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簡介科舉制度的創立到了隋朝,隋文帝於開皇年間以分科舉人代替了前朝的九品中正制,隋煬帝於大業元年創立進士科,即形成狹義的科舉制度,在此之後,科舉慢慢發展成為學子仕進的主要途徑,科舉的及第者則成為影響隋唐之後中國歷史程序的最重要群體

新野東城尚品怎麼樣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的泱泱大國,每一個朝代、每一片土地都有數不勝數的飽學之士湧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每一個學子的夢想,學而優則仕,是他們共同的追求,“金榜題名”更是被當作人生最大的喜事之一,可見古代的科舉制度在封建時期對每個人、每個家庭、乃至每個朝代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江南貢院

南京的夫子廟是南京的文化地標,也是與曲阜孔廟、北京孔廟、遼寧文廟齊名的中國四大文廟之一,在夫子廟的邊上有一個著名的江南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是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其規模之大、佔地之廣居中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據工作人員介紹,江南貢院從建成至晚清廢除的科舉期間為國家輸送了八百餘名狀元、十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明清兩代名人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張謇、陳獨秀等皆出自於此。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中國科舉博物館

現在的江南貢院已經改造成為一個下沉式的大型博物館——中國科舉博物館,系統的展示和介紹中國科舉制度形成的科學文化,這種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也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的一項偉大創舉,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大作用、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範圍內產生過巨大影響。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中國科舉博物館據說是中國唯一的地下博物館(可能不一定準確,比如重慶涪陵的白鶴梁其實也在地下和水下),博物館主體長36米,寬36米,高20米,整體沉入地下,上部為方形淺水池,參觀者穿過貢院牌坊,與明遠樓相對,博物館如同一面古鏡,將明遠樓的倒影收入其中。 明遠樓 前的池水面積剛好1300平米,巧妙的用橫向的面積寓意縱向的過去1300年的科舉歷史。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進入博物館需沿著迂迴曲折的通道向下行走,左手邊是層層疊疊的小瓦,形似魚鱗,又似龍鱗,象徵科舉考生“鯉魚跳龍門”這坎坎坷坷的過程。

科舉世家牌坊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下到博物館之後,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科第世家的牌坊,據說這是比較有分量的鎮館之寶,是朝廷獎勵給明朝第一位狀元吳伯宗的牌坊,在古代這是彰顯身份,光宗耀祖的象徵。從牌坊往裡走是個院落中庭的設計師珍藏的四書五經,四層通高的魁星堂。仰頭看,魁星點鬥,照亮四書五經、經史子集。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牌坊的右邊是一個庭院,中央是四層通高的魁星堂,仰望上空,在魁星點鬥四周,經史子集等儒學經典在燈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只要將手放到四周的魁星像下方,就會自動吐出一張籤,想知道自己運氣的小夥伴可以來試試哦,非常有趣。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古代求賢典故

再往前,是中國科舉制度形成之前的一些著名的求賢故事,比如西伯侯求姜子牙和劉備三顧茅廬求諸葛亮,相傳西伯侯姬昌在羑里被殷紂王囚禁三年獲釋歸國後,亟思訪求賢才。聞姜尚隱居渭水河濱,遂驅車前去拜訪,二人交談中,姬昌見姜果然韜略蓋世,便邀其出仕,輔佐周邦。姜尚為考驗姬昌求賢誠意,要姬昌為之拉車,方允登程。姬昌求賢心切,親為姜尚拉車,於是君臣同離渭水。姬昌拜姜子牙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姜子牙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 ,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東漢末年,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一天,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臺階下等候。孔明醒來,談論起國家大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共圖大業。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形成前的人才甑選

在科舉制度形成之前,西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親司和功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諸侯,各諸侯在其諸侯國內分封卿、大夫等地方官員,這些地方官員多是

