、放棄就是擁有

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催生了情緒索求,換句話說,情緒索求是需求的衍生品。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的一生,一直奔波在尋找自己的需求以及滿足需求的道路上。

在歷經渴望、迷茫、痛苦之後,我們瞭解自己,明白了自己的真正需求,不願意、也不應該把滿足需求的責任強加給伴侶,也幡然醒悟:

所有的需求,其實存在自己的內心,與他人無關。

需求是因自己而生,也是自己可以控制,可以攻克的一種心理活動,那麼,情緒索求也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所謂放棄即是擁有,放棄情緒索求,就會擁有融洽的親密關係。

情緒索求,是破壞親密關係的利器

《親密關係》

中有這麼一段話:

當放棄一項需求時,我們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佔據的空間釋放出來,宇宙中是不允許有空洞存在的,所以我們心中的空間將會被愛所填滿。

適時的斷舍離,放棄身上的負能量,才能儲存正能量;放棄情緒索求,放棄需求,才能儲存愛。

放棄是一種智慧,只有狠心去掉身上不合時宜的種種,比如認知,比如不好習慣,比如惰性等。

敢於放棄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有底氣的人,敢於追求、敢於接受純粹的愛,而不是凌駕於別人身上,寄希望於別人。

這樣,不管是對於個人成長,還是對於親密關係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說到底,親密關係是經由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頓悟後,繼而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