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農夫山泉“拂曉白桃”事件折射飲料圈亂象:喜歡起外國名字

簡介在零售行業的飲料圈裡,像農夫拂曉白桃風味氣泡水及元氣森林0糖這種擦邊球的虛假宣傳行為,比比皆是

白桃名字什麼寓意

農夫山泉“拂曉白桃”事件折射飲料圈亂象:喜歡起外國名字

這兩天,農夫旗下的一款名為”拂曉白桃風味氣泡水“的飲料,被網友曝出,根據農夫自己在商場宣傳廣告語中,宣稱其核心原料拂曉白桃是產自日本福島縣。

早在2011年,一場特大地震襲擊了日本東北沿海,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生的最為嚴重的核事故之一,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洩露,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已經產生深遠影響。福島縣就位於其核心地帶。

事情不斷髮酵兩天後,農夫官宣闢謠,稱原料“拂曉白桃原產於福島,研發人員依據拂曉桃的獨特風味,創制了類似拂曉桃風味的產品,與拂曉桃產地沒有關聯”。

完全是安全,但產品瞬間從進口高大上的日本原料,逆襲成為“純國貨”,可以說是赤裸裸的“打臉式”營銷,同時農夫山泉警告媒體應立即停止對其名譽權造成傷害的評論,這波操作著實有些無厘頭。

農夫山泉“拂曉白桃”事件折射飲料圈亂象:喜歡起外國名字

內容分為三條,每條都是意味深長,句句透著理直氣壯:

第一句,在法律上定了性質,告訴大眾,飲料是合法的,我沒有錯;

第二句,在是非上定了性,告訴大家,你們誤以為是日本福島產地,那是你們的無知,還秀了一把自己的研發能力,讓我想起當年西貝理直氣壯批評大眾吃不起菜是為窮的氣勢;

第三句,在道德上定了性,告訴大眾,社交平臺及媒體平臺不應該報道和批評我,趕緊給我刪了,我才是受害者。

說是公開回應,還不如說是公開批評,對大眾“法律知識及專業知識匱乏”的批評,同時也是對公眾利益監督代言媒體的批評。

這種勇氣,可以嗅到了這個品牌,甚至這個行業已經走到了何種有恃無恐的境界,說白了,都是我們大眾慣的。

其實在零售賣水的圈子裡,究其亂象,可能比網紅圈還要亂。小小的一瓶水,為了讓顧客購買,可謂煞費苦心,套路滿滿。

不久前的“元氣森林事件”也是擦邊似的虛假宣傳,混淆無糖與無蔗糖之間的概念,來誤導消費者購買,賺了盆滿缽滿,最後來了一句不鹹不淡的官方闢謠,不了了之了。

現在甚至在超市,還能買到“0糖”的元氣森林,不過他們也無所謂,畢竟顧客都是健忘的,也被忽悠慣了,除了網上幾天的洩憤評論,也就僅此而已了。

農夫和元氣森林翻車了,飲料圈就會罷休嗎?當然不會,再看看“喜茶”出的菠蘿百香果氣泡水,也是0糖、0卡、0脂肪,還外加真果汁的宣傳,翻過來看看配料成分表,也是一堆眼花繚亂的各種糖,再說說真果汁,千分之一的菠蘿濃縮汁,果然是真果汁啊,就是少到喝不出來,還好有食用香精的幫助,元氣森林的擦邊球與之相比,也只能算是弟弟了。

在零售行業的飲料圈裡,像農夫拂曉白桃風味氣泡水及元氣森林0糖這種擦邊球的虛假宣傳行為,比比皆是。

慣用的手段如下:

混淆原料產地:原料是哪個哪個國家產的,用一些國家來給產品的質量及口味做背書,你以為是進口的,有可能只是味道是進口的,也有可能微乎其微的原料是進口的,也有可能像農夫這回,只有名字是進口的而已;

混淆品牌地:很多國產飲料,起一些比較西式的名字,在配上西式的設計,再來一堆外國文字,讓顧客看到慢慢的舶來品的神韻,其實是土生土長的飲料;

混淆原產地:有的飲料、啤酒等,品牌確實是國外知名品牌,但其實是國內原料、國內製作、國內灌裝的,從配方、口感及原料上,與我們認為的進口原裝差異很大,但品牌利用大眾對品牌的信任及對原裝產品也沒喝過的特性,也可以冠冕堂皇的當進口品售賣;

混淆功能:大家對飲料的功能性越來越關注,為了那些子虛烏有的提神、去火、減肥、0糖、代餐、補充維生素等等而買單,但大多數飲料其實並不具備以上功能,或者功能微乎其微,就拿元氣森林來講,就是把0蔗糖當0糖賣,有可能越喝越胖;

混淆容量:很多飲料在我們不知足不覺中,降低了飲料的容量,當然很難被我們發現,是在降低容量的同時,對瓶子加以改變,大家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飲料瓶子越來越細,而且瓶身造型越來越複雜,不再是那種直上直下常見的造型了。

以上說的只是飲料品牌用的比較廣及有代表性的方法,還更多五花八門的方法,大家看看,為了忽悠我們買瓶飲料,商家也算煞費苦心了。

那為什麼這些商家有恃無恐的把顧客的智商放在地上摩擦呢?究其原因,有以下6點:

1、國內的法治雖然相對健全,但還尚存漏洞,也就成為商家口中所謂的擦邊球了,這個空窗期,成為商家的紅利期;

2、違法成本很低,就算擦邊球沒打好,和獲得的利潤相比,法律制裁受到的經濟損失也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3、行業默許管理,就像0糖一樣,元氣森林被揭發,自認倒黴,其他類似於喜茶0卡可以繼續賣,不會產生關聯影響;

4、大眾法律意識淡薄,還是利用道德的皮鞭抽打商家的良心,但如果他們真的在乎你說的那些道德譴責的話,當初也不會做這些事,而最擔心的經濟損失,反而不用擔心,因為大眾罵完也就過去了,有誰去告;

5、就算真的有人去告,也是較真或職業打假人,從利潤裡摳出幾個鋼鏰也能解決,否則大企業養的那些公關公司與法務豈不要失業了;

6、大眾記性不好,一般一條輿論最多會被關注7天,7天后大眾就會選擇性遺忘,就算再次發生類似事件,也不會再次引起大眾的關心,反過來說,農夫事件及元氣森林事件過後,採用同樣方法的虛假宣傳就會變得更加安全,所以才會更加有恃無恐。

所以,如果真的想改變大眾被日復一日忽悠的窘境,不但需要國家加大對這種打擦邊球企業的處罰力度以外,還需要媒體對一個事件的連續報道,最重要的是大眾提升法律觀念及提升記憶力。

只有這樣,才不會有那種不疼不癢的官宣闢謠出來,企業可以把責任推給大眾。明明被忽悠的是大眾,企業卻彷彿成了受害者。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平臺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編輯:小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