鄉舉裡選

,然後再層層提拔。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到了漢代,則慢慢由鄉舉裡選演變成察舉制度,由朝廷設立科目,然後要求中央和地方官員根據所設的科目舉薦人才,漢高祖劉邦下詔命令各級臣下舉薦賢才,形成後世鄉貢的最初形態。漢文帝又兩次下詔命令各級官員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並對被舉薦者採用策問的方式進行考試。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魏文帝時期,曹丕令吏部尚書陳群創立了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魏晉時代,士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制度的創立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到了隋朝,隋文帝於開皇年間以分科舉人代替了前朝的九品中正制,隋煬帝於大業元年創立進士科,即形成狹義的科舉制度,在此之後,科舉慢慢發展成為學子仕進的主要途徑,科舉的及第者則成為影響隋唐之後中國歷史程序的最重要群體。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隋朝創立科舉之後,在唐朝獲得了更大的發展,使科舉的制度化得到加強和完善。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到了宋代,科舉的制度再次得到強化,不僅禁止公薦、設立特奏名進士,而且殿試製度也得到完善,還全面實施了糊名法、別頭試等制度。答卷的優劣成為錄取與否最主要的依據,科舉的公正理想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 宋代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變,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制度在明清兩代達到鼎盛,朱元璋於洪武三年詔開科舉,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洪武十七年明朝公佈《科舉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後二百五十多年的科舉成文法規。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清朝大體照搬明朝成例,明清科舉一脈相承達五百多年。明清時代的科舉成為一個層次、等級、條規、名目繁多苛樣的龐大體系。明清科舉又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級,其中往往又分層次。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武舉制度

武舉制度開始於唐朝武則天長安二年,應武舉的考生多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狀元便是郭子儀了。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唐代的武舉主要考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此外對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宋代時規定武舉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問孫吳兵法等。到了明朝時更改為“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如果在答策的筆試中不及格,不能參考武試。初期的筆試考三題,試策兩題,另一題論考四書。後來四書的題目改為默寫武經。武試則最少要求騎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時,改為先試馬步射,馬射二回六矢,中三為合。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鄉試:又稱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謂的秋闈。鄉試三場,分別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明清鄉試錄取舉人名額由中央規定下達,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別為數十名到一百數十名不等,全國錄取總額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會試:鄉試後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於京師禮部,又稱春闈、禮闈。會試三場的內容於鄉試一樣,明清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明清會試正榜以外一般還有副榜。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殿試:明清科舉的最後一級考試,在會試後一個月即三月十五日舉行。殿試內容試時務策一道,試題由內閣大臣預擬數種,臨時呈皇帝圈定。明清殿試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為一甲,算是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進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進士出身。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說到明清科舉,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八股文。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就是考科舉,此外絕無實用價值。八股文又稱制義或制藝。《明史選舉志》說是朱元璋和劉基訂立的八股文。顧炎武則說始於明代成化年間,更有人將其源頭遠溯至北宋經義。八股文形成過程很長,大約定型於明朝中葉成化年間。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考場紀律

由於科舉考試成績與名利、仕途直接掛鉤,作弊現象尤為嚴重。如何確保考試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應的辦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試管理制度最為完備,考場紀律為“史上最嚴”,進入考場首先要進行搜身,比現在的機場安檢嚴格多啦。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而且為了防止代考槍手作弊,據嘉慶《欽定學政全書》《考試場規·附載律例》:“凡學臣考試,有積慣隨棚代考之槍手,察出審實,枷號三個月,發煙瘴地面充軍。其僱倩槍手之人,及包攬之人,並與槍手同罪。知情保結之廩生,杖一百。窩留之家,不知情者,照不應重律治罪。倘有別情,從重科斷。有贓計贓,以枉法從重論。”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試卷處理

科考之後,便是閱卷錄取,在明清時期,考官辦公區分為外簾和內簾,為防止考官舞弊串通,考試期間不準逾越,考生交卷之後,試卷會經過受卷、彌封、謄錄和對讀四道程式,然後再將硃卷交給內簾考官評閱。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到了內簾之後,又有四道流程,分別是閱卷、搜落卷、錄取和發榜。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在科舉博物館中,不僅有圖文並茂的詳細介紹,還有歷朝歷代的一些實物試卷展示。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如何錄取,中舉後如何傳捷報,捷報的樣式,以及中舉後有什麼樣的待遇,都有詳細的說明。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在博物館中,還有當時考生赴京趕考的一些雕塑作品,非常形常。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錄取名單出來後,便是放榜了,也就是古代學子最為期待的金榜題名之時,以聖旨的形式向社會公佈。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這是古代狀元牆,人們可以在上面搜尋歷朝、歷代的狀元,也可以按地域、按姓氏查詢。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名人區

