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比較《我們是同類》和《烏鴉與狐狸》:看作家王蒙先生的諷刺藝術

簡介”烏鴉聽了非常得意:說我嗓子好,愛聽我唱歌的唯獨只有你狐狸,就高興地唱了起來

親愛的烏鴉你的孩子好嗎

比較《我們是同類》和《烏鴉與狐狸》:看作家王蒙先生的諷刺藝術

圖片來源:作家王蒙公眾號

幾個月來,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把自己過去發表的微小說《笑而不答》和回憶錄《半生多事》等陸續釋出在其公眾號上,開放式供網友閱讀,大受歡迎(哈哈,免費閱讀!感謝王老慷慨)。其中一篇寓言式微小說《我們是同類》:

一天晚上,夜鶯正在唱歌,蛇向它宣讀了自己的論文,論證這條蛇乃是夜鶯的同類。論文說,它這條蛇的蛇蛋,原來是與夜鶯的鳥蛋排列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同鄉。其次,它們是接受同一個太陽的照射才孵化的。這麼說,它們是同宗。第三,它們都喜歡夜間唱歌,而且歌聲(按照這條蛇的觀點)是頗為相似的。第四,它們都喜歡在花園裡活動。第五,它們都不喜歡冬天和冰雪。第六,它們都喜歡玫瑰花。這足以證明,它們是同好、同道。第七……夜鶯厭煩地說:“即使你的論文裡能找出一千個千真萬確的論據,我也無法承認你不是一條蛇,而是一隻夜鶯。”蛇又拿出了另一篇論文,論述它並不是一條蛇,其他的蛇絕對不可能是它的同類。它的論據是:一,它的顏色與眾蛇不同。二,它的尺寸與眾蛇不同。三,它的形狀與眾蛇不同。四,它的癖好也與眾蛇不同……可憐的夜鶯聽這種議論聽得累了,它倒在玫瑰花上,睡著了。蛇嗖地爬了過來,只一口,就把它的同鄉、同類吞下去了。

小說中,蛇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先正面論述“它乃是夜鶯的同類”,再反面論述“它不是一條蛇”。每一方面的論述都羅列出一二三乃至N多條論據,看起來論證非常充分:“同鄉”、“同宗”、“同好、同道”,歸納起來,那似乎就是“同類”!非常可以信服了!

但是,夜鶯沒有上當!它保持了非常清醒的理論判斷力!可是結局卻是出人意料:它照樣被蛇吃掉了!這不禁令人聯想到《克雷洛夫寓言》裡的《烏鴉與狐狸》

比較《我們是同類》和《烏鴉與狐狸》:看作家王蒙先生的諷刺藝術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森林裡有棵好大好大的樹,樹上住著烏鴉。樹下有個洞,洞裡住著一隻狐狸。一天,烏鴉叼來一塊肉,站在樹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饞涎欲滴,很想從烏鴉嘴裡得到那塊肉,狐狸沒有辦法在樹下得到。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輕易放棄。它眼珠一轉說:“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烏鴉沒有回答。狐狸只好陪著笑臉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狸一眼,還是沒有回答。狐狸搖搖尾巴,第三次說話了:“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就差遠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烏鴉聽了非常得意:說我嗓子好,愛聽我唱歌的唯獨只有你狐狸,就高興地唱了起來。剛一張口,肉就從嘴裡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鑽到洞裡去了,只留下烏鴉在那裡“歌唱”。

這個故事諷刺那些虛榮心比較強,自以為是、愛炫耀的人。

克雷洛夫這則《烏鴉與狐狸》創作於16——17世紀的俄國,距今已經幾百年了。不但在俄國,就是在中國也家喻戶曉。人們常常把它講給小孩子聽,教育孩子不要學烏鴉還慕虛榮、上當受騙;也不要聽信狐狸的花言巧語。小孩子往往理解得比較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比較這兩則寓言小說,烏鴉雖然淺薄到聽不得三句美言,但它丟掉的不過是已經到嘴的肉;而夜鶯雖然始終保持清醒的判斷力,但是它最終沒有耗過蛇那鍥而不捨的耐力,它丟掉的是性命!

王蒙先生的這篇《我們是同類》,恐怕不是講給小孩子的寓言故事。它具有更加深刻的社會意義,諷刺更加犀利,引人深思。很多網友讀出了“洗腦”的主題,認為它非常接地氣。親愛的網友,來說說你的解讀吧

比較《我們是同類》和《烏鴉與狐狸》:看作家王蒙先生的諷刺藝術

圖片來源:作家王蒙公眾號

附乾隆娣往期文章,歡迎感興趣的網友點選連結繼續瀏覽:

剛剛出“伏”,“處暑”將至。何謂“七月流火”,你理解對了嗎

激情豪邁、奮鬥進取:梁曉聲《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記錄著北大荒

如何用文化“喚醒”大運河——感悟最新茅獎作品徐則臣的《北上》

如何解讀《今夜有暴風雪》的知青痛點——重拾梁曉聲的北大荒小說

如果在路上臨時停車,有人好心提醒你“小心吃牛肉乾”你會怎麼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