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兵農合一的府兵制,與精挑細選的募兵制,唐朝如何二者中選擇?

簡介正因為士兵如此重要,我國曆代對士兵的招募制度因時而變,適應社會條件,舉例來說,唐朝初年採用府兵制,而中期則改用募兵制

募兵制和府兵制有什麼區別

我國的古代史其實也是一部戰爭史,因為在歷史演進的過程中,幾乎每一時期都伴隨著戰爭。在悠久的戰爭史上,無數名將創造下了自己的輝煌戰績,也造就了許多名垂青史、令後人津津樂道的著名戰役,隨著評書小說的興起,武將們的個人能力更是成為了世人所敬仰的標準,許多的將領在書中能夠“於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宛如天神。

不過,正所謂“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在真實的古代戰爭中,真正決定戰爭局勢和獲勝方的往往是士兵的數量、戰鬥力、武器配置、戰術素養,以及後勤保障等等。正因為士兵如此重要,我國曆代對士兵的招募制度因時而變,適應社會條件,舉例來說,唐朝初年採用府兵制,而中期則改用募兵制。那麼,大唐為何要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呢?

兵農合一的府兵制,與精挑細選的募兵制,唐朝如何二者中選擇?

我們先來看看這府兵制和募兵制到底各有什麼特點。府兵制的最大特點是“兵農合一”,也就是說,百姓平時在家耕作,有戰事時便披掛上陣,而且,這一制度下計程車兵需要自備戰馬、武器等裝備。著名南北朝民歌《木蘭辭》中,木蘭替父從軍,卻還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便是這一制度的反映。

這一延續兩百多年的制度起源於北魏時期,在西魏時正式確立,又在此後不斷髮展完善,到唐太宗時發展至巔峰。唐朝初期,在中央設定了“軍府”,府中計程車兵和軍官都來源於百姓,而士兵平時是各自耕作,戰爭來臨則入伍作戰,這樣,朝廷既不用承擔士兵們和平時期的軍費,也不會因徵兵練兵耽誤太多耕作的時間。

兵農合一的府兵制,與精挑細選的募兵制,唐朝如何二者中選擇?

後來,“募兵制”代替了“府兵制”,而實際上,募兵制早在戰國初期便被著名軍事家吳起所創造和採用了。《荀子》記載吳起在魏國靠募兵制建立的軍隊道: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和府兵制的“來者不拒”不同,募兵制是朝廷提供優厚的待遇,從而吸引能人異士前來投軍,因為是精挑細選,其戰鬥力當然是比一般的部隊要強上不少。吳起的“魏武卒”本就是身體素質優越計程車兵,再加上吳起本人的訓練和指揮,其戰鬥力就更是獨步於戰國時期。

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在“陰晉之戰”中大勝兵力十倍於己的秦軍,《吳子》中記載道:

“五萬之眾……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

這一戰便展現出了募兵制的強大之處。

兵農合一的府兵制,與精挑細選的募兵制,唐朝如何二者中選擇?

唐玄宗時期,朝廷先是按照府兵制來徵兵,那時邊關戰亂不斷,士兵們所需要服役的期限被迫延長,而當時軍隊腐敗嚴重,士兵的軍餉被嚴重剋扣,本就是被迫從軍的他們戰鬥積極性進一步降低。

此外,由於平時缺少訓練和磨合,士兵們作戰生疏,缺乏默契,又時常不服從軍官的指令,作戰時“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士氣、戰力都十分低下,導致了府兵制走向盡頭。此後,唐朝廷大面積推行募兵制,才將這一局面進行了緩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