該區展示的是那些曾經經過科場洗禮,後來在各自領域取得成就的名人群像。上圖為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名人區還有一些並不是進士,比如杜甫,接說它雖然參加過科舉,但多次應舉不弟,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還獲得一個小官,不過但的成就卻非常高,是我們著名的詩聖,對後世詩歌有極大的影響,許多名篇膾炙人口。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這裡面的雕塑很多,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人物。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廢除

19世紀80年代後,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發生改變。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加設經濟特科,薦舉經時濟變之才。同時,應康有為等建議,廢八股 改試策論,以時務策命題,嚴禁憑楷法優劣定高下。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到了二十世紀初,光緒二十七年清廷實行“新政”後,各地封疆大吏紛紛上奏,重提改革科舉,恢復經濟特科 ,光緒三十年,清廷頒佈《奏定學堂章程》,此時,科舉考試已改八股為策論,但尚未廢除。因科舉為利祿所在,人們趨之若鶩,新式學校難以發展,因此清廷詔準袁世凱、張之洞所奏,將育人、取才合於學校一途。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鹹趨實學。清廷詔準自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開始,所有鄉 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並令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責成各督撫實力通籌,嚴飭府廳州縣趕緊於鄉城各處遍設蒙小學堂。清政府又諭令設立學部,作為管理全國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自此教育行政才從禮部中獨立出來。從此,在中國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正式廢除。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科舉制度在國際上的影響

我們的近鄰日本,在8、9世紀時仿照唐朝的制度舉辦貢舉,分為秀才、進士、明經、明法、醫、針六科,其中以秀才科為盛。由於參加科舉的子弟逐漸貴族化,生源減少而考試流於形式,江戶時代貢舉已經絕跡。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朝鮮的科舉制度始於高麗時代光宗9年(985年),併到朝鮮時期才正式實施。朝鮮時期的科舉制度分為文科、武科及雜科(易學科、醫科、陰陽科、律科)。每三年舉行一次“式年試”,此外還舉行各種不定期“別試”。不定期有國王親臨考場的“親臨試”,該試再分成成均館儒生參加的“謁聖試”和在昌景宮舉行的由官員參加的“春塘大試”。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越南科舉制度,始自於1075年始,至1919年止,是

全世界科舉制度最晚廢除的國家

。據博物館的介紹,越南的科舉最早始於李朝的仁宗太寧元年(1075年),但李朝的科舉制一共只舉行四次,人數也較少,未產生較大影響。其後陳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時,再度實行科舉,其施行方式,是設立太學,由太學生參與考試,來取得進士資格。其後為了擴大科舉取士,陳朝睿宗於隆慶二年(1314年)正式創立進士科,讓更多的人能參與進士考試。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自17世紀起,中國的科舉制度開始在英文著作中大量出現,19世紀中葉,東印度公司仿效中國的科舉實行文官考選制度,後來在東印度公司考試選才制度基礎上,英國本土於1855年開始實行文官考試,科舉透過英國對世界各國的文官制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後來世界各國看到英國效仿中國的科舉,紛紛向其學習,也中也包括美國,它們也1883年透過文官考試法案,1893年文官考試製度正式確立,其中深受中國科舉制度的影響。

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走出過八百狀元、十萬多進士,你知道在哪

後記

科舉制度自隋創立、唐完備、宋改革、元中落、明鼎盛至清滅亡,歷時逾千年。數不清的中國讀書人在科舉的道路上,以經史子集為本,以“學而優則仕”為綱,窮其一生,竭盡全力,換取仕途功名。科舉之利弊,自有眾人評說,然而它確實又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其影響依然可以從當今高考等各類考試中窺見一斑。渝帆個人覺得,非常值得一看,大家有機會不妨去看看。

